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菊花种植技术迎来周年庆,探索新发展!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0 04:08 3

摘要:鲜食菊花品种黄球属菊科(Asteraceae),菊属(Chrysanthemum)植物,株高可达1.5 m,花朵重量可达315 g 。菊花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既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必要营养成分,又具备清热、祛风、明目和降血压等功效 。近年来,食用

鲜食菊花种植技术迎来周年庆,探索新发展!

基金项目 中山市地方特色花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H220517)。

岑若邦等

鲜食菊花品种黄球属菊科(Asteraceae),菊属(Chrysanthemum)植物,株高可达1.5 m,花朵重量可达315 g 。菊花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既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必要营养成分,又具备清热、祛风、明目和降血压等功效 。近年来,食用菊花作为特种蔬菜的需求量逐渐增加。黄球属于秋菊,正常花期一年生长一季,较难满足市场需求,其周年生产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洪健康等采取棚内盆栽技术栽植了春日剑山、骏河金杯等 5 个鲜食菊花品种,总结出了一套单季绿色高产方案。孙敏等 从产地环境、品种繁殖及栽培管理等环节研究了食用菊生产质量控制技术,解决了其绿色优质生产问题。赵艳莉等 研究了食用菊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指出采取农业措施,利用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合理使用低风险农药。芦亚娟 总结了两种提高菊花年产量的方式,一种是使用秋季品种进行推广;另一种是使用不同花期的品种。各地区的食用菊花栽培技术有所不同,本研究以鲜食菊花品种黄球为例,从采穗、扦插、定植、摘心、光照、水肥、病虫害养护、裱杆、抹芽、去蕾和套袋等管理环节总结分析了其大棚设施袋栽方法,以实现其周年生产,为鲜食菊花的生产、种植和推广提供参考。

1采穗圃建立与养护

采穗圃的建立是实现菊花周年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唐强 对毛红椿采穗圃进行研究,指出解决其定植密度、母株定干高度、修枝整形、母株配方施肥、生根规律及扦插繁殖技术等方面问题,有利于促进其生长。菊花母株种植位置、方式与密度等影响其生长健康与插穗质量,因此采穗圃地势避免过于低洼,可在露天或大棚条件下进行地栽或使用无纺种植袋袋栽;地栽深沟起垄,沟宽 30~40 cm,垄高约30 cm,宽0.9~1.2 m,苗间距12~18 cm。尹明明等 研究指出,茶用菊连作障碍包括菊花化感自毒物质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理化性质及酶活性变化等,可通过选育优良品种、改良耕作模式等方式缓解其连作障碍。闫烨等 研究表明,菊花长期连作可能会导致根际土壤养分失衡,进而使其地上、地下部生长受到抑制,因此,为防止地栽菊花连作可能带来的土壤养分、菌群失衡等现象出现,可在更换菊花母株时对土壤进行暴晒、深耕和消毒处理,并施加生物菌剂与有机肥。袋栽菊花母株时 可 采 用35 cm × 30 cm无纺种植袋,每袋种植5~6 株,依据种植地就近选用基质资源,将壤土、砂土、基质、塘泥、煤渣和花生壳等按照适当比例混合,满足母株一年多次采穗生长需求。袋栽菊花后的基质需清理出种植场地,以有效避免种植地连作障碍,但该方法暂无匹配的种植机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

插穗的质量对植株苗期生长影响较大,唐有林等 从扦插苗的株高、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以及扦插成活率等方面分析了不同母株年龄(一、二和三年生)和插穗部位(顶梢、中段和基段)对园林小菊扦插苗生长的影响,发现一年生母株的顶梢为最优插穗。采取组织培养方式可更新母株的生命周期与质量,张怡 结合植株田间性状,通过巢式PCR技术检测出侵染植株的病毒是菊花褪绿斑驳类病毒(Chrysanthemum chloritic mottleviroid,CChmvd),20 mg/L 的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预处理结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可得到66.67%的脱毒苗。母株的作用是提供插穗,实际生产中,为防止菊花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可通过补光避免其花芽过早分化。胡振阳等 研究指出,在菊花植株上方1 m处设置间隔1 m的补光灯,可有效降低能耗,达到降低生产成本、节能减排的效果。实践表明,黄球菊采穗圃长期保持24 h补光,其母株花芽分化率约2%。若11月初至次年5月中旬,每天补光4~5 h,其母株花芽分化率在10%~15%。不需要进行花芽分化的采穗母株可大水大肥浇灌,肥料以高氮、少磷和少钾的复合肥混合适量有机肥为宜。李煜坤等 研究指出,食用菊花品种黄球较黄莲羹、紫凤牡丹、宝幸唐衣锦、蜡黄和梨香菊等品种更易受虫害侵扰,需定期施药预防。

2扦插

产业化设施大棚一般单独设置育苗棚,并安装自动化温湿度调节设施。黄球菊的主要育苗方式为扦插繁殖,其扦插苗出圃质量是影响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鲜食菊实行产业化栽培模式,可单独设立扦插棚,以降低降水影响。大棚配备自动化遮阳、补光、降温、增温和增湿等设施,有条件的可配备水、肥和药一体化灌溉系统,如伴矿景天育苗棚水肥药一体化微喷灌系统 。

马宪军 在桃树管理研究中指出,整形修剪可调整树冠结构,改善光照和通风条件,减少病菌滋生,从而增强植株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黄球菊叶片较大,使用50穴种植穴盘种植可能导致其扦插苗叶片拥挤、无法舒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有效光合作用面积,且叶片间湿度增加,易滋生病菌。实际生产中,可选择32穴种植穴盘,有利于减少苗间挤压,增加叶片平展度,提高光合速率,且穴盘空间大,有利于根系舒展。也可自制插床,根据扦插棚实际空间情况,使用方钢、角钢做框架,上面覆盖铁网与纱网形成透水面并安放扦插基质,注意保证扦插基质不下漏,一般插床高 0.75 m,宽约1 m,长视场地情况而定。自制扦插床有利于扦插苗间距调整,保证其生长空间最大化。

可供菊花扦插的基质较多,岳莉然等 研究了12个不同配比的扦插基质对3种菊花生长的影响,发现珍珠岩、河砂和蛭石等较适宜作为直插型基质。河砂可提供湿润且透气的扦插环境,消毒容易,一次投放可以多年反复使用。徐鼐英 研究指出,不同基质针对性使用消毒剂能提高扦插生根率。实际生产中,可选用河砂作为育苗基质,在扦插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进行基质消毒,消毒后封膜1~2 d,揭膜后用工具在种植穴盘每穴戳深约2 cm的小洞或在河砂扦插床等距划深约2 cm的线沟,为扦插备用。

采穗前3 d对母株进行施肥处理,可促进其营养物质积累,为插穗生根提供充足的内源营养。张晓鹏等 研究指出,四翅滨藜嫩枝扦插育苗,采穗前科学施肥灌水能够提高其扦插生根率。在采穗前对母株进行杀菌处理,用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800~1 000倍稀释液喷施,能减少扦插期烂叶腐根等情况发生。阴雨天气不进行采穗与扦插,避免母株与插穗切口潮湿,从而引发细菌病害,崔茉丽 在欧李嫩枝扦插研究中表明,水分与细菌对插条有一定影响,连续阴雨天气下,扦插成活率40%~60%。采穗时选择顶芽或脚芽,尽量少取长势较弱的侧芽,插穗长度以8~10 cm为佳。秋冬季插穗可留3~4片叶子,春夏季留2~3片叶子,以减少蒸腾,提高成活率。

曹艳茹等 研究表明,吲哚丁酸(Indolebutyricacid,IBA)和萘乙酸(Naphthylacetic acid,NAA)混合施用,可以促进菊花扦插生根,其混合产品吲哚·萘乙酸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扦插菊花时,用5%吲哚·萘乙酸200~600倍稀释液,混合经高温煅烧消毒的红泥粉末,搅拌成泥糊状,将插穗切口处蘸取泥糊(蘸泥长度1~2 cm为宜),然后插于基质床,可促进生根,保证根系粗壮;且此方法操作简单,节省了浸泡生根诱导剂的等待时间。育苗基质湿度宜维持在75%~85%,扦插期可根据基质和植株生长情况喷施1次微量元素叶面水溶肥。

3定植

菊花定植基质选择一般按就近、就地取材的原则与减少成本的理念。养殖业与工业较发达地区,采用塘泥与煤渣作定植基质较为适宜。塘泥肥沃利于菊花生长,但较易板结;煤渣则有利于解决塘泥板结问题。黄球菊种植基质可按照塘泥∶煤渣为4∶1的配比方式混合,袋植,有利于移动与管理。每袋种植菊花苗6~7株,定植时浇足定根水,定植后7 d扦插苗较脆弱,需悉心养护。5—10月,刚定植的菊花苗要进行遮阳缓苗,避免阳光直晒导致成活率降低,不同批次需做好相关信息记录。

4摘心

摘心是去除植株顶端优势,激发其侧芽生长的一种手段。在所有的品种菊中按实际用途与需要决定摘心与摘心次数。标本菊栽培过程中不摘心,贡菊定植期摘心2次能够提高产量 [22] 。黄球菊按标本菊不摘心方式进行生产可提高花朵质量与增大花径,但花朵数量会减少;按贡菊多次摘心方式进行处理的黄球菊花朵数量增多,但花朵较小。生产种植过程中摘心1次,在定植后15~20 d,菊花直径15~20 cm时进行摘心处理,每株苗保留2~3个侧芽,侧芽过多会分散植株营养,影响产品品质。摘心时尽量避免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进行,以降低植株发病概率。

5养护

5.1水肥管理

菊花喜水肥充足,不耐涝。无纺种植袋种植方式可移动植株至高处,避免水涝。吊顶式自动喷灌设施对花蕾与花朵生长有一定影响,会增加棚内湿度,而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导致植株病虫害发生;立地式自动喷灌设施浇水可能不均匀,故日常管理一般采用人工浇水方式。菊花喜弱酸环境,定期检测所在地区水质酸碱度,避免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5—11月大棚温度高,水分管理以中午菊花叶片挺

立不下垂为标准,一般浇水2次/天,上午浇透,下午

浇湿土表;其余月份每天浇足 1 次水即可,若遇上

连续阴雨天气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周娟娟 [23] 对盆栽小菊的施肥间隔进行研究,发

现以每隔7 d施肥1次效果较好,施肥间隔越长,植

株整体长势越差。实际生产中,可采用复合肥与植

物肥混合施用的方式,菊花苗定植成活后即可首次

施肥;营养生长期选择高氮复合肥(氮∶磷∶钾为

25∶15∶15);花芽分化期与花期选择高磷高钾复合肥

(氮∶磷∶钾为 15∶20∶20);与发酵腐熟花生麸液配

施,同时配合少量浇水,可促进植株生长,在一定程

度上避免烧苗。

5.2病虫害防治

4—10月大棚温湿度较高,是病虫害发生较频繁时期,病害主要有黑斑病、褐斑病和腐根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白粉虱和蓟马等 。病虫害防治选择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手段 。化学药剂防治方面,常用配方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苯甲·咪鲜胺微乳剂+18%阿维·螺螨酯悬浮剂+20%溴氰·吡虫啉悬浮剂,按照指导剂量混合喷施。为避免病虫抗性提高,可部分替换备选药剂,包括10.5%阿维·哒螨灵悬浮剂、70% 霉灵可湿性粉剂、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3.2%阿维菌素乳油、30%呋虫·异丙威悬浮剂、10%吡虫啉乳油和43%联苯肼酯悬浮剂等。物理防治方面,可在田间悬挂黄板、安装诱捕灯等以防治虫害;清除枯黄老叶,增加通风透光,以及降低棚内湿度等以防治病害 。生物防治方面,包括释放天敌生物,如瓢虫、草蛉等,施用植物源农药、烟碱类生物菌素等 。

5.3遮光、补光

万亚楠 研究指出, 菊花补光抑制花芽分化的光照强度以5~10 lx为下限照度。实际生产中,通过遮光促进行花分化,保证光照强度在4 lx以下,可选用遮阳棉、地膜和黑白膜等材料。在需要遮光的自然日内,一般在16:00至次日8:00进行,遮光30 d左右,菊花可基本完成花芽分化。周年生产中,一般根据一年的光照情况、不同批次的菊花生长情况,对其进行遮光、补光调整。

5.4控温

因地区间气候差异,大棚控温方法多样,视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相关设施。菊花最适生长温度18~25 ℃,稍耐寒不耐热。冬季气温较低,大棚常规增温方法包括增施有机物,覆盖反光地膜,地面覆草,保持棚膜的透光性、完整性和保温性,提早封棚等 ,还可以适当使用暖风、温水、蒸汽和电热等加温措施调控温度 。夏季炎热,部分棚温可达43 ℃,严重影响菊花正常生长。常用的降温设施包括空调、遮阳网、遮阳棉、水雾化降温系统、大棚降温涂料和风机水帘系统等。降温较经济的搭配是内外双层遮阳网+荷兰利凉大棚降温涂料+风机水帘系统。

5.5芽异化处理

司戌旺 研究指出,在菊花周年生产栽培过程中,当营养生长达到顶峰,植物体内养分充足,而环境光照时长与温度未达到花芽分化的条件时,其花芽会异化从而产生莲座化顶芽与柳叶芽。此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摘除莲座化的顶芽与柳叶芽,调整环境温度与光照时长,让其侧芽代替顶芽向上继续生长。

6裱杆、抹芽

等距地栽菊花可用方格网维持其直立状态。盆栽菊、袋栽菊一般采用裱杆的方式保持其直立 ,黄球菊花高度在 1.0~1.5 m,其半木质化茎秆无法支撑上部叶和花的重量,可能导致散乱丛生。通过裱杆固定方法,使其直立向上,既有利于菊花生长,又方便日常养护管理。裱杆坚持一枝一杆,减少枝间拥挤,增加枝间空隙,利于通风。每袋种植6株苗,经 1 次去顶后每株苗保留 2~3 个侧芽,则每种植袋需裱杆12~18根。坚固耐用且成本较低的6 mm工业材料玻璃纤维杆可作为裱杆材料,其规格统一,可多年使用,配合铁丝、八字固定环等由下而上每隔 15~20 cm 裱扎 1 次,裱杆时摘除多余的侧芽(图1)。

图1 黄球菊植株裱杆

7去蕾、套袋

黄球菊花芽分化后,一般有3~5个花蕾聚集,生产上保留主花蕾。为避免去蕾期间伤到主花蕾,待其成长至1 cm左右,将其余的花蕾全部去除,以保证主蕾的营养供给,提高花朵品质。

鲜食花朵生长过程中受灰尘、环境、昆虫和管理等因素影响,可能产生部分食品安全与卫生问题。当花蕾生长3~5 cm时,可利用食品级塑料薄膜进行套袋处理(图2),专用袋子留有孔洞以保证气体与水分交换,可有效避免菊花在完全密闭的情况下因水分积累而腐烂,套袋处理可使花朵外瓣包裹内瓣,从而聚拢成球状,提高质量;采摘时也可避免花瓣掉落影响品质,同时运输更为方便。

图2 黄球菊花套袋

8 结语

鲜食菊栽培注意以下要点。一是从健康的采穗母株上分离粗壮的扦插苗,一般以一年生母本顶梢为最优插穗。二是提升物理与生物防治力度,推动绿色栽培。高建刚 研究了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可推广应用于菊花栽培中,以缓解其连作障碍。三是种植批次与收获茬口紧密相接,以完善黄球菊周年栽培制度 。四是合理进行水肥管理,积极利用花生麸等植物有机肥,以增加鲜食菊甜度,提高产品质量。姚冬情等 研究指出,花生麸可提高脆蜜金桔植株生长性状、产量与品质;柴喜荣等 研究指出,花生麸可以增加菜心糖分的积累,改善菜薹的品质与风味。五是合理调控温度。降温控制较有效的方法为荷兰利凉大棚降温剂+内外双层遮阳网+风机水帘系统。六是适时调整遮光和补光。照度分隔值5 lx,遮光设施可选用双层地膜、遮阳棉与黑白膜。七是结合植株实际生长情况进行裱杆、抹芽、去蕾和套袋等工作。

本文以鲜食菊花品种黄球的生产实践为基础,从采穗、扦插、定植、摘心和养护等方面总结分析了鲜食菊花的周年生产种植技术。通过每月安排一批种植苗来调整收获茬口,配置合适的采穗圃,以一年生母本顶稍为最优插穗,利用大棚自动化设施,配合温湿度和光照控制,促进扦插苗生根;选择适宜的基质袋栽定植,根据食用菊用途确定是否摘心;生产过程中,合理进行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光暗及温度控制等;通过裱杆、抹芽,去蕾、套袋等管理细节实现鲜食菊花安全生产。

可食用、可观赏的黄球菊花周年生产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其反季节黄球菊产品在口感、甜度与花朵体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下一步可深入摸索其植物特性,探索外部光照、水肥管理等对其生长的影响,或尝试鲜食菊嫁接试验,提高菊花耐热性和花朵质量等,以提高黄球菊经济效益。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