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西友谊关口岸的最新数据令人振奋:货车15秒快速通关、上半年进出口货值增长30%、出入境人次突破200万大关……作为中国通往越南的最大陆路口岸,友谊关正以蓬勃的活力诠释着“边”的潜力与价值。这一生动实践深刻表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做足沿边开放文章、释放
广西友谊关口岸的最新数据令人振奋:货车15秒快速通关、上半年进出口货值增长30%、出入境人次突破200万大关……作为中国通往越南的最大陆路口岸,友谊关正以蓬勃的活力诠释着“边”的潜力与价值。这一生动实践深刻表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做足沿边开放文章、释放边境地区潜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以创新驱动口岸升级,夯实开放硬支撑。友谊关的智慧化转型提供了典范。从“智能查验系统”压缩20%等待时间,到“智慧物流平台”实现全程可视化,科技赋能让传统口岸焕发新生。这启示我们:沿边地区要打破地理区位的传统认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将“末梢”变为“枢纽”。当前,友谊关正建设的72个智慧通道专用查验位,正是以创新思维破解要素流通堵点的关键之举。各地应借鉴这一思路,加快智慧口岸、数字边关建设,让基础设施的“硬件升级”与管理服务的“软件迭代”同频共振。
以产业融合延链强链,培育竞争新优势。从单纯的水果贸易到精深加工的榴莲布丁、冰皮月饼,友谊关周边聚集的9家水果加工企业形成了超5亿元年产值的产业集群。这种“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跃迁,凸显了产业链延伸的价值。面对复杂国际环境,沿边地区更需立足特色资源,推动“边贸+加工”“跨境+电商”等模式创新,增强产业韧性。正如企业探索“液氮锁鲜”技术所展现的,只有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才能在国际市场中赢得话语权。
以制度型开放优化环境,打造发展强磁场。凭祥市“一费制”改革、专项奖励政策等举措,体现了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的深刻认知。友谊关实践表明,沿边开放不仅要“铺路架桥”,更要通过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构建“引力场”。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推行通关便利化措施等创新,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各地应聚焦企业需求,在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等领域推出更多“首创性”改革,以制度创新释放市场活力。
以开放胸怀拥抱合作,共绘发展同心圆。友谊关对东盟贸易占进出口总值99.1%的数据,印证了“周边是首要”的外交理念。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大背景下,沿边地区应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既要做大物流、商贸等传统“朋友圈”,更要拓展数字经济、绿色贸易等新合作空间。跨境电商直播基地的兴起证明,以开放姿态拥抱新业态,就能将地理相邻优势转化为发展共赢机遇。
友谊关的繁忙景象,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缩影。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但开放发展的历史大势不可逆转。各地尤其是沿边地区应从中汲取经验,以“边”为媒、向“新”而行,在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产业合作上持续发力。只要坚定开放信心,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必能将更多“边陲小镇”打造成“开放前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本网邕州8月10日电 陆远 东华)
来源:读听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