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运会开幕!成都这些“考古彩蛋”你发现了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1 10:07 1

摘要:当战国青铜矛上的“成都”篆书化作成都世运会开幕式绚烂的烟火,当4500年前的古蜀人指纹与现代人的指纹在成都世运会火炬上重叠,当文物修复专家化身成都世运会火炬手和执旗手,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悄然开启。

当战国青铜矛上的“成都”篆书化作成都世运会开幕式绚烂的烟火,当4500年前的古蜀人指纹与现代人的指纹在成都世运会火炬上重叠,当文物修复专家化身成都世运会火炬手和执旗手,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悄然开启。

△成都世运会开幕式现场 图源:新华社

世运“燃”起来

一场考古与体育的双向奔赴

成都世运会举行世运会历史上首次火炬传递活动,火炬设计是翘首以盼的焦点。在赛事筹备工作进入倒计时一周年冲刺阶段,2024年8月31日,成都世运会火炬外观设计征集启动仪式在成都考古中心举行,参与者们沉浸式体验成都4500年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与文物对话,与历史碰撞。

△成都世运会火炬外观设计征集启动仪式现场

这趟“成都考古之旅”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和设计师们讲好中国故事、成都故事提供了素材,带来了更多创作灵感,为成都考古与成都世运会的“牵手”埋下了伏笔。

2025年7月16日,世运会历史上首次举行火炬传递倒计时10天之际,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的火炬及配套组件(火炬“竹梦”、火种灯、采火棒、采火器、火种盆等)在成都亮相。更令人欣喜的是,火炬及配套组件出现了很多关于成都的历史或考古出土的文物信息,将成都悠久的历史与珍贵的文物巧妙融合,为火炬设计注入了天府文化内涵。

△成都世运会火炬及配套组件(火炬“竹梦”、火种灯、采火棒、采火器、火种盆等)

文物“活”起来

藏在细节里的“宝墩密码”

真正的灵感火花,往往藏在考古发掘的细节里。在一次谈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话题时,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宝墩遗址博物馆学术馆长唐淼分享了在宝墩遗址发掘过程中发现一片印着指纹的陶片的经历,并提出把古蜀指纹在火炬上“还原”,与世界各地的指纹相重合,共同感受文明的温度。这个想法如同一把时空钥匙,打开了古今对话的大门。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宝墩古城遗址发掘出带手指纹与稻穗纹的陶片

最终,这枚来自4500年前的指纹,经过数据影像采集,在成都世运会火炬采火棒上化作了一道穿越千年的文明印记。当现代人在采火棒上摁着4500年前成都平原古人类的指纹采集火种时,这枚小小的指纹,成了串联成都4500年文明史的温情符号,让现代人与古蜀先民完成了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成都世运会火炬采火棒上的宝墩指纹

在成都世运会火炬及配套组件上,来自宝墩的“文化彩蛋”不止一处,火种盆上稻穗纹也成为了“文化信使”。4500年前,古蜀人在宝墩的田野里播下第一粒水稻种子,拉开了成都平原水稻种植的历史大幕。由火种盆底部向上,从宝墩(距今约4500年)到三星堆(距今约3700年)再到金沙(距今约3200年),宝墩稻穗纹、三星堆眼形器纹、金沙太阳神鸟纹作为三个时间刻度的代表依次排列,体现了古蜀文明历史脉络一脉相承

△成都世运会火种盆侧面的宝墩稻穗纹、三星堆眼形器纹、金沙太阳神鸟纹

烟火亮起来

“成都”千年传奇绽放夜空

当开幕式的绚丽烟火在夜空绽放,“成都”篆书闪耀天际,这一刻,古蜀文明的厚重与国际赛事的活力在夜空交融,让世界透过璀璨光影,感受成都这座千年古城海纳百川的文化底蕴。

△图源: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摄

烟火组成的篆书“成都”正是源于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镇馆之宝”——2016年在蒲江县飞虎村发掘出土的“成都”铭文矛,这是目前成都平原最早刻有“成都”的实物证据,证明了成都城市称谓在战国晚期就已经存在,印证了成都2300年城名不改的传奇。

世运会是向世界展示成都历史文化的窗口,而文物是城市历史最直接的“见证者”。“成都”矛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浪漫的文物。虽然现在看起来锈迹斑斑,但在2300年前是金光闪闪的,青铜锈迹是时光赋予文物的独特印记。文物不言,自有春秋,青铜矛深埋在泥土里,与城市同呼吸共成长,守护了成都千年时光,斑驳锈迹是历史的沉淀,也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见证。

“成都”篆文在烟火中点亮夜空,不仅是文物元素的活化利用,更是成都开放基因的生动表达。青铜矛是巴蜀工匠的杰作,独特的形制和纹饰是蜀人智慧的象征,但“成都”二字却用秦篆书写,这是巴蜀文化融入中华文明非常重要的例证

“成都”矛印证了古蜀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古蜀从来不是一片与世隔绝的地域,自古以来便与外界交流频繁。千年来,成都不变的不仅是称谓,还有开放包容的特质

△图源:成都商报记者 何鹏飞/摄

此外,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孙杰,不仅参与了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还在成都世运会开幕式担任了成都世运会组委员会旗执旗手。作为一名文物修复专家,孙杰从金沙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的修复,到成都博物馆上展文物的焕新,她修复文物近2000件,用精湛的技艺让历史碎片“重生”,用前沿科技为千年古物续写新篇。

文化“火”起来

向世界展示

中国魅力、成都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世运会史上首次火炬传递串联起成都文化地标,无声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烟火里、在火炬上“活”起来,向世界更全面地展现了中国魅力、成都风采。

从宝墩古城确认新石器文化,到旧石器遗址“遍地开花”,考古发现不断刷新成都的历史厚度,也让考古人的脚步更加坚定,对此,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表示,“考古工作要走出‘象牙塔’,文物要走出‘深闺’,只要社会需要,公众需要,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非常愿意分享考古信息与文物IP。”

△成都考古中心

来源:成都方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