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丹寨县天冬高效栽培技术,种植收益翻倍!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0 04:08 3

摘要:天 冬 为 百 合 科 植 物 天 门 冬 [ Asparaguscochinchinensis ( Lour ) Merr.]的块根,又名天冬草、武竹,丹寨县本地称为八百仔,属多年生攀缘状亚灌木;以干燥块根入药,味甘、性寒、微苦、肾经、入肺;具有养阴润燥、清

揭秘丹寨县天冬高效栽培技术,种植收益翻倍!

李天琴等

天 冬 为 百 合 科 植 物 天 门 冬 [ Asparaguscochinchinensis ( Lour ) Merr.]的块根,又名天冬草、武竹,丹寨县本地称为八百仔,属多年生攀缘状亚灌木;以干燥块根入药,味甘、性寒、微苦、肾经、入肺;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等功能,用于肺燥干咳、顿咳痰粘、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热病伤津、咽干口渴、肠燥便秘等症状 。天冬主要含有 55 个皂苷类成分、4个多糖类、19 种氨基酸类、木脂素类等化学成分 ,具有抗氧化、抗炎、增强免疫、抗肿瘤、抗抑郁等药理作用 。贵州是天冬的主产区之一,历代用野生品,药用有余时,多制蜜饯食用,为药食两用植物,野生天冬被列为我国重点保护的野生药材之一。野生天冬的自然繁育困难和采挖量高于其生长量,导致种苗缺少,长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天冬适宜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严寒和高温,喜阴、怕强光,幼苗一般在遮阴条件下或林木间生长,在肥沃、深厚、疏松的沙壤土或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生长最佳。天冬生长在海拔 300~1300m ,年降雨量 1000mm 左右,平均温度 16℃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中、西南等地。

贵州省丹寨县位于东经 107°44'~108°08' ,北纬26°05'~26°26' ,总面积 940km2 ,海拔在 600~1700m之间,森林覆盖率达 70.68% 。山地气候特征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季均温 21~36℃ ,冬季均温 2~7℃ ,无霜期 228~283d ,年平均气温 12. 6~17. 2℃ ,年平均降水量 1259.7~1508. 4mm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温和,土地湿润,适合大部分农作物生产。土壤类型以红壤、黄壤、黄棕壤、紫色土、黑色石灰土、水稻土等为主。近年来,中药材产业列为全县“一主两辅”重点发展产业,其中天冬种植面积约 533hm2 ,产量 2.7 万 ~4. 95 万kg/ hm2 ,鲜品价格 4~4.2 元/kg。 2023 年,天冬采收面积 47hm2 ,鲜品产量达 155.5 万kg ,产值653 万元。本研究根据生产实践,凝练出适应丹寨县的天冬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为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丹寨县天冬形成全产业链的发展。

1 种苗繁殖

1. 1 种子繁殖

1. 1. 1 选种及播种

天门冬品种:滇南天门冬、昆明天门冬、西南天门冬、细枝天门冬等,结合丹寨县气候条件、自然环境,选择西南天门冬品种(文中简称“天冬”)作为主推品种。每年 9 — 10 月,当天冬浆果外表呈黄白色时进行采摘,采摘后浆果堆积发酵 7~10d 后,清洗加工直到搓去果肉得到黑色的种子,选取粒大饱满的种子,置于通风阴凉处 2~4d ,待风干后,贮藏于低温、阴凉、通风的地方。

播种前种子要经严格的消毒处理,置于盆中,用70% 酒精消毒 2min ,倒入清水清洗 2~3 次,捞出盆中漂浮在水上层的种子后,把盆中沉底的种子捞出晾干至自然分开后,即可进行播种。天冬播种分为春播、秋播,春播时间是每年 3 月下旬— 4 月中旬,秋播时间是每年 9 — 10 月,苗箱整平后,将箱边缘垄高 6~9cm ,进行点播或播撒,点播需开横沟,沟距为 4~10cm ,沟深为 5~7cm ,播幅为 5cm ,种子间隔 4~5cm ;撒播需掌握播撒种子的间距和均匀度。为抑制杂草生长、保温和保湿,播种后要回填细土、草木灰,可盖上松叶、稻草或采用地膜覆盖。

1. 1. 2 苗床管理

苗床每隔 4d 左右浇水 1 次,待 50% 的种子出苗后,为便于种苗生长,及时除去覆盖物,根据苗床水分情况,适时浇水、除草;待幼苗长到 2~6cm 时,适量喷施生根粉,按 9~14kg / 667m2施硫酸钾型复混肥;待幼苗长到 10~15cm 时,按 15~20kg / 667m2施硫酸钾型复混肥,并适量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整个幼苗期,做好根腐病、霜霉病、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根据苗期长势适量追肥 4 次左右,同时,人工拔除杂草,及时除去弱苗、病苗、密苗,株距保留在 5~7cm ,留苗 13万株/ 667m2左右,1 年后便可移栽。

1. 2 分株繁殖

每年 3 — 4 月,将天冬全株挖起,用刀将一年生根头上有较多幼芽的植株分割为数株,每株必须有 1~2个芽,分割后保护好须根,切口地方用草木灰、石灰粉消毒灭菌处理后便可移栽。

1. 3 小块根繁殖

在冬、春季收获天冬时,可以将大的块根摘下商用,预留带有根蒂的小块根作为繁殖材料在进行育苗时,可以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 27~29cm 、深 15~16cm 开沟,将小块根放入已开好的沟中,保证根蒂不外漏,用土壤将其进行覆盖,15~25d 即可出苗,培育 1年后便可移栽。

2 选地及整地

2. 1 选 地

天冬耐阴,忌烈日曝晒,种植天冬,宜选择丹寨县海拔 600~1300m 区域,并有一定荫蔽度的坡地进行种植。土壤要求为土层深厚、肥沃、pH近中性的砂质或腐殖土。根据丹寨县实际情况可选择稀疏混交林或阔叶林下种植,也可选择农田高杆作物进行套种,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天冬为多年生块根植物,多条根系从任意方向呈 45° 向土壤深层生长,块根一般长达0. 3m 。因此,荒地应铲除地上植被,火烧炼地,机械翻耕至 0.6m 深,机械扒平,捡净杂草、杂树。种植过块根类作物的园地,需撒 2250kg / hm2的石灰消毒灭菌,解决连作障碍。

2. 2 施基肥、整地

冬天深翻土地,耕深要求 40~50cm ,去除石块、草根、杂树枝等。将充分腐熟的肥料或者生物有机肥按照 2500~3500kg / 667m2 、饼肥 100kg/ 667m2 、过硫酸钙 50kg / 667m2的量均匀撒施土表,用旋耕机或者人工将肥料和土混匀,肥料翻入土中作基肥,整平耙细后,制厢。作成宽 1.2m 、高 20cm 的厢,四周开排水沟,沟宽 30cm 、沟深 30cm ;山地种植,应横向整畦,避免雨水冲毁造成水土流失。畦长视地形而定。

2. 3 覆盖地膜

待降雨园地湿润时,厢面盖上黑色地膜,膜边用泥土压实。覆盖地膜有提高地温和保墒作用,促进天冬幼苗生长,有效抑制杂草生长,从而减少除草用工,节约种植成本。

3 选苗及定植管理

3. 1 选壮苗

选择营养杯苗,保证种植后幼苗尽快度过缓苗期,提高成活率。种苗必须长势旺盛,茎杆粗壮,有三根以上功能杆,针叶茂盛,叶色浓绿,有多条侧根已长至营养杯边缘,无病虫危害。

3. 2 适时移栽

近几年丹寨天冬种植实践表明,天冬为攀缘状亚灌木,成苗后覆盖面积宽。种植过密,会影响植株间的通气透光,易患病虫害;种植过稀,土地得不到有效利用,产量也会低。该县天冬移栽时间为每年 2 — 5 月或11 — 12 月,种植密度为 2380 株/ 667m2 ,单垄双株。种植前将种苗淋透水,在定植点上划开地膜 10cm ,挖一个种植穴将苗种入穴中,然后覆盖一层细土在表面上。同时,为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满足植株正常生长,采取单垄双株错窝移栽,创造通风透光条件,单垄双株,株行距为 0.4m×0. 7m 。

4 田间管理

4. 1 中耕除草培土

天冬种植每年至少进行 3 次除草。 3 — 4 月为第一次,6 — 7 月为第二次, 9 — 10 月为第三次。培土中耕宜浅不宜深,一般入土 5~7cm ,过深会伤根,大雨后要及时培土,避免块根外露晒死或造成块根成空泡状而减产。

4. 2 追 肥

每年 6 月至 7 月可追施清粪水或施复合肥 10kg /667m2 ,也可在 2000kg/ 667m2农家肥作基肥的基础上,每年再以 3000kg / 667m2农家肥或 80kg / 667m2有机肥 - 无机复混肥,分别在 5 月中旬、 7 月下旬和 10月中旬 分 3 次 追 肥,第 2 次 施 肥 量 占 总 追 肥 量 的40% ,其余两次各占 30% 。每次施肥前先中耕松土、除草 1 次。

4. 3 灌溉与排水

天冬喜阴湿,忌干旱。一般在栽植后 2 周内如遇干旱,需抗旱保苗 1~2 次,其余时间不需要灌水。雨季时要防积水烂根,注意开沟排水。

4. 4 搭架与遮阴

天冬移栽当年,茎蔓生长缓慢,可以不搭架,第二年起生长迅速,茎蔓长 50cm 左右时,应设立支架或支柱使茎蔓攀缘生长,避免相互缠绕扭结在一起,以利其光合作用及块根膨大,便于田间管理与间套作。

天冬生长期间耐阴,忌烈日曝晒,尤其幼苗在强光照射下会枯黄至枯死。因此,在栽种时应适度遮荫或与林木、高秆作为间作。

4. 5 修 剪

天冬生长 2 年后,会出现叶状枝生长过密及病枝、枯枝现象,应适当修剪疏枝,并于秋末或早春减掉部分老枝,以利新枝萌发、生长。

5 病虫害防治

5. 1 根腐病

主要危害块根。发病初期从一条块根的末端烂至根头成糨糊状;发病 1 个月后,整条块根变成黑色空泡状。地上植株的茎蔓逐渐萎焉枯黄而死亡。此病多因土壤过于潮湿、积水,或中耕除草碰伤块根、地下虫害咬伤块根感染所致。

5. 2 蚜 虫

以成、若虫在嫩蔓及芽芯上吸取汁液,致使整株藤蔓 萎 缩。 蚜 虫 发 生 期 可 选 用 70% 吡 虫 啉3000 倍 ~5000 倍 液 或 50% 抗 蚜 威 可 湿 性 粉 剂2000 倍 ~3000 倍液或 10% 氯氰菊乳油 2500~3000倍液等药剂喷雾。对虫害严重的植株,可将其全部藤蔓割掉,施下肥料后便可发出新芽藤。

6 采收及加工

6. 1 采 收

11 月至 2 月,在天冬茎蔓离地面约 7cm 处隔断,距植株 30cm 处破土下锄,往纵深扩展,挖起整窝块根,抖去泥土,去除须根,摘下符合药用标准的块根,按大、中、小三级分开,直径大于 1.5cm 的块根作药用,把小于 1.5cm 的母根和小块根作为种用。天冬一般种植 3 年后方可采收,最佳采收期为种植后 4 年。 3年收获鲜块根 1800~3500kg / 667m2 ,按加工折干率15%~25% 计,干货 440~500kg / 667m2 。

6. 2 加 工

将块根反复淘洗去净泥沙,按大小依次倒入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皮裂(10~15min )时捞出,投入凉水中稍加冷却后趁热用竹签(禁用金属器械)或手将内外两层皮一次性剥净。再按每 100kg 块根加 2kg 白矾粉,加入适量清水充分拌匀,把去皮的天冬块根浸入白矾水中(以淹过块根为度),轻轻搅动,浸漂 10~15min 后捞出,自然晾干或烘干(为防变色,晒时应用竹帘或白纸盖上)。在煮蒸过程中,注意不能过熟或过生,过熟糖汁泄,不易干燥;过生,干后不透明,影响质量。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