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天种葱秧子有三个关键环节。葱种催芽要掌握好温度湿度。播种时必须撒均匀。覆土厚度在1公分左右,太浅了保墒不够,还没出苗地先干了那就完了。覆土太厚幼芽钻不出来,时间长了会失去破土而出的力量。这些活路有人没把握做好,就找老庄户把式帮忙。
种葱是技术性很强的农事。
春天种葱秧子有三个关键环节。葱种催芽要掌握好温度湿度。播种时必须撒均匀。覆土厚度在1公分左右,太浅了保墒不够,还没出苗地先干了那就完了。覆土太厚幼芽钻不出来,时间长了会失去破土而出的力量。这些活路有人没把握做好,就找老庄户把式帮忙。
麦收后栽葱。
出葱秧子时菜园是孩子们的乐园。刚刨出葱秧子的土地散发着泥土气息和葱苗浓香。土地极为松软,可以尽情坐、躺嘻闹。蟋蟀或别的昆虫惊慌又兴奋地满地乱跳。
栽葱的关键是插葱深浅适宜,入土三、四公分。先浇葱沟,水落净后开始插葱。葱叉多用树枝做成,也有铁丝做的。葱叉的丫叉要准确长在葱秧子根部上端,要是卡在葱身部,就可能卡断葱身。插葱是技术话,更是力气活,长时间蹲着低头干活非常辛苦。插葱季节性很强,为了不误农时,就需要雇人,每小工工费25元左右。
大葱栽培要“深挖沟,高起垄”。为了让葱白尽量长些,好吃又好看,往往要五、六次给葱培土,叫“偎葱”。是不是这个依偎的“偎”,我不确地。我们这儿给玉米等培土防倒伏,都叫做“偎”,化如偎玉米。偎葱是个力气活,也是技术活。用板镢挖起泥土,抬高三十多公分,倾斜45度角迅捷斜抛到葱身上,不能碰坏䓤,还要让土培在葱傍掉不下来。后期的葱沟可深达五十多公分。葱的地上部分高一米多,所以一般人站在葱沟里葱叶尖齐腰。章丘年年组织“大葱状元”评选,最高的大葱260多公分,比最高的运动员和人体最高纪录高出不少。“你长得还没棵葱高,”这本是形容人矮,调侃人的,但换个角度较真地说,所有人都没葱高。
葱怕雨水。降雨过后要浇水换掉雨水,否则烂根。
大葱病虫害很多。蛴螬,蝼蛄伤根。葱霜霉病、锈病、紫斑病、黄萎病和菌核病、蓟马、葱蝇伤叶伤身。大葱是用农药最多的蔬菜之一。不过请放心,那些残毒严重的剧毒农药国家是禁止使用的。
葱种繁育专业性极强,从10月播种到第三年才能收获新的种子。如果秋天直接栽葱苗,次年可收获种子。
我们章丘传统大葱良种中,“大梧桐”杆高葱白长,又脆又甜,不怎么辣,适合生食。突出特征是叶间距很大,葱身捏捏感觉不是太结实。鸡腿葱根都弯曲粗壮状如鸡腿,葱身不高,很香且很辣,切急时极易辣出眼泪,不适宜生食。这几年有种葱市场上极多,葱杆粗壮挺直,葱叶集中从同一高度上散开(叶间距小),吃起来不香不甜,“没葱味。”可这样的葱为什么市场占有率很高?这种葱水分少,耐贮藏,方便运输。据说这是个日本品种,俗称铁杆葱。不少朋友觉得葱不如过去好吃,便抱怨什么转基因,用化肥太多,催生素、矮壮素太多,其实不是。
大葱是经济作物,一亩葱的收益大概相当于10亩小麦玉米,“一亩园,十亩田”的老话道出了这种规律。
大葱好年景亩产可达10000至15000市斤。价格每年变化很大,今年葱农到手价大约平均1元/市斤左右,年亩收益1万多元。这是指以自己管理劳作为主,不大量花钱雇工。
既然一亩葱能抵10亩庄稼的收入,为什么好多人都不愿种葱,或者说适合种葱的田地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种庄稼?
种葱成本高,用工太多,风险也比种庄稼大得多。
虽然在种地、浇地、喷施农药和收刨时都可以用机械化,但不少环节机械化智能化栽培水平还较低,不如种庄稼省事。如果大量雇工,成本加大,收益就难保障。
大葱是很“娇贵”的蔬菜,病虫害很多,防治很麻烦,一弄不好就难有好收成。
还有一点,市场价格每年也不稳定,远不如粮食价格稳定。赶上价格不好,即使高产也未必能有高收入。
大葱原产于中国。章丘大葱种植历史可追溯至2600多年前。据《管子》记载,公元前681年齐国已开始种植大葱。汉代《汉书》提到大葱种植被列为政令任务,北魏《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栽培技术。秦朝时,章丘地域属齐郡;西汉时属济南郡(济南郡为齐国故地)。
历代诗文中下葱也是重要的歌咏对象和优美意象。汉代甄宓《塘上行》:“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这说明葱和薤(山韭)等食物在人们生活中的独特地位。
陈毅元帅经毛主席亲笔修改的诗,《六国之行·西行》中有名句“海酿千钟酒,山裁万仞葱”,则以葱作喻,写出了阔大气魄和神韵。
大葱让人思念家乡,有种乡愁叫葱香。大葱也让人发思古之悠情,心胸顿开。像我这样从小在农村生活工作的人,看到超市的大葱,或者吃着香甜的春葱,脑海总会浮现故乡碧绿的大片葱地,那烈日下劳作汗流浃背的情景,偎葱累得直不起腰,为看看地头还有多远,一次次的回头(因为偎葱是倒退着干活的)……
来源:东孚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