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药学监护(一)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0 08:26 2

摘要:另外,肿瘤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联合用药情况复杂。

抗肿瘤药物常伴随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许多患者无法耐受,需对症支持治疗。

另外,肿瘤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联合用药情况复杂。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要做好药学监护,以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一)主要不良反应监护

1、血液系统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会引起血液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下降等。

如卡铂、紫杉醇、吉西他滨、多柔比星等。

针对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下降的患者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等对症治疗。

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IV度)时,患者可出现粒缺性发热,并易继发严重感染。

因此在升白细胞治疗的基础上,还需对患者进行隔离,同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等。

血小板下降是血液系统的另一个常见不良反应,患者常有出血倾向,可导致该类反应的代表药物为吉西他滨。

出现不良反应时,需给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11等药物治疗,必要时需输注血小板。

2、消化系统

大多数抗肿瘤药物都会引起消化系统反应,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生化指标中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

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化疗不良反应之一。

其代表药物有顺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等高致吐风险药物。

目前常用的止吐药物有5-HT3受体拮抗剂、类固醇药物、NK-1受体拮抗剂,还可根据患者情况联合镇静剂和抑酸药物等。

引起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主要代表药物有氟尿嘧啶、卡倍他滨和伊立替康等。

伊立替康常引起迟发性腹泻,平均中位发生时间为化疗后的第5天,表现为水样便,需给予洛哌丁胺对症治疗。

另外有些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还可致便秘,需使用缓泻剂对症治疗处理。

化疗药物还可引起肝功能异常,如卡培他滨、替吉奥、伊立替康等可致肝功能异常,常表现为氨基转移酶和胆红素水平上升。

来源:弘玥hoyu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