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绿春公安:以稳凝聚民族团结之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1 11:20 2

摘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的时代征程中,公安机关始终是维护民族团结、守护社会稳定的坚实力量。多年来,绿春县公安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深化民族地区平安建设、推动各民族交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的时代征程中,公安机关始终是维护民族团结、守护社会稳定的坚实力量。多年来,绿春县公安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深化民族地区平安建设、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实际行动筑牢安全稳定防线,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公安智慧与力量,绘就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画卷。

以“稳”为径,筑牢153公里边境线安全稳定屏障

绿春县公安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边三好”殷殷嘱托,把握边境管控工作特点,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边境目标,全面筑牢153公里边疆稳固、边境和谐、边民幸福的边境安全屏障。

坚持激活党建固边“思想引擎”不松懈,创优达标进位。推动示范引领“促提升”,持续探索党建与民族团结、边境治理、服务管控、典型培树的结合点,主动融入“三边三好”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积极推荐半坡边境派出所“云畔红帆”等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酵母”和辐射作用,民警杨玉获评绿春县第五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辅警李加鲁入选推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宣讲团成员名单。

坚持筑牢边境地区“安全底线”不动摇,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坚持把维护边境安全作为守护各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关键,有力防范政治安全风险,围绕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建党104周年等重要敏感节点,充分依托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做好情报分析研判,人员核验检查,同时逐步优化边境联防体系,主动向县委县政府专题汇报强边固防和边境管控工作,持续强化“两所”联动、“三防”融合、网外国土巡防,健全联合巡逻、警情处置、警务区挂钩联防所等机制,组织开展联合巡逻200余次,处突演练50余场次,联合县边防办对136名边境联防员、护边员开展集中培训。打击跨境违法犯罪攻势不减,贯彻“打点牵出线、断线摧毁面”战法,统筹推进各类专项行动,分析研判案件线索10余条,排查境外号码1.56万余个、人像信息7千余个、车辆数据3千余个,侦办妨害国(边)境管理刑事案件10起,抓获44人。

坚持凝聚稳边控边“强大合力”不止步,夯实基层管控基础。坚持强化系统观念、全局观念,聚全警之力推动平安建设新局面。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将“三项创建活动”作为党委工程和提升绿春公安新质战斗力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打造平河边境派出所“拉祜寨党员护村队”、骑马坝边境派出所“红色杯倮服务队”、半坡边境派出所“二甫戍边先锋服务队”“秋海棠女子戍边队”等群防群治品牌,227个抵边村组有189个实现“零发案”,有力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精准实施基层治理,深入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围绕“人、物、地、事、组织”治安基础管控要素,走访辖区实有人口11.1万人次,开展治安清查700余次、隐患排查400余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前移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端口,对内优化机制、规范流程,对外协同联动、汇聚合力,全面推广“警网融合”、矛盾纠纷“四色管理”多元化解、网上警务室等经验做法。主动联合社区(村)“法治副村长”“法律明白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10万余名群众接受多形式普法教育,各民族法治意识大幅提升,辖区社会治安环境得到有效净化,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立足群众需求,让便民服务充满公安“温度”

“你需要办理什么业务?”走进绿春县公安局的办证大厅,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侧是前来办证又不能熟练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群众,另一侧则是绿春县公安局的少数民族服务翻译员。

绿春县公安局立足地处边境,辖区少数民族多,分布有哈尼、彝、瑶、傣、拉祜等民族的实际,积极梳理本地少数民族干部和外语专才,将通晓本地5种少数民族语言及英语、越南语等外语的民警辅警集中动员、建档建库、上板公示,作为服务不通晓汉语的少数民族、越籍入境人员、外国旅游过境人员的“翻译服务员”,在日常的窗口服务、案件侦办和普法宣传中能第一时间面对面或以电话形式实现无障碍交流、服务。

每逢节假日,来解决证件问题的群众就会倍增,其中会有不少不能熟练使用汉族的少数民族群众,此时,翻译服务团队便起了大作用,切实解决了语言不通的难题,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办事需求。

“大爹,骑车来做农活别忘记佩戴头盔啊”“大哥,万一买到假冒伪劣种子或农药要及时报警。”正值春耕农忙时节,各派出所立足派出所主防职责,以“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为抓手,“普法强基补短板”为,科学研判、精准施策,紧盯“春耕警务”,全方位摸清矛盾纠纷苗头,针对性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力做好防范调处化解。

在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中,派出所普法民警、便民服务翻译团队成员联合组建“民语宣传小分队”,采取“汉语+民族语”的形式,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让法治理念根植基层群众心中,为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打下坚实基础。

自从2023年以来,便民服务翻译员在窗口服务、普法宣传等方面提供相关翻译服务上万余次,有效架起了公安机关与少数民族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让便民服务充满公安“温度”。

运用法治之光,点亮边疆各民族治理新画卷

绿春公安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落实上级公安机关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以法治建设为引领,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执法水平,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力推进法治公安建设,为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各民族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行案快办:执法效能的“高速引擎”。云南省公安厅强调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率,绿春公安积极响应,2023年1月在全州范围内积极推行行政案件快办机制,并于2024年1月成功打造全省首个行政案件快办中心。这一创举打破了传统行政案件办理的繁琐桎梏,通过对案件的精准分流、简化流程、简化证据收集固定形式,实现了简易案件的快速处理。“快”而不失公正,让当事人在感受执法高效的同时,也对公平正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推行以来办理的200余起案件平均能在3小时内办结,并实现“零投诉、零复议、零诉讼”。

律师驻所:基层法治的“固本基石”。律师进驻派出所,推动多元共治,整合警律资源,形成治理合力。2024年以来,绿春公安创新性地推行律师驻派出所工作模式,在大兴镇派出所、三猛派出所建立挂牌“律师驻所工作站”,为基层法治建设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律师常驻派出所,为前来办事的各民族群众提供免费、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同时,律师还积极参与到派出所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凭借其客观中立的立场和专业的法律知识,巧妙化解了许多复杂棘手的邻里纠纷、民事矛盾。推行以来,派驻律师共参与化解纠纷约19起,接受群众法律咨询60余人次。

普法宣传:法治理念的“传播先锋”。绿春公安积极落实“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要求,将普法宣传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创新普法形式,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上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制作推出《“命”运》《“毒”白》《“赌”网恢恢,“输”而不漏》等“普法强基”系列片,同时结合辖区实际,制作“双语”即汉语+哈尼语两个版本,同时制作20余部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校园安全等微视频,投放到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播放宣传,将法律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线下则成立绿春警方法律服务团队、雷霆警花普法队、交警普法小分队以及基层派出所普法队伍,队伍中选取熟悉民族语言的民辅警加入,一同深入社区、学校、企业、乡村等基层一线,通过普法影视“电影下乡”、举办“双语”法律知识讲座、大喇叭普法、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发放普法宣传资料、设置法治宣传栏等方式,覆盖全县辖区,面对面地向各民族群众宣传法律法规,解答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不断探索创新,积极推动实践,绿春公安以坚定的信念、有力的举措,书写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篇章,为边疆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安宁保驾护航。

供稿:绿春公安

责编李猛

校对:李泽森

总编:邱自松

来源:绿春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