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刺绣:彩线指尖跃动,绣出五彩“致富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1 11:17 1

摘要:8月9日晚,“北疆拾遗 生生不息”2025年内蒙古非遗购物月暨第二十二届河套文化艺术节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黄河湾步行街开幕。在非遗文创市集上,乌拉特刺绣以其独特的工艺魅力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这一源自草原深处的传统技艺,正通过创新传承模式,成为当地妇女增收致富的

人民网巴彦淖尔8月10日电 (富丽娟、实习生秦语睿)8月9日晚,“北疆拾遗 生生不息”2025年内蒙古非遗购物月暨第二十二届河套文化艺术节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黄河湾步行街开幕。在非遗文创市集上,乌拉特刺绣以其独特的工艺魅力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这一源自草原深处的传统技艺,正通过创新传承模式,成为当地妇女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乌拉特刺绣是蒙古族民间手工艺的重要代表,这一技艺源自能工巧匠辈出的乌拉特部落。该部落于360多年前自呼伦贝尔大草原迁徙至乌拉特草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以勤劳智慧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通过一针一线的刺绣技艺,既展现了草原儿女的深厚情怀,也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精髓。

乌拉特刺绣于2018年公布为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我国北疆非遗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工艺体系融合了绘画、剪纸、捻线、刺绣等多种传统技艺。据乌拉特刺绣传承人娜仁高娃介绍,“乌拉特刺绣的灵魂在‘梳针’,要让手指、眼睛、心三位一体。”绣制时,绣娘需将丝线分梳成细缕,通过分层叠加的针法使图案呈现出立体浮雕效果。这种工艺使绣品纹样层次分明,动物花卉等传统图案尤其显得生动鲜活。

非遗文创市集现场,乌拉特刺绣旗级代表性传承人朝莫日乐格、乌兰娜布其等人现场展示了精湛的刺绣技艺,飞针走线间尽显非遗魅力。一位带着孩子参观的市民赞叹道:“看着绣娘们指尖跃动的彩线,就像看到了草原上的彩虹活了起来。”

在色彩运用上,乌拉特刺绣使用草原民族特有的配色体系,多以蓝、白、红、绿为主色调,象征蓝天、白云、火焰和草原。传统图案多取材于自然景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021年,非遗传承人娜仁高娃创办“指间艺”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后又成立了相关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为这项古老技艺注入了新的生机。目前合作社已吸纳39名绣娘,其中大部分绣娘为当地牧民妇女和陪读妈妈。这些原本以放牧或家务为主的妇女,通过系统培训掌握了刺绣技艺,实现了居家灵活就业。

面对市场需求变化,乌拉特刺绣正在经历创新性发展。传统绣品以服饰装饰、家居用品为主,现在开发出了刺绣胸针、文创挂件等新产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绣娘们将银饰錾刻技艺与刺绣结合,并尝试用3D打印技术将传统纹样数字化,使古老工艺焕发现代活力。

在机械化生产日益普及的今天,乌拉特刺绣依然坚守着手工制作的温度。这一针一线间,不仅彰显着手工刺绣魅力,更编织着农牧民走向富裕的希望。随着非遗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市场需求的多元化,这项古老技艺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责编:张雪冬、刘泽)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