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4.0的演进与实践:技术驱动与模式创新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0 12:23 2

摘要:随着工业4.0的推进,物流4.0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物流行业的深刻变革。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物流4.0的核心技术、应用场景以及在中国的实践现状,结合对物流技术发展和物流功能演变过程的解读,说明了技术发展在推动物流模式创新方面的重要驱动作用,明确了

摘要:随着工业4.0的推进,物流4.0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物流行业的深刻变革。本文通过系统梳理物流4.0的核心技术、应用场景以及在中国的实践现状,结合对物流技术发展和物流功能演变过程的解读,说明了技术发展在推动物流模式创新方面的重要驱动作用,明确了技术让物流从“成本中心”向“价值创造”转型这一内在发展逻辑。中国智能物流的发展呈现出快速演进和结构性变革的突出特征,在政策推动、市场需求与技术快速迭代的多因素驱动下,中国的物流4.0正站在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跃迁的关键节点上,其发展路径不仅关乎物流供应链行业本身,更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关键“阵地”。

关键词:物流4.0;智能物流;价值创造;物流模式创新

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物流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社会经济运行效率。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工业4.0相关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行业正快速向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作为智能物流的代表,物流4.0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物流系统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与协同化,持续提升物流运营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客户体验。

一、物流4.0的核心理念与技术架构

1.物流4.0的核心理念

随着工业4.0的发展,物流行业正经历着一场由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驱动的转型,这一转型被称为物流4.0。物流4.0通过广泛应用物联网(IoT)、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云计算等技术,不断提高物流运营效率、增强系统可靠性和适应性[1]。

物流4.0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优化物流流程,实现物流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系统各环节的高度协同,进而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2]。其主要目标包括:

全流程数字化与可视化:实现物流要素的数字化,通过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使物流信息透明可视,支持实时监控与管理。

决策自主化和智能化: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物流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决策,在保障决策准确性的同时提升决策效率。

柔性化与个性化服务:通过柔性物流系统实现快速响应,支持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满足客户日益多元的个性化需求。

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利用新技术优化物流流程与资源配置,降低能耗与环境污染,持续推进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

2.物流4.0的关键技术

物流4.0的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物流行业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物流操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还为物流系统的优化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参见表1)。

表1 物流4.0的核心技术

3.技术架构

Winkelhaus提出了一个物流4.0的技术框架,这个框架由外部触发因素、技术创新、人机交互的影响以及物流任务等组成,为物流4.0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视角[2]。

工业4.0相关新技术的发展为物流4.0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工业4.0技术与数字化转型工具的不断融合,形成了物流系统的“数字神经”。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运输数据,AI算法优化运输路线,区块链确保过程透明性,可有效实现数据驱动的实时自动化和智能化决策。这些技术有效提高了物流效率,同时也创新了“服务化物流”(Logistics as a Service)的业务模式,如按需仓储等服务。

外部环境的变化是物流4.0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大规模定制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关键趋势,该趋势下的生产模式要求物流系统从“标准化交付”转向“柔性动态响应”;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物流各环节不断压缩交付周期;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平衡效率与碳排放。

图1 物流4.0的技术架构

如图1所示,在物流4.0的技术框架中,物流4.0至少涵盖“人、职能、任务、领域”四个维度:

人的因素是物流4.0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物流并非“无人化”,而是人机协同的重新定义:物流的操作员工从重复劳动中抽离出来,转变为对系统的监控与对异常的处理,管理者既要具备数据解读的能力,也要有流程重构的知识。物流4.0强调人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人如何与新技术互动,同时也要求技术工具与组织文化的适配。

职能升级:运输、仓储等核心环节通过自动化设备与算法实现物流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与控制。它是物流4.0技术落地的具体实现场景,反映了新技术对传统物流职能的升级作用。

任务颗粒化:将物流流程拆解为订单拣选、质检、包装等可量化单元,比如通过增强现实(AR)辅助拣货、视觉技术协同质检、智能分拣机器人等技术提升具体任务层面的操作效率。在物流4.0框架内,职能被拆解为可量化的具体任务,进一步细化了技术匹配与效率评估。

全链路业务领域:从采购物流、供应物流、到生产物流、配送物流、直到逆向物流,搭建了全链路协同网络。比如利用区块链实现跨境物流的可追溯性,利用共享平台整合逆向物流资源,全链路的业务领域定义了物流4.0的应用边界,展现了端到端供应链的全局视角。

物流4.0的目标在于搭建一个“技术、业务、生态”三位一体的立体多源网络系统。在技术方面,通过新技术实现实时互联;在业务方面,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实现动态配置资源;在生态方面,推动跨企业数据共享与协作。但是,在这一目标的推进过程中,还面临不少挑战,比如数据孤岛的破除要求建立行业标准,员工技能转型依赖于持续培训机制,而全球化的协作则按要求突破不同制度与跨文化的壁垒。

二、技术驱动下的物流管理职能演进与业务模式创新

1.物流技术和物流功能的历史演变

物流技术与管理职能的深层交互与协同演进是推动物流行业变革的关键驱动力。从技术的机械化到各种应用的智能化,物流核心技术的不断迭代不仅重新定义了物流管理职能的边界与操作模式,进一步促进了不同维度和层次的商业模式创新。观察物流技术发展与管理职能演变的不同阶段,可以看到技术驱动下物流行业系统性变革的过程。

Wang从技术驱动因素的角度描述了物流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3](参见表2)。

表2 物流技术发展史和驱动因素

Baumgarten强调了物流供应链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迭代进化的过程,物流供应链行业积极适应新的技术和市场变化,不断创新应用模式[4]。物流管理职能发展不断从单一功能演变到跨功能、跨部门,最终实现价值网络和全球化全面集成。这个发展过程除了涉及各类技术的进步,还包括组织结构、流程管理以及战略规划的全面变革。物流供应链的能力通过这种持续的优化和创新,不仅适应了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挑战,更是进一步实现了更高的效率和价值创造(参见表3)。

表3 物流管理功能的发展过程

2.技术驱动的管理职能演变

结合上述物流技术与物流功能的演进历史,各阶段物流发展的内容可以被更加全面地定义如下。

物流1.0:机械化技术与单一职能管理。蒸汽机与铁路网络的普及,推动物流从人力搬运向机械化操作转型。在物流1.0时代,管理职能聚焦于单一环节优化(如运输效率提升),物流内部功能高度分割,仓储、运输、采购等各环节独立运作。在这个阶段的技术局限性造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物流的业务模式以相对独立的“点状服务”为主,比如货运公司只提供标准化的运输服务。

物流2.0:自动化技术与跨部门协同管理。在电力技术发展和驱动下,自动化仓储(AS/RS)等技术开始在物流行业得到应用,技术发展开始赋能并突破单个环节的效率。管理职能开始转向跨部门的流程整合,比如通过单元化和标准化托盘实现仓储与运输相互衔接,港口的自动化技术应用提升了多式联运的效率。物流的业务模式开始从“点”状扩展到“线”状,供应链内部的局部协同成为可能,比如JIT(准时制)模式的兴起,以及第三方物流(3PL)模式开始萌芽。

物流3.0:信息技术与系统化集成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计算机与WMS、TMS等在物流行业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管理职能向全链路信息化管理升级。信息技术帮助物流供应链行业打通了订单处理、库存管理与运输调度各环节,有效实现了端到端的可视性。这个阶段的业务模式开始注重以“链式服务”为核心,面对全球网络的复杂性,出现了企业通过信息系统整合全球供应商,构建高效的履约网络,这个阶段开始衍生出第四方物流(4PL)等资源整合模式。

物流4.0:智能技术与全球化价值网络管理。物联网与数字孪生等技术重新定义了全球供应链网络的管理模式,推动物流管理职能从供应链集成与优化向全球价值链网络集成演进。新技术帮助物流行业实现数据的实时互通与资源的动态调度,物流供应链管理重点转向跨企业的生态协同。业务模式也逐步升级为“在线服务”或“网络化服务”,比如按需物流(Logistics on Demand, 或者Logistics as a Service)、逆向循环经济等新形态。

3. 技术与管理协同下的业务模式创新逻辑

在技术发展驱动下的物流管理职能转变的同时,伴随着各个阶段不断出现的新型业务模式,主要体现在效率、服务、价值、生态等几个方面。

效率升级:从“机械化替代”到“智能决策”。机械化技术替代人力,催生了物流外包模式;而智能技术能够支持实时决策,使得需求驱动的定制化服务成为可能。

范围扩展:从“局部优化”到“生态整合”。信息技术不仅推动了3PL向4PL转型,让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成为可能;物联网与云技术的发展则促成了平台经济模式的出现,比如车货匹配平台连接货主、承运商与终端客户。

价值重构:从“成本中心”到“价值创造”。传统物流作为成本中心,聚焦的是如何降低成本,而新技术的发展则为物流供应链服务带来新的价值创造点,比如智能技术利用数据提供增值服务;逆向物流技术支持循环商业模式。

技术与管理共同塑造了物流的新模式,新兴技术将不断突破物流管理边界:一方面,生成式AI推动了“认知型供应链”的发展,实现物流管理的自主决策;具身智能机器人可能彻底颠覆仓储作业的流程。另一方面,物流管理职能从“控制者”向“协调者”转变,更加注重生态规则与数据治理。物流业务模式进一步向“服务化”与“去中心化”转变,技术与管理的深度融合,最终将形成一个具有高弹性、可持续、价值共生的智能物流生态系统。

三、物流4.0应用场景和实践范例

物流4.0时代随着技术发展,不断创造了新的业务模式,新技术更是在物流供应链不同环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智能仓储系统

智能仓储系统通过应用自动化存储、智能分拣设备、自动搬运机器人等技术,实现仓储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在该技术模式下,不仅可以实现货物的快速分拣和高效出入库,更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仓储环境,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库存管理。

菜鸟网络在该领域应用的典型企业之一。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智慧物流平台,菜鸟依托“物流大脑”这一核心技术引擎,构建了覆盖仓储、运输、配送全链路的智能供应链体系,很好地实现了仓配一体运营。“物流大脑”是菜鸟全球智能骨干网的智能决策中枢的典型产品,它整合了阿里生态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源,包括消费数据、物流数据等,通过需求预测模型、库存优化引擎和路径规划算法搭建可视化控制塔,覆盖商家、物流伙伴、消费者三端,支持各方实时监控与策略调整。其位于无锡和惠州等仓储设施中应用的无人仓技术,大量利用新技术和新算法,包括AGV和WCS等技术,实现密集存储和高效分拣,其效率分别是传统仓储的几倍和几十倍。菜鸟推出的供应链服务产品,向中小企业提供“一键接入”的智能分仓、动态补货服务,另外一些基于智能仓储的产品应用更是扩展到产业上游,实现产业带深度协同,让“工厂到消费者”实现直连。

2.智能运输系统

智能运输系统是另一个典型的物流4.0新技术广泛应用的场景,它利用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在内的新技术,对运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比如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对运输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对路线进行优化,从而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

其中一个典型应用来自京东物流。京东物流作为中国电商物流领域的领军企业,在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物联网与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方面成果显著,京东物流用物流4.0技术构建了覆盖仓储、分拣、运输、末端配送全链路的智能化系统。这套系统的核心目标是用技术提高供应链效率,大大推进了“极速达”与“零库存”的实现。在配送领域,京东物流利用数据驱动的超级供应链大脑,首创“211限时达”服务。更是在业务高峰期间,结合预测算法,实现了智能配送网络“分钟级送达”的高效配送服务。

3.智能制造物流系统

在制造领域,充分集成智能物流系统到智能制造模式中,通过“端、边、云、网、智”一体化架构创造了全新的智能物流系统。智能制造物流系统利用包括物联网全域感知网络、数字孪生驱动的供应链仿真和AI动态调度算法等技术,满足了智能制造模式下对物流运营的要求。

其中海尔基于其互联工厂的实践而提出的卡奥斯平台(COSMOPlat)就是典型应用之一。海尔卡奥斯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创新机制实现物流与制造的实时协同,包括需求触发式补货系统、基于产线MES的实时工单数据,以及自动触发原材料采购指令与仓储分拣作业等三个核心模块。比如该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从原材料供应商到终端用户的全程质量追溯。开放式的物流平台连接了企业上下游,从供应链全局形成资源优化配置的价值创造生态系统。

4.物流供应链控制塔

物流供应链控制塔是一种集成技术、流程与人员的数据中枢,控制塔的主要目标是利用端到端的可视化监控技术,以及智能决策,实时优化供应链全链路的运作。

顺丰搭建的丰智云平台,整合顺丰内部运营数据与外部社会数据(如电商促销、交通管制等),为业务提供了供应链数字孪生模型,支持动态需求预测与库存优化。丰智云平台结合IoT温控标签与区块链溯源等技术,在冷链物流智能化领域实现了物流全程可视化。同时,向中小物流企业开放智能调度、路径优化等技术模块,打造“物流技术联盟”,进一步推动了丰智云平台作为物流供应链控制塔在不同行业的应用。

四、物流4.0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的物流4.0正站在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跃迁的关键节点上,其发展路径不仅关乎物流供应链行业本身,更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关键“阵地”。

1.技术创新与融合

物流4.0将继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融合。物联网技术、卫星通信、5G等技术的进一步结合,将实现更高效的物流设备互联互通;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融合为物流系统智能决策提供更精准的支持;而数字孪生技术将更多地应用到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中,实现物流系统实时仿真和优化决策。

2.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物流4.0将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将在仓储和运输等领域继续推动新技术应用,通过优化运输路线、推广新能源车辆、采用环保包装材料等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新技术将帮助物流行业在资源共享和利用方面更加集约和高效。

3.供应链协同与优化

物流4.0将进一步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无缝衔接。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会得到更多应用,帮助企业实时获取上下游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决策。智能仓储系统和智能运输系统的协同以及与其他商业系统的深度集成,会让更多企业实现库存优化,提高订单处理效率。

4.服务模式创新

物流4.0的进一步发展会带来更多物流服务模式的创新,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通过柔性化的物流系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提供定制化服务,最大程度提升客户体验。

5.国际化合作与竞争

物流4.0都将进一步推动物流的国际化竞争与竞争。中国企业将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中国企业也将积极参与国际物流标准的制定,推动物流4.0的国际化发展,促进国际物流市场的互联互通和全球供应链集成优化与价值创造。

五、结论

在中国,物流4.0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实践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技术、人才、成本、生态等方面仍然面临不少挑战。物流4.0将在促进物流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物流供应链的全面集成,推动物流服务模式创新。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竞争,中国企业将在全球物流市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物流供应链领域的智能化发展。

物流4.0的成熟和发展除了受到来自技术方面的影响外,还与企业组织文化、人员技能、流程优化、数据治理、合规性、资源投资、供应链合作、市场需求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密切相关。只有综合考虑这些众多因素,才能更顺利地推进物流4.0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ROSHID M M, WAAJE A, MEEM T N, et al. Logistics 4.0: 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of technological integration, challenge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implementation of Industry 4.0 technologies[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Society, 2024, 20(1): 65-85.

[2] WINKELHAUS S, GROSSE E H. Logistics 4.0: a systematic review towards a new logistics syste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20, 58(1): 18-43.

[3] WANG K. Logistics 4.0 solution-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C]//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IWAMA 2016). Atlantis Press, 2016.

[4] BAUMGARTEN H. Das Beste in der Logistik – Auf dem Weg zu logistischer Exzellenz[M]// Das Beste der Logistik: Innovation, Strategien, Umsetzung. Heidelberg: Springer, 2008: 11-19.

[5] 商务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R].2022.

[6] 国家邮政局.2024年邮政行业运行情况[R].2024.

[7]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物联网标准化白皮书[R].2016.

[8] 工业和信息化部.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S]. 2024.

来源: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