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08年敦煌老照片追溯敦煌藏经洞六大劫难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0 04:03 3

摘要:敦煌莫高窟是闻名中外的世界艺术画廊,集建筑、雕塑、壁画、石刻于一体,系统地反映了北凉、北魏、隋、唐等十多个朝代的佛教艺术风格,是我国享誉世界的著名佛教石窟。

敦煌莫高窟是闻名中外的世界艺术画廊,集建筑、雕塑、壁画、石刻于一体,系统地反映了北凉、北魏、隋、唐等十多个朝代的佛教艺术风格,是我国享誉世界的著名佛教石窟。

​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当时有个叫乐傅的和尚来到鸣沙山东麓,忽然眼前一亮,好像有千佛在金光中显现,于是他就在鸣沙山东面的悬崖上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所佛窟。不久以后,又有一位从东方来的法良禅师,在乐僔窟的旁边又营造了一个洞窟。自从乐傅、法良建造洞窟之后,大泉河谷就渐渐兴盛起来,信奉佛教的人也越来越多。时间一长,商贾、官员、百姓和绅士为了积功行德,都纷纷来大泉河谷开凿佛洞、塑佛像、画壁画、敬香火。经过无数能工巧匠近千年的辛勤劳动,悬崖绝壁上呈现出神话般的奇境。一直到唐代发展到鼎盛时期,这里已开凿了一千多个洞窟,所以,又叫“千佛洞”。

​ 安史之乱后敦煌地区先后被吐蕃和归义军占领;北宋到西夏、元朝时期,佛教内部宗派的演变,以及自然环境逐渐恶化,逐步走向衰落。直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曾入肃州巡防营当兵的祖籍湖北麻城出生于陕西的王圆箓(约1849-1931)退伍受戒当了道士,来到莫高窟主奉香火,在1900年6月21日发现了藏金洞(第17窟),珍藏着60000多件稀世珍品,轰动了全世界。

​ 从1900年莫高窟重现人间的发现,就伴随着莫高窟噩梦的开始。

盗取莫高窟宝藏的始作俑者是俄国的渤奥鲁列夫,1905年当他听说敦煌石室发现古代经卷写本,便于当年十月到了敦煌,以50根硬脂蜡烛为诱饵,换得藏经洞写本两大捆。其中既有几个朝代的中文手稿,也有蒙文、藏文、梵文、突厥文、回鹘文、婆罗谜文手稿。藏经洞文书流失海外由此开始。

​ 1907年,匈牙利裔英国考古学家马克·奥里尔·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是来到莫高窟,同时也大规模盗劫了敦煌莫高窟文物。斯坦因想尽办法接近王道士,却一度束手无策。后来,在其汉文秘书蒋孝琬的帮助下,斯坦因利用王道士的信仰,以400两银子的代价,从王道士手中掠走了24大箱古代经卷文书、5箱绘画、刺绣及其他工艺品,其中包含6000多种文书和画卷。这些珍贵文物大多被存放在大英博物馆的“斯坦因密室”,该展厅长期不对外开放。 斯坦因的行为给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大量敦煌瑰宝因此流失海外。

​ 1908年2月25日,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考察团从新疆进入敦煌,他们来到莫高窟以后,进行洞窟的编号、测绘、摄影和文字记录工作。保罗•伯希和(PaulPelliot 1878-1945) 既是一个学者,在中亚佛教美术的研究方面,举足轻重。是二十世纪初的汉学大师之一,敦煌学的创始人。是第一位对敦煌石窟做全面记录的学者,但他又是一个从事文化掠夺的强盗,5月27日,他支付给王道士500两银子,精心挑选出6600余卷极具价值的藏经洞文物,涵盖众多学术价值极高的写本与绘画等,还拍摄了368张莫高窟照片,装了满满十大车莫高窟内最珍贵的顶级文物运到了法国巴黎。

​​ 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和超率领大谷探险队也赶到敦煌,从王道士手中骗得古写本经四五百卷和两尊精美的唐代塑像。

1914年,斯坦因又来到中国,用500两银子从的“旧友”王圆塑像手中“买”走了600多卷古写本经卷至此,他共骗得织绣品150多方,绘画500多幅,还有图书、经卷、印本、写本共6500多卷,成为教煌艺术宝藏的第一盗匪。同年,俄国人登也来敦,盗走了不少文物和塑像,还剥去了一些壁画。

​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匆匆来到莫高窟,她用事先准备好的特殊化学胶布剥离盗走了26方唐朝洞窟中的精美壁画,还窃取了几尊唐代塑像,这些东西现在收藏在美国哈佛大学的福格艺术博物馆和波士顿博物馆。

​ 广义的敦煌石窟的范围除莫高窟之外,还包括古敦煌郡境内的榆林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五个庙石窟等窟。其中,西千佛洞位于今敦煌市西35千米南湖店附近党河北岸断崖上,始建年代晚于莫高窟,现存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时代的洞窟20个,窟型、壁画与莫高窟相同,塑像多为后世重修;榆林窟位于安西县城西南70千米的踏实河两岸,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清代的洞窟41个;东千佛洞位于今安西县城东南约70千米桥子乡的山谷中,约始建于西夏之前,今存有西夏、元、清等朝代的洞窟23个,塑像有说法像、思惟像、高僧像等、壁画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与榆林窟同时代壁画相同;五个庙石窟位于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南20千米党河上游的峡谷中,始建于北朝晚期,今存五代、宋、西夏、元等时代洞窟4个,无塑像遗存,壁画多经变画和密宗佛像,而且毁坏严重。

​ 风雨沧桑,莫高窟至今仍保存着北魏至元代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唐宋窟檐木构建筑五座。洞窟最大者高40 余米、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过几十厘米。窟外原有殿宇,有术构走廊与栈道相连。窟内有塑像、壁画。塑像有圆雕,浮雕、影雕等多种类型,组合上有单身像和群像均为泥制彩塑,造型生动、神态各异,最大者高33米,最小者仅0.1米。壁画有佛像和佛经故事、佛教史迹、神话题材,以及出资建造石窟的供养人像和当时人们耕作、狩猎、捕鱼、婚丧、歌舞、杂技、旅行等生产、生活情景,大都构图精美,栩栩如生。

​ 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有“人类文化珍藏”、“形象历史博物馆”、“世界画廊”之称。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珍贵文化遗产。

​ 敦煌莫高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在中国西部的茫茫沙海中,闪烁着绚丽夺目的光彩。

​(全文采用的图片来自《Les Grottes de Touen-houang》(敦煌石窟),由法国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编著。全书共六卷,收录1908年伯希和考察团从新疆进入敦煌所拍摄:莫高窟外景、洞窟(约一百八十二窟)彩塑、壁画等照片。此套法文版先后于1920至1924年出版。)

​《陇原天地》肖军编辑整理。

来源:陇原之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