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司为了管控风险,规定采购经理这类敏感岗位任期最长五年。根据新规,采购部的白经理和行政部的张强经理对调,即刻生效。
本故事纯属虚构
整整七年了,一分钱工资都没涨过。
今年连基层员工都加了薪水,唯独落下了我。
我火气直冲脑门,哐当一声撞开老板办公室的门。
“凭什么年年都把我排除在外?” 我冲他喊。
老板眼皮都没抬一下。
“采购这块肥差,倒贴都有人挤破头。”
“那谁爱干谁干!”
工牌往桌上一磕,我甩门就走。
1
离我办公室还有段距离,就瞅见行政部的张强从老板屋里出来了。
大概一小时后,HR的邮件就发出来了:
公司为了管控风险,规定采购经理这类敏感岗位任期最长五年。根据新规,采购部的白经理和行政部的张强经理对调,即刻生效。
没过多久,张强就晃悠到我面前:
“白经理,老板让咱们交接,你看啥时候方便?”
其实我早知道张强找过老板好几次,拍胸脯保证自己工资可以少拿,活儿还肯定比我干得漂亮。
这不就是明摆着告诉老板他不贪回扣吗?
老板估计也无所谓,在他眼里,坐这位置的人没几个干净的,张强愿意降薪,至少还能省点钱。
听到这消息,我真是服了。
以前张强对我客客气气,后来总给我推些不靠谱的供应商,都被我挡回去了。
现在小人得志,这就等不及了。
“张经理,采购部事杂,我得整理下资料,下周咱们抽时间好好交接,省得出岔子——”
话没说完就被他打断:
“白经理该不会是不想去行政部吧?现在这年头,花钱买东西的部门能有多少事?能出啥问题?”
说完还一脸不屑地看着我。
“既然张经理这么说了,我随时都行。”
“那咱们现在就去办手续吧。”
真没想到,他急成这样。
我只好带他去我办公室,简单讲了讲采购流程和几个主要供应商。
他听得心不在焉,也就半小时。
我怕日后扯皮,就列了个交接清单,打印出来递给张强:
“张经理,你觉得没问题就签个字,我马上搬去行政部。”
他看都没看,唰唰签完名,把纸往我这一扔,扭头就回去收拾自己东西了。
我简单收拾了下,给手下几个采购员开了个短会,抱着箱子就去了行政部。
2
在行政部没待几天,产品经理就跑来诉苦:
“张强把咱们几个主打产品的核心物料供应商全换了!”
这事儿我早知道了。
前几天供应商就给我打电话诉苦,说张强要求降价20%,还得返他10%的好处费,不然就停单。
供应商都快哭了。
“白经理,你清楚咱们成本的,产品出口欧洲,质量要求那么高,利润最多10%,真没法做啊!”
我也帮不上忙,只能看着张强取消了他们的订单。
然后他转头就去找了惠州一些小厂。
价格嘛,确实便宜不少。
我对产品经理说:
“价格下来了,市场竞争力是强了,也算好事。”
“可这质量能靠谱吗?找老板反映,老板就说能用就行。毕竟省了10%的成本。”
产品经理苦笑一声,叹着气走了。
看他那样子,我还暗自庆幸张强暂时没波及到我。
这庆幸没几分钟,前台菲菲进来跟我说:
“白经理,采购部那边说张经理要把物业公司换回原来那家。”
听得我心口一堵。
最早物业选聘权被张强抢过去了。
他不知从哪找了个奇葩物业,不到半年,又是保安推搡客户,又是保洁偷拿公司东西,闹得鸡飞狗跳。
老板火了,才让采购部重新选,我挑了家业内口碑好的。
现在麻烦的是,物业归采购选,但日常管理归行政。
张强把这“神仙”物业请回来,我们指定伺候不了。
我站起来想去跟他掰扯掰扯,但产品经理那愁容还在眼前晃。
我跟菲菲说:
“咱们按规矩做好对他们的考核评估,你多盯着点,有啥不对劲立刻告诉我。”
不止我,物流的老李也悄悄告诉我,货代也换了。
HR的张静说,之前合作的猎头公司、劳务派遣公司,统统被换掉。
张强这办事效率,不服不行,几个礼拜,能换的他都换了个遍。
下一步,估计该琢磨换老板了吧。
3
公司管理层月度会上,张强成了绝对主角。
老板点名表扬他,然后对所有管理层说:
“大家都得向张强学习!调去采购部才一个多月,重新梳理供应商,今年预估能省下500万左右成本!”
底下掌声一片。
张强趾高气扬地发表了重要讲话。
核心意思就是公司不少领导安于现状,只顾个人利益,损害了公司。
说话时,眼神有意无意地扫过我这边。
我听见张静低声跟老李嘀咕:
“一年就省500万?这油水……老白这些年没少捞啊。”
老李赶紧示意她我在旁边,两人立马闭嘴。
我只能假装没听见。解释也没用,张强现在是老板眼里的红人,换供应商他说了算,产品经理他们根本插不上话。
以前做BOM需求,我都跟产品、技术部沟通,以他们的意见为主。他们选的供应商,肯定有些私下往来,但货源本身还算靠谱。
现在倒好,张强直接把他们当空气。
老板心情大好,晚上请吃饭。
酒桌上推杯换盏,气氛热烈。
张强自然还是焦点。
喝得差不多时,老板借着酒劲对我说:
“老白,你这几年……可以啊。”
我懂他意思,有点烦,直接回:
“老板,有话直说就行,不用绕弯子。”
“别的先不提,七年没给你涨工资,你都没走,这点钱对你来说不算事儿吧?”
这话直接把我点着了:
“老板,这七年我干得怎么样你清楚,不该拿的,我一分没动。”
“你觉得我信?”他拍拍我肩膀,“张强来一个多月,公司今年就少花500万,那去年这500万去哪儿了?”
说完,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走了。
我想怼回去,又觉得没必要。现在说什么都白搭。
老板只看见今年“省”了500万,我说再多,在他听来都是贪钱找借口。
我没等散场,自己先撤了。
这样,我走了,他们聊我“白半亿”的段子时,气氛能更嗨点。
哦对,“白半亿”这外号是张强传的,说我每年捞五六百万回扣,这些年贪了公司半亿。
行政部可是“情报站”,下午前台菲菲就告诉我了。
4
大概三个月后,产品经理从惠州看完供应商回来,冲进我办公室吐槽:
“张强这小子太狠了,直接跟供应商要了套房!”
这话瞬间点燃了我的八卦之魂,赶紧催他细说。
“昨天我去拜访最大那家供应商,他们老板对我爱答不理。巧了,他们技术经理是我前同事,一打听才知道,张强跟人家放了话,谁来都别搭理,这业务就给他们一家。”
我以前的做法是,供应商的技术和质量把关交给产品和技术经理,他们去供应商那儿待遇也不错。他们有没有私下往来,拿多少,我不太管,毕竟供应链稳定和质量比压成本重要。
产品经理接着说:
“听说张强让供应商老板‘表示表示’,那老板也是个狠角色,直接用张强的名义在市中心买了套房。当然,老板们都不傻,只付了20万首付,用张强的名字贷了百万房贷,月供两万多。人家把张强拿捏得死死的:你持续给业务,我就持续还贷;你要断了业务,房贷你自己扛去。”
都是狠人。这房贷,成了张强和供应商之间牢不可破的“纽带”。
果然,利益捆绑才是最坚固的联盟。
但这可把我们产品经理坑惨了。
他看完厂子,觉得新供应商太差了,连个像样的质量管理体系都没有。
员工素质也不行,甚至看到有人在设备旁边抽烟。
可现在谁说话都不好使,老板只信张强。
万一产品质量出问题,第一个背锅的肯定是产品经理。
谈起新供应商的质量,他明显忧心忡忡。
这次我不敢幸灾乐祸了,谁知道哪天会不会烧到我们部门?
这家供应商供房,下家供车,再下家提供点别的“资源”……
张强这小日子,过得比我这个“白半亿”滋润多了,玩得也大。
5
产品经理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自己负责的环节爆雷。
结果万万没想到,HR张静成了第一个翻车的倒霉蛋。
大清早,市场总监吴总就黑着脸,把采购张强、HR张静,还有我们几个部门经理,全喊进了老板办公室。
导火索是欧洲客户来厂里做现场审计。
问题出在张强找的那家劳务派遣公司。
他们跟一个职校校长勾搭上了,打着“实习”的幌子,把学生骗进厂干活。
更黑的是,每个学生居然还被收了200块“实习费”!
我们公司付给劳务派遣的工钱,每人明明有4000到5000块。
谁能想到这帮人这么狠,不仅吞了工资,还让学生倒贴钱?
审计员在现场碰巧跟几个学生聊了天。
结果聊出大问题了。
人家怀疑我们用了童工,当场就随机抽了几个员工核实身份。
这下彻底露馅了。
真有职高的孩子没满16岁,童工这事儿板上钉钉。
更要命的是,工资压根没发到他们手上!
审计员当场就炸了,直接中止审计。
当晚,欧洲那边的供应链总监就发来正式邮件,暂停一切合作。
邮件里要求销售总监吴总立刻给个解释。
童工加上劳工压榨,这属于踩了客户的红线。
说是“暂停”,其实这单生意基本凉凉了。
审计员还撂下话,要把审计报告抄送给当地政府和欧洲同行。
吴总气得话都说不利索了。
这个客户可是我们国际业务的大头,占了足足三成!
吴总阴沉地盯着张强和张静:
“我明早飞欧洲,去跟人家解释为什么出这种事。你俩,跟我一起去说明情况。”
张强立马抢话:
“吴总,员工工资发放和身份审核都是HR那边负责的,这事我真不知情啊!”
张静一听,人都懵了。
“张强,你这话说的不对吧?我们是按月把钱打给劳务公司的!学生身份信息我也催你要过好几次,你给全了吗?”
“张静,员工资质审核是你的职责,你没把好关,这是事实吧?”
张静刚要反驳,老板直接拍桌子了:
“都闭嘴!现在是想办法怎么跟客户交代!”
吴总也插话进来:
“对,先想解决方案。”
最后,老板把所有管理层叫到一起商量对策。
扯皮扯了几个钟头,总算憋出个说法:
第一,劳务派遣公司截留了本该发给实习生的工资。
第二,审计时正好卡在HR核实学生身份的过渡期,纯属意外。
吴总骂骂咧咧地回家收拾行李,飞去欧洲灭火了。
老板盯着张静,眼神能杀人:
“你这个HR经理还想不想干了?这客户要是真丢了,你自己走人!”
说完就把我们都轰出来了。
我看着张静耷拉着脸,完全没了平时盘问我行政采购有没有油水那股劲。
等人都走光了,她拉住我诉苦:
“这劳务公司太坑了!还是你以前找的靠谱。这下完了,我估计得准备简历了。都怪张强非要用这家,我早跟他说过这公司像草台班子,他偏不听!”
我也没多说什么,随便安慰两句就撤了。
毕竟,他们私下那些事,我也不是完全没数。
6
这事儿给我提了个醒。
张强甩锅甩得这么溜,张静自己也确实有责任。
毕竟,进厂人员的身份核实,HR本该是最后一道闸。
以前都是劳务公司打包票,把资料整整齐齐交给HR,HR基本不用操啥心。
所以这次他们也觉得问题不大,就等着劳务公司交材料。
结果,偏偏在这个空档期,爆了这么大个雷。
产品经理看张静走了,也跟着溜达到我办公室。
聊了会儿,他忧心忡忡地说自己最怕产品质量出问题,感觉离提桶跑路不远了。
我跟他开玩笑:
“别慌,下一个背锅的未必是你。”
话音还没落呢,老板办公室就传来一声咆哮:
“早干嘛去了?!50万!你掏吗?!”
整个办公区瞬间鸦雀无声。
产品经理“嗖”地窜到老板门外看热闹。
没一会儿,物流的老李垂头丧气地出来了。
老李跟我关系还行,人有点滑头,但做事还算靠谱。
我正想让我们的“情报处长”菲菲去打探下,没想到老李自己摸进我办公室了。
关上门他就开骂张强不是东西。
我猜八成是物流费暴涨,老李去签字挨了训。
果然,老李一开口就抱怨:
“我早提醒张强要赶紧订舱锁价!报价单都给他了!他非要自己去找便宜的!也不看看红海那边胡塞武装都打翻天了,海运价格能不飞涨吗?”
我给老李倒了杯水:
“别急,能订到舱位就行,贵点就贵点。”
“问题就在这儿!”老李更来气了,“他自己找了一圈,价格比我找的贵了一倍!我想着订单快结束了,也就算了。结果他又让我回去找原来的货代,非要人家按老价格给!人家不干,拉扯了快一周!胡塞那边无人机导弹都炸商船了,船都绕道好望角了!短期根本没舱位!几个货代手上都没箱子了!”
服了,这节骨眼上,能抢到舱位就该烧高香,他倒好,还想着砍价!
销售总监吴总人在欧洲,电话都打爆了催发货。
已经晚了一周,再不发货,罚10%货款是小,以后合作就悬了。
最后实在没辙,只能走空运。
货值大概100万,运费硬生生花了50万。
张强居然还跟吴总说:“要不咱等等?罚款也就10万,比50万运费省40万呢——”
吴总电话里直接吼:“你要是在我跟前,我大嘴巴抽你!你是想让人家以后彻底不给我们单子了是吧?”
“这也不能怪我啊!要怪就怪胡塞!再说,你当年签合同为啥不签FCA,签个DDU?”张强还在嘴硬。
我隔着电话都能想象吴总那边骂“傻X”的声音。
实习生的事赖张静,运费的事赖胡塞,下次估计得赖地球磁场紊乱了。反正张强永远没错。
后来事实证明,张强这歪理还真“应验”了——这批货发出去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货值本身。
当然,这是后话了。
7
劳务派遣那边终于有了处理结果。
当地教育局和劳动局出手,直接吊销了那家公司执照,老板被抓,职校校长也被查办。
这新闻还上了本地热搜。
张静被免了职。
张强又灰溜溜地找回我以前用的那家劳务公司。
欧洲客户的订单黄了,好在事情没继续发酵,算是勉强压了下去。
产品经理又晃悠到我办公室,我差点没敢让他进门。
第一次他来,张静倒了霉。
第二次他来,老李挨了刀。
今天又来,谁知道下一个倒霉蛋是谁?
他跟我说:
“凡事往好处想嘛!你看,至少咱俩现在没事儿。再说,有个大瓜,吃不吃?”
听说有瓜,我立马精神了,赶紧请他进来。
“还记得我跟你说过,公司有个供应商的技术部经理是我前同事吗?”
“记得啊,就是帮张强搞按揭买房那家?”
“对,就是他。昨天他又联系我,说张强最近跟那家供应商走得很近,好像还打算入股。”
“入股?这可真是新鲜事儿。”我眉头一皱,没想到张强还有这手。
“是啊,我这前同事也是无意间听到的。他说张强现在是采购部的红人,老板对他信任有加,估计这事能成。”产品经理接着说。
我沉默了一会儿,心里盘算着这消息背后的含义。如果张强真的入股了供应商,那么他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微妙,而我们公司与该供应商的业务往来也可能因此受到不小的影响。
“这事儿得小心处理,得找机会提醒一下老板。”我低声说道,心里清楚这个信息的分量。
“我也是这么想的,但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张强这人太会做人,老板对他印象又好。”产品经理显得有些无奈。
“没事,我来想办法。你最近也多留意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证据。”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可以放心。
产品经理走后,我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个敏感信息透露给老板,同时保证自己不被卷入可能的风波中。这不仅是为了公司的利益,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再被张强这股暗流所伤。
接下来的几天,我开始更加留心公司内部的风吹草动,同时也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式向老板透露这一情况。毕竟,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人际和利益网络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火上身。
我决定采取间接的方法来向老板传递消息,以免直接对张强造成攻击,引起不必要的反弹。我找了一个与老板独处的机会,以一种非正式的闲聊方式提起了这个话题。
“老板,您最近有关注到我们行业内的新动向吗?”我开始试探。
老板有些意外地看着我,“什么意思?”
“我最近听说,有些同行开始尝试与供应商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比如入股或者长期合作。”我小心地挑选着措辞。
老板皱了皱眉,“这样啊,我们也要考虑吗?”
“其实,这可能是个不错的方向,特别是对于我们的关键供应商。这样可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同时也能获得更好的价格和服务。”我继续说。
老板点了点头,“嗯,有道理。但这个需要谨慎考虑,毕竟牵涉到的利益关系复杂。”
我感觉到老板已经上钩,便趁机补充,“确实需要谨慎。我听说有个同行公司,他们的采购经理就入股了其中一家供应商,结果后来出了一些问题。”
“什么问题?”老板显然被这个话题吸引住了。
“具体细节我不清楚,但听说跟利益冲突有关,最终对公司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我尽量保持语气的平静,不让老板察觉我的意图。
老板沉思了片刻,“那我们应该防患于未然,我让法务部门审查一下我们的供应商合同,确保没有漏洞。”
“好主意,老板。这样我们也能更加安心。”我点头表示赞同。
这次谈话后,我确信老板会对供应商的关系进行更加审慎的考量。虽然我并没有直接指出张强的问题,但至少我已经播下了怀疑的种子。接下来,我需要更加小心地观察张强的行动,同时保护好自己,避免成为下一个被牺牲的棋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公司的气氛似乎并没有因为张强的举动而产生太大的波动,至少表面上看起来一切如常。但我知道,暗流涌动,有些事情只是尚未浮出水面。
在公司内部,我尽量保持低调,避免与张强产生直接冲突。然而,暗中我还是在搜集与他相关的任何信息。我开始与一些老同事私下沟通,试图了解张强在采购部以外的影响范围和潜在弱点。
与此同时,我加强了与产品经理和物流老李的联系,他们对于公司运营的细节了如指掌,而他们对张强的不满也让我看到了潜在的盟友。我们经常在非工作时间一起喝咖啡,交换各自的信息和观点。
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老李向我透露了一个重要线索。原来,张强在最近一次与供应商的交易中,利用公司资源为自己谋取私利的行为被一名细心的财务审计人员发现了。
“这可是个大问题,如果能查实,对张强来说将是致命一击。”老李低声说道。
我意识到这是一个扳倒张强的机会,但同时我也知道,这个信息必须通过正确的方式传递给老板,才能确保其效力。
我开始策划如何将这份情报递交给老板。我决定先与公司的法务部门接触,让他们在做常规审计时,顺便对张强负责的项目进行深入调查。这样既不会引起张强的警觉,也能在必要时为我提供法律上的支持。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安排了一次与老板的私人会面,向他报告了最近一次审计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我没有直接点出张强的名字,而是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呈现了问题。老板听后,表情严肃,显然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我会让法务部门跟进此事。”老板简短地回应后,示意我可以离开了。
我点了点头,退出了老板的办公室。我知道,接下来的日子里,公司内部将会掀起一场风暴。而我,必须做好准备,无论风暴如何肆虐,都要确保自己能够安然度过。
来源:灯下静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