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BD新风向?TCE领域单日三起合作,披露协议款超13亿美元

摘要:12月16日,Candid Therapeutics在一天之内宣布三起有关TCE的研发合作项目,合作方包括和铂医药子公司Nona Biosciences(诺纳生物)、EpimAb Biotherapeutics(岸迈生物)和Ab Studio,已披露的协议金额

在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创新药企BD(商务合作)的热点不断切换。如今,这股风吹到了TCE(T 细胞接合器)领域。

12月16日,Candid Therapeutics在一天之内宣布三起有关TCE的研发合作项目,合作方包括和铂医药子公司Nona Biosciences(诺纳生物)、EpimAb Biotherapeutics(岸迈生物)和Ab Studio,已披露的协议金额合计超13亿美元。

具体来看,Candid与诺纳生物就发现下一代TCE达成研究合作和许可协议。根据协议条款,诺纳生物有资格获得高达 3.2 亿美元的预付款和潜在的里程碑付款,Candid 将负责所有进一步的产品开发。

此外,针对自身免疫适应症的新型TCE,Candid分别与岸迈生物和Ab Studio达成研究合作。根据条款,岸迈生物有权获得总计超过 10 亿美元的开发和销售里程碑,以及净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Ab Studio将收到未披露的付款。作为付款方,Candid 分别拥有开发和商业化合作标的的独家权利。

“今年下半年以来,双抗药物的BD尤为火热。其中一类是基于依沃西单抗与K药头对头研究中显示的疗效优势,掀起PD-1/VEGF双抗的投融资热潮;另一类是今年在实体瘤领域实现突破、在自免领域得到初步临床验证的TCE,逐渐成为各大药企关注的重点。”有券商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NewCo”来的公司?

Candid成立于2024年9月9日,通过三方合并及多步融资动作囊获两款TCE管线,包括Vignette Bio的BCMA x CD3双特异性抗体CND106,以及TRC 2004的CD20 x CD3双特异性抗体CND261。

其中,Vignette Bio为岸迈生物参与成立的NewCo公司,TRC004为嘉和生物参与成立的NewCo公司。同时,Candid成功完成超过3.7亿美元(约26.4亿元人民币)融资,以加速推动自身免疫疾病创新疗法的开发。

事实上,今年以来,药物管线资产分拆新设的NewCo模式交易呈增长趋势,成为药企拓展国际市场、推进产品上市进程的又一新策略。包括嘉和生物、恒瑞医药、康诺亚、岸迈生物、维立志博等本土企业纷纷采取了“NewCo模式”出海。

其中不少NewCo交易聚焦在TCE领域。例如康诺亚的CM536、维立志博的LBL-051,均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而岸迈生物的CND106 和嘉和生物的 CND261,均已完成 1 期剂量递增研究。

“NewCo模式通过把药品管线的海外权益注入一家新成立的海外公司,授权方在得到现金支持的同时,还会拿到股权。若产品有机会上市或被大型跨国药企收购,授权方也将继续从中获益。”上述券商分析师解释。

“对比来看,license-out和大型跨国药企交流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基本是在一年左右才能敲定合作细则。但NewCo的方式会比较快。在当前的融资环境下,对于融资需求较为迫切的生物科技公司而言,NewCo是一个更好的方式。”该分析师补充,“不过NewCo也更看重对未来热点及各企业战略的深刻理解。”

对于NewCo模式的追捧需要保持理性。方达律师事务所也在其官微指出,虽然这种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但也同样伴随着不确定性和不尽人意之处。NewCo模式是否必然切合企业未来布局和发展、如何设计和搭建NewCo架构、企业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如何兼容等等,都是生物医药企业在选择NewCo模式时无法回避的核心考量点。

TCE领域有多火?

TCE,即通过借助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来实现癌症治疗。2009年,美国FDA批准第一款TCE药物catumaxomab (EPCAM/CD3)上市,由于销售不佳在2017年撤市。2014年以来,全球共有10款TCE双抗获批上市。

其中,血液瘤占了七款,主要来自安进、罗氏、艾伯维等,覆盖BCMA、GPRC5D、CD20和CD19等靶点,获批多发性骨髓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多个血液瘤适应症。安进/百济神州的贝林妥欧单抗和罗氏的格罗菲妥单抗分别在国内获批上市。

TCE在实体瘤领域的研究进展,相比血液瘤较为缓慢。包括Immunocore的CD3/gp100双抗Tebentafusp、安进的CD3/DLL3双抗Tarlatamab,分别获批用于治疗黑色素瘤、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

此外,TCE 在自免疾病治疗中也展现了潜力。B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扮演关键角色,2024 年 4 月,贝林妥欧单抗(CD19/CD3)成功治疗了 6 名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数据在《Nature Medicine》上发布,证实了TCE药物是一种可行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等B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方法。

“与目前许多常见疗法相比,TCE都有一定优势。”东吴证券研报分析,与常规的IgG相比,TCE被认为比Fc介导的细胞杀伤作用(ADCC)更有效;与ADC相比,TCE的细胞毒性依赖于宿主的免疫系统,而不是化学有效载荷的细胞毒性,且主要攻击休眠状态和积极分裂的癌细胞,安全性更好;与CAR-T相比,则更具便利性、可及性和成本优势。

“血液瘤领域的重磅炸弹确定性叠加实体瘤和自免领域潜力逐步释放,未来更多企业将瞄准这一蓝海赛道。”东吴证券研报指出,TCE有潜力成为免疫疗法领域的下一条投资主线。国内不少药企也在押注TCE领域。

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在研针对血液瘤适应症的国产TCE双抗共有1 款处于临床2期,12款处于临床1/2期,15款处于临床1期,包括智翔金泰、信达生物、百利天恒等;在研的针对实体瘤适应症的国产TCE双抗共有1款处于临床3期,3款处于临床2期,主要集中在 CLDN18.2 和 DLL3 两个实 TAA 靶点,包括齐鲁制药、正大天晴等。

而在研的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适应症的国产TCE药物处于临床阶段的仅1款,为神州细胞的SCTB35,于2024年9月获批B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此外,德琪医药、康诺亚、恒瑞、和铂医药等亦有临床前产品在快速推进中。

在此背景下,今年三季度以来,不少跨国药企也在“扫货”我国TCE药物,重磅交易不断。8月,默沙东宣布引进同润生物的CD3/CD19双抗CN201的全球权益,首付款7亿美元,同润生物还有资格获得高达6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据悉,CN201目前处于血液瘤1b/期临床阶段,还可拓展自免适应症。

10月,GSK宣布以总额8.5亿美元收购Chimagen Biosciences(恩沐生物)旗下CD19和CD20靶向的TCE药物CMG1A46。根据新闻稿,GSK计划开发并商业化CMG1A46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性肾炎(LN)等B细胞驱动的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并有望拓展至其他相关的自身免疫疾病。GSK计划在2025年启动针对狼疮的临床1期试验。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