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典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0 08:34 3

摘要:历史是现实的根基,每个民族都在既定的文化传统中创造未来。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的古老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展示着华夏儿女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根脉”与“魂脉”。

历史是现实的根基,每个民族都在既定的文化传统中创造未来。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的古老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展示着华夏儿女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根脉”与“魂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005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部署并实施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地方文化建设工程,包括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这“八项工程”承文明魂脉,发时代先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浙江经验,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素材。

中华民族“魂脉”与“根脉”的当代传承

“一万年上山,稻作起源;五千年良渚,文明璀璨;两千年古越,精耕勤战;一千年两宋,东南乐土;一百年红船,辟地开天”,浙江省博物馆新馆(之江馆区)以万年、千年、百年为跨度,划出一条浙江地域文明演化的长线。“八项工程”启动伊始,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写道,今天,我们踏着来自历史的河流,受着一方百姓的期许,理应负起使命,至诚奉献,让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让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

历史是现实的根基,每个民族都在既定的文化传统中创造未来。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的古老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密码,展示着华夏儿女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根脉”与“魂脉”。

“八项工程”对文化遗迹、博物馆文物与文化古籍进行三重激活,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连绵不绝的辉煌。通过文化唤醒与创新,夯实文化自信根基,在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的同时,构建起传统与现代对话的精神桥梁,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文物古迹与典籍资料是维系中华文明连续性的重要载体。“八项工程”秉持“真、实、全”的守护、保护、整理理念,在西湖180处历史景观修复中坚守文化原真性,对绍兴古城采用“原汁原味”保护模式,编纂《宋画全集》,实现全球千余件宋画数字化聚合,完成“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系统性收录先秦至清末绘画12405件(套)。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是“八项工程”的宗旨。通过打造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载体,让优秀文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西湖景区拆除围墙实现全域开放,惠及市民游客;精心打造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含102座文化馆、102座公共图书馆、136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86万家农村文化礼堂),做到了民之所望、初心所向。

2016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就良渚申遗事宜作重要批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要统筹安排,申报项目要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良渚古城遗址于2019年7月成功申遗,将世界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知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了确凿证据。随着“八项工程”持续推进,西湖、大运河及良渚古城先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卓有成效地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创新

文化育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必然要求。“八项工程”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与中华民族以和谐为核心的社会治理逻辑相融合,坚持和发展以“群防群治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特征的“枫桥经验”,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源头活水。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高度一致。中国学者姜义华曾指出:社会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方才传入中国的全新概念,但社会主义所秉持的核心价值和基本诉求,非常契合中国人一贯向往的“天下为公”。日本学者沟口熊三也观察到:正是在中国强有力伸展着的相互扶助的社会网络、社会伦理以及政治理念,才是中国的所谓社会主义革命的基础。就是说,社会主义机制对于中国来说,它不是什么外来的东西,而是土生土长之物。

枫桥作为千年古镇,素有融合儒家“和合”“诚信”理念的民间调解传统。当地供奉的三位平民道德楷模(杨公、潘公、柴公)和流传的清代乡贤调解案例,饱含着“以和为贵”的古老智慧。新时代“枫桥经验”将马克思主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与枫桥依托乡规民约、德高望重者调解纠纷的古老传统相结合,形成了“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基层治理范式。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枫桥镇调研时深刻指出“人与人都应该团结互助、和谐相处。这里面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马克思主义”。

“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其历史地位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得到明确,并作为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成果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实现了从“一镇之计”到“一国之策”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中国之治”名片。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铸魂聚智

在“八项工程”实施过程中,具有深厚底蕴的浙江文化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积极作用日益显著。

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并阐释“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2006年2月,习近平同志提出“浙江精神”——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红船精神”与“浙江精神”的弘扬,为浙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此外,习近平同志还高度肯定“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对义乌创业者担当作为的塑造激励作用。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文化对民营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强调传承于浙江深厚文化底蕴的“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是支撑浙商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要求认真总结、提炼、培育“浙商文化”,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精神力量,为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提供智力支持。

繁荣文化事业、壮大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目标,也是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检验标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推动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建设和杭州“动漫之都”打造,目前,横店已形成“影视+”多元产业集群,涵盖旅游、科技、金融等创新业态;杭州动漫游戏产业集聚270余家企业,从业人员超1.2万。在“文化+科技”融合方面,《黑神话:悟空》等优秀作品获得世界认可,“杭州六小龙”等科技企业的勃兴持续不断地为浙江经济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