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韦皇后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她出生于京兆韦氏,这可是唐朝最重要的士族家族之一,有着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的美誉 ,自南北朝以后,京兆韦氏已发展为关中郡姓首族,在唐朝,更是李武韦杨集团的一部分。虽说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只是普州参军,可家族
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韦皇后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她出生于京兆韦氏,这可是唐朝最重要的士族家族之一,有着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的美誉 ,自南北朝以后,京兆韦氏已发展为关中郡姓首族,在唐朝,更是李武韦杨集团的一部分。虽说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只是普州参军,可家族的底蕴摆在那儿。
681 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韦氏被选为太子李显的妃子,就此踏入东宫,开启了她的宫廷生活。那时的她,或许也只是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想象着相夫教子,母仪天下。但宫廷,从来都是风云变幻的地方,岂是她能轻易掌控的。
684 年,唐高宗李治驾崩,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韦氏顺理成章地被立为皇后。本以为人生就此走向巅峰,可谁能想到,仅仅两个月后,李显就因为一句想要将天下让给韦玄贞的话,被武则天废黜为庐陵王,贬往房州。这巨大的落差,换做旁人,怕是早已崩溃,可韦皇后却没有被打倒。
从皇后之尊瞬间沦为被流放的王妃,这一路的艰辛,只有韦皇后和李显自己知道。流放途中,他们风餐露宿,曾经的皇家威严早已荡然无存。到了房州后,李显每日都活在恐惧之中,毕竟母亲武则天的手段他再清楚不过,随时都担心自己会被赐死。《旧唐书》记载:“上每闻敕使至,辄惶恐欲自杀。” 每次听到朝廷使者来了,李显就吓得想要自杀。
而韦皇后,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却在这时展现出了无比的坚强。她总是温柔又坚定地安慰李显:“祸福相依,哪有什么固定不变的呢?你连死都不怕,又何必如此惊慌呢?” 韦皇后不仅在精神上支持着李显,还在生活上照顾他。在流放期间,他们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但韦皇后从未抱怨过,还为李显生下了几个孩子 ,让这个落魄的家庭有了一丝温暖。
在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李显和韦皇后相互依偎,感情愈发深厚。李显也在心里暗暗发誓,若有朝一日能重登皇位,一定不会亏待韦皇后,会让她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句誓言,在日后李显复位后,也确实影响了他对韦皇后的态度。
终于,在公元 705 年,命运再次眷顾了李显和韦皇后。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李显复位,重新登上了皇位。韦皇后也再次被册立为皇后,这一次,她不再是那个需要安慰丈夫的柔弱女子,而是野心勃勃,想要效仿武则天,在这朝堂之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复位后的李显,对韦皇后言听计从,或许是为了报答在流放期间韦皇后的陪伴与支持,又或许是真的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他对韦皇后的行为几乎不加任何约束 。韦皇后开始频繁地参与朝政,每次李显上朝,她都坐在李显身后的帷幔中,就如同当年的武则天一样,听政、议政,发表自己的看法,干预朝廷大事。
韦皇后深知,想要真正掌控朝政,光靠自己是不行的,还得有得力的帮手。于是,她将目光投向了武三思。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子,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就颇有权势。韦皇后与武三思勾结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史称 “韦武集团”。为了进一步巩固彼此的关系,韦皇后还将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亲上加亲,让他们的利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武三思在韦皇后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了权力的中心,被任命为宰相,参与朝政决策。他和韦皇后在朝堂上一唱一和,排除异己,打压那些对他们构成威胁的势力。当初参与神龙政变的功臣们,如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等人,都被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这些功臣们本以为推翻了武则天,就能恢复李唐的统治,让国家重回正轨,可没想到,刚出狼窝,又入虎口,迎来了韦皇后和武三思的专权。
武三思和韦皇后先是在李显面前进谗言,诋毁这些功臣,说他们居功自傲,有谋反之心。李显本就耳根子软,再加上对韦皇后的信任,很快就相信了这些谗言。于是,张柬之等五人被先后贬官、流放,离开了权力的核心。武三思还不罢休,派人在流放途中对他们进行暗杀,张柬之在忧愤中病逝,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等人则被残忍杀害 。就这样,神龙政变的功臣们,为他们的天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韦皇后和武三思的势力则愈发壮大,朝堂之上,几乎无人能与之抗衡。
韦皇后和武三思的专权,让朝堂之上乌烟瘴气,而他们的贪欲还不止于此。韦皇后开始纵容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以及其他亲属卖官鬻爵,只要你肯出钱,就能买到官职。无论是杀猪卖酒的市井小民,还是目不识丁的富家子弟,只要向她们行贿三十万钱,就能得到由皇帝亲笔敕书任命的官位 。这些通过金钱买来的官职,被称为 “墨敕斜封官” ,因为这些任命状是不通过正常的吏部途径,而是由皇帝直接下敕书,且敕书的封口是斜着的,以示区别。
这种卖官鬻爵的行为,使得朝廷官员数量急剧增加,素质却参差不齐。《新唐书・选举志》记载:“时李峤为尚书,又置员外郎二千余人,悉用势家亲戚,给俸禄,使厘务,至与正官争事相殴者。” 当时李峤担任尚书,又增设员外郎二千多人,这些人全都是权势之家的亲戚,他们拿着俸禄,却不干实事,甚至还和正官争权夺利,互相斗殴,把朝堂搅得一团糟。这些 “斜封官” 们只想着如何捞回自己买官的本钱,根本无心治理政务,导致官场腐败之风盛行,百姓们苦不堪言。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还大肆修建佛寺道观,耗费了大量的钱财。每修建一座寺庙,都要花费数百万甚至上千万钱,这些钱最终都转嫁到了百姓身上,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为了敛财,她们甚至规定,只要向她们行贿三万钱,就可以剃度出家削发为尼 。一时间,大量的人涌入寺庙道观,逃避赋税和劳役,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韦皇后和她的党羽们,过着奢靡无度的生活。她们的府邸豪华无比,珍宝堆积如山,吃穿用度都是天下最顶级的。韦皇后出行时,排场极大,随行的队伍浩浩荡荡,所到之处,百姓都要回避。而安乐公主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府邸比皇宫还要奢华,她的服饰更是用金银珠宝装饰,价值连城。她还曾经向李显索要昆明池,李显因为昆明池是皇家的重要水利设施,关系到百姓的生计,没有答应她。安乐公主一气之下,竟然自己开凿了一个 “定昆池”,规模比昆明池还要大,取名 “定昆”,寓意着超过昆明池 。这种奢靡浪费的行为,引起了百姓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
随着韦皇后权力的不断膨胀,她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她不再满足于仅仅干预朝政,而是想要像武则天一样,登上皇位,成为唐朝的女皇帝 。而安乐公主,这个被宠坏了的公主,也有着同样的野心,她自小就被韦皇后和李显宠爱,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她不甘心只做一个公主,而是想要成为 “皇太女”,将来继承皇位 。
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安乐公主开始不断地向李显施压,要求他立自己为皇太女。她甚至当着李显的面,指着太子李重俊说:“他不过是一个宫女所生的孩子,凭什么做太子?我才是皇后所生,我才应该是皇太女 !” 李重俊并非韦皇后所生,一直遭到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厌恶和排挤。面对安乐公主的无理要求,李显虽然没有答应,但也没有严厉地斥责她,这无疑给了安乐公主和韦皇后一个错误的信号,让她们以为李显是默许她们的行为的 。
而此时的韦皇后,也在为自己称帝做着准备。她先是让自己的亲信宗楚客等人上表,为自己加尊号为 “顺天翊圣皇后”,试图提高自己的威望 。接着,她又指使党羽编造各种祥瑞之兆,说什么韦皇后的衣箱中出现了五色祥云,预示着韦皇后将有天命 。这些鬼话,自然是骗不了朝中的有识之士,但李显却对此深信不疑,还将这些祥瑞之事昭告天下,让百姓们也跟着相信韦皇后是天命所归 。
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种种行为,引起了朝中许多大臣的不满和担忧。他们纷纷上书李显,劝谏他要警惕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野心,防止她们篡权夺位 。然而,李显却对这些劝谏置若罔闻,他依旧对韦皇后言听计从,对安乐公主宠爱有加 。在他的纵容下,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胆子越来越大,最终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 —— 毒死李显 。
据《资治通鉴》记载,景龙四年(710 年)六月,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在李显吃的饼中下毒。李显吃下饼后,很快就毒发身亡,年仅五十五岁 。一代帝王,就这样死在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手中,实在是可悲可叹 。
李显死后,韦皇后秘不发丧,她先是伪造了一份遗诏,立李显的小儿子李重茂为帝,是为唐殇帝 。李重茂当时年仅十六岁,还是个涉世未深的孩子,根本无法掌控朝政,韦皇后则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总揽大权 。她任命自己的亲信韦温为宰相,掌管朝廷内外事务,又让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将京城的兵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时的韦皇后,距离她的皇帝梦,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了 。
然而,韦皇后的如意算盘打得虽好,却低估了李唐宗室的力量。她的种种倒行逆施,引起了朝中许多大臣和李唐宗室的强烈不满和反对 。其中,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反应最为激烈。李隆基是相王李旦的第三子,他自幼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抱负,对韦皇后的专权和野心早就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就参与朝政,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强大的势力 。她也不甘心看到韦皇后称帝,夺走李唐的江山 。
面对韦皇后的步步紧逼,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决定联合起来,发动政变,推翻韦皇后的统治 。他们开始秘密联络朝中的大臣和禁军中的将领,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而韦皇后和她的党羽们,却还沉浸在即将称帝的美梦中,对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行动毫无察觉 。
公元 710 年 7 月 21 日,时机终于成熟。李隆基身穿便服,率领刘幽求、钟绍京等亲信,潜入禁苑之中,与早已联络好的禁军将领葛福顺、陈玄礼等人会合 。他们先是斩杀了韦皇后派来统领禁军的韦璿、韦播、高嵩等人,夺取了禁军的控制权 。然后,李隆基率领禁军,从玄武门攻入皇宫 。一时间,皇宫内杀声震天,火光冲天 。
韦皇后听到政变的消息后,吓得惊慌失措,她匆忙逃入飞骑营,企图寻求庇护 。然而,飞骑营的士兵们早已对韦皇后的专权和腐败不满,他们见韦皇后逃来,非但没有保护她,反而将她斩杀,并把她的首级献给了李隆基 。安乐公主此时正在宫中对着镜子画眉,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就被冲进来的士兵斩杀 。上官婉儿试图拿出当初与太平公主共同草拟的中宗遗诏,证明自己是站在李唐宗室这边的,以此来保住性命 。但李隆基深知上官婉儿与韦皇后勾结已久,是韦武集团的重要成员,为了斩草除根,还是下令将她处死 。
在李隆基的带领下,政变军队迅速控制了皇宫,将韦皇后的党羽一网打尽 。宗楚客、武延秀、韦温等韦武集团的核心人物纷纷被杀,韦氏一族几乎被灭族 。这场政变进行得十分顺利,仅仅用了一夜的时间,就彻底推翻了韦皇后的统治 。
唐隆政变后,太平公主亲自将李重茂从皇位上拉下来,拥立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 。李旦复位后,论功行赏,李隆基因在政变中表现出色,被立为太子 。而韦皇后,这个曾经野心勃勃,妄图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的女人,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被追贬为庶人,史称 “韦庶人” 。她的名字,也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了后人引以为戒的反面教材 。
韦皇后的一生,犹如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游戏,她从一个名门闺秀,历经流放的磨难,最终成为权倾一时的皇后,却又在权力的巅峰瞬间跌落,走向覆灭。她的故事,是唐朝历史上一段浓墨重彩的篇章,也是对权力欲望的深刻警示 。
不可否认,在流放期间,韦皇后展现出了坚韧和对李显的深情,她的陪伴和鼓励,让李显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 。然而,当她重新回到皇宫,权力的诱惑让她迷失了自我,她的野心和贪欲逐渐膨胀,最终让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她的专权和腐败,不仅破坏了唐朝的政治稳定,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让李唐王朝陷入了动荡之中 。
韦皇后妄图效仿武则天称帝,却没有武则天的政治智慧和治国才能。武则天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发展科举制度,选拔人才,重视农业生产,使得国家繁荣昌盛 。而韦皇后呢,她只知道结党营私,卖官鬻爵,追求个人的享乐和权力,完全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 。她的行为,引起了朝中大臣和李唐宗室的强烈不满,也失去了民心,最终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碎 。
从韦皇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权力的两面性。权力可以让人实现自己的抱负,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但也可以让人变得贪婪、自私,为了权力不择手段 。过度的权力欲望,会让人丧失理智,失去自我,最终导致身败名裂 。正如孟子所说:“养心莫善于寡欲 。” 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在权力的漩涡中不迷失方向 。
韦皇后的故事,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的兴衰成败,从中吸取教训 。我们应该以史为鉴,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稳定,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权力的诱惑,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要让权力成为我们走向毁灭的毒药 。
在历史的长河中,韦皇后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但她的故事,却永远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反思 。
来源:胖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