摘要:这个季节,老同学接连在微信里炫耀他家的樱桃:晨光里珠圆玉润的,绿叶下含羞闪躲的,细雨里晶莹剔透的,还有捧在手里红宝石般令人垂涎欲滴的。看到画面里地上的落珠,心里多少有些感慨。当年,樱桃可是稀罕物。初中时跟要好的同学参观他家的樱桃园时,地里还是一株株栽下不久的小
这个季节,有许多美好的事情正在发生。红摘樱桃,青拈梅子,在香樟树层层叠叠的花香里,路边的蔷薇也开成一堵粉色的墙。
这个季节,老同学接连在微信里炫耀他家的樱桃:晨光里珠圆玉润的,绿叶下含羞闪躲的,细雨里晶莹剔透的,还有捧在手里红宝石般令人垂涎欲滴的。看到画面里地上的落珠,心里多少有些感慨。当年,樱桃可是稀罕物。初中时跟要好的同学参观他家的樱桃园时,地里还是一株株栽下不久的小苗,尚未及膝。同学的父亲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多年以后,我知道那是一句农谚或者起兴的表现手法,但在当时,关于樱桃的种种神往由此种下,像一枚心结,多年不解。
真切地观察一株樱桃已是三十多年后,在嘉兴南北湖畔的一处农家院里。一棵年轻的樱桃树矗立在庭院的门边墙角,抬手可及树冠。之所以一眼就认出它,是因为绿叶完全遮不住满树珠光宝气的樱桃,白的黄的红的,单枚的成对的三五成簇的,沾着山间的晨露,透着湖水的润泽,带着宁静内敛的美艳。昨晚在暮色里入住,我与这树擦身而过,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株樱桃。今早鸟雀叽叽喳喳,仿佛提示我们该有一个完美的邂逅。
我开始动手,轻轻地摘,仿佛怕惊醒了那红果、那碧树。记得李商隐有五律《深树见一颗樱桃尚在》,其中有句“矮堕绿云髻,欹危红玉簪。惜堪充凤食,痛已被莺含”。 我的运气比李商隐要好,树上还有数不清的樱珠,如繁星点点,不可胜数。我一边摘,一边选红透的塞进嘴里,舌尖与牙齿轻触便已挤破薄薄的果皮,柔软的果肉和汁液被山间的清凉浸润一夜,酸甜通过味蕾和神经瞬间扩展开……我轻轻地叹息一声,这便是传说中的樱桃!当然,这不是我第一次吃樱桃,但这是我第一次从樱桃树上采下后不作任何停顿地塞进嘴里。关于樱桃的味道,酸甜其实是一种过于寻常甚至滥俗的表达,但我找不到更加准确的词汇,这就像美无法用数据进行量化一样。
在《礼记·月令》里,樱桃是拿来“先荐寝庙”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中记载:孝惠帝曾春出游离宫,叔孙生曰:“古者有春尝果,方今樱桃孰,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上乃许之。诸果献由此兴。《左传》里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樱桃能够作为祭祀的供奉,可见当时在水果界的地位。不过,或许并非樱桃有多么珍稀,而是除却色艳味美之外,樱桃还占尽夏令时节百果之先的优势,也正因如此,樱桃成为皇家赏赐或者贵胄席上的珍品。
公元752年,时任文部郎中的王维写下《敕赐百官樱桃》:“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既是皇帝赏赐,并且是先“荐庙”再“赐官”,所以品质是相当有保证的。从“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句来看,这次的樱桃宴不仅有吃,而且有拿,最后还有温馨的健康提醒:“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倘若多食上火,还有特意准备的蔗浆呢。不过,关于樱桃的温情故事还得属白居易,并非樱桃本身,而是一个关于樱桃的比喻。唐代孟棨的《本事诗》是一部记录唐朝诗人逸事的诗论,其中记载:“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可惜传世的仅此两句,不过,这两句已经足够。樱桃小口与杨柳细腰,两个经典的比喻令后世再也无法超越,只有遐思如流。
窗外,我的花盆里也有一株樱桃。那年将几粒樱桃的果核埋进花盆,然后梦想着长出一棵属于自己的樱桃,再然后,花盆里果然直直地长出一棵樱桃树来。第一年,树苗只有一尺来高,当时还在诧异这是一棵什么树呢?现在是第四或是第五年了,樱桃已经从五楼的窗台长到六楼的窗下,亭亭而立,有毛笔筒中的抓笔那么粗,只是不开花。可能气候土壤并不合适,可能我的培育不得法,剪枝也随心所欲,不过,这些都没有关系,我不再期望我的樱桃开花结果,仅仅是隔窗相伴,看着它在窗外努力生长,努力地想成为一棵树的感觉就已经足够美好。
今年,我的樱桃仍旧没有开花,当然也不会结果,不过因此也就不会派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感伤。我的樱桃是最棒的倾听者,我从此不再说自己是一个孤独的人。
栏目编辑:史佳林 文字编辑:郭影
来源:小八天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