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一个月前,他刚拒绝中方出席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邀请,转身就踏上了赴美之路。这场外交变奏背后,藏着韩国在巨人博弈中走钢丝的生存密码。
李在明在飞往华盛顿的专机起飞前48小时,向北京抛出一颗定心丸:访美期间绝不讨论台湾问题。
这份罕见的“事前交底”,像一颗精心计算的政治棋子,落在中美韩三边关系的棋盘上。
就在一个月前,他刚拒绝中方出席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邀请,转身就踏上了赴美之路。这场外交变奏背后,藏着韩国在巨人博弈中走钢丝的生存密码。
8月初的韩国总统府异常忙碌。当办公室正式宣布李在明将于24日访美时,特意强调台海问题不在议程之列——这种主动“划禁区”的做法,在外交史上实属罕见。
更微妙的是,就在几周前,李在明政府拒绝了中方邀请其参加9月3日抗战纪念活动的提议,理由是担忧“引发美国误解”。
一边拒绝访华,一边对美自设议题禁区,这种看似矛盾的操作,恰恰揭示了韩国在中美夹缝中的真实处境。
台湾问题为何成了李在明的“烫手山芋”?答案藏在经济账本里。2025年前四个月,中韩贸易额突破1025亿美元,同比增长4.8%,其中半导体、电动汽车等关键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三星和SK海力士在华投资占其海外总投资的60%以上。一旦在台海问题上踩到中国红线,韩国支柱产业可能瞬间崩塌。
李在明的“不谈”,本质是给经济命脉上保险。
李在明上任后推行的实用主义外交路线,正在改写尹锡悦时代的“亲美剧本”。
今年5月竞选期间,他在全球直播中公开喊话:“因上届政府失策恶化的韩中关系,我将积极修复”——此话让现场韩国记者错愕不已。
两个月后,当美国要求韩国明确台海冲突立场时,李在明直接定调:“台湾问题与韩国无关”3。
这种看似“骑墙”的策略,实则暗藏精密计算。在安全领域,韩国仍被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牢牢绑定:驻韩美军2.85万人、
萨德系统操作权在美国、朝鲜导弹威胁日益加剧。
但在经济领域,中国连续18年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
于是李在明玩起“双轨制”:在G7峰会与日本首相石破茂握手推进美日韩合作,同时接受中方邀请计划出席9月3日抗战纪念活动。
用军事同盟稳住美国,用经济合作拉住中国——这就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艺术。
李在明的“台湾禁谈令”绝非凭空而来。5月美国防长海格赛斯发布的《国防战略》文件,明确要求盟友分担更多防务责任,并将“协防台湾”列入核心任务。
此后,五角大楼陆续向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发函,要求明确台海冲突中的支援方案。
对韩国,美方更试图将驻韩美军角色扩展至“整个印太”,暗示其应为台海防御出力。
这种战略捆绑伴随着经济勒索。7月底签署的美韩贸易协定,要求韩国对美出口商品统一缴纳15%关税——远高于世贸组织规定税率。
韩国还需向美投资3500亿美元,并采购1000亿美元的美国高价液化天然气。
这份被韩媒称为“经济投名状”的协议,暴露出韩国在同盟中的弱势地位:既被迫打开汽车、农产品市场,又得为美国能源支付“保护费”。
朝核问题始终是悬在韩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在李在明筹备访美期间,朝鲜接连试射了三枚短程导弹——这种“日程表上的挑衅”,提醒着韩国安全命门仍握在别人手里。
李在明深知:若在台海问题上刺激中国,可能失去中方对朝制裁的关键配合6。他曾在竞选纲领中坦言:“朝鲜无核化离不开中国作用”,而中方对朝鲜的原油供应和边境贸易管控,直接关乎韩国安全。
更棘手的是军事现实。韩国自主核武装被李在明视为“不现实且危险”的选择,这意味着一旦台海冲突引发东亚动荡,朝鲜可能乘机南下。
届时韩国将面临东西两线危机:西面台海战火可能切断半导体原材料供应,北面朝鲜导弹可能直扑首尔。这种恐惧,让李在明在台海议题上格外谨慎。
李在明的平衡术正遭遇内外夹击。韩国外长赵显8月初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脱口而出“中国崛起构成挑战”,引发总统府紧急灭火。
保守派议员更在国会质询中抨击:“不在台海支持美国,就是背叛同盟”。而在北京,中国外长王毅7月的提醒言犹在耳:“中韩关系不应受制于第三方”——这句话像针尖刺向韩国外交的软肋。
真正的考验将在阿拉斯加会谈后到来。当特朗普要求韩国加入“芯片四方联盟”围堵中国半导体,或施压韩国参加台海军演时,李在明的“实用主义”是否还能坚?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内部报告显示:若配合美国对华芯片管制,韩国半导体业三年内可能损失240亿美元。但若拒绝美国,驻韩美军费用分摊谈判可能立即破裂。
李在明的专机降落在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时,白宫礼炮鸣响21响。
但在这外交礼仪背后,韩国正为“战略模糊”付出实打实的代价:对美关税损失预计180亿美元,千亿能源订单溢价,以及随时可能引爆的保守派抗议。
当王毅那句“中韩关系不应受制于第三方”在谈判厅外回响,韩国是否还有底气说出“我们走自己的路”?大国博弈的棋局中,小国的自主性往往只是精美包装的空盒——打开后,里面装满别人定下的规则。
参考信源:上任首日,韩国总统李在明下达“一号行政令”:组建紧急经济检查小组 环球网
来源:零度法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