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交替,这份“防病养生指南”请收好!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1 11:25 2

摘要:立秋啦!“立”是开始,“秋”为禾谷成熟,意味着炎热渐消,秋天拉开帷幕。不过,立秋后暑气一时难消,“秋老虎”发威,早晚温差增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也容易找上门。今天北京精诚博爱医院就为大家送上立秋时节的公共卫生科普小贴士,一起守护家人健康,平稳入秋。

立秋啦!“立”是开始,“秋”为禾谷成熟,意味着炎热渐消,秋天拉开帷幕。不过,立秋后暑气一时难消,“秋老虎”发威,早晚温差增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也容易找上门。今天北京精诚博爱医院就为大家送上立秋时节的公共卫生科普小贴士,一起守护家人健康,平稳入秋。

立秋时节,警惕这些健康隐患

1.呼吸道疾病

夏秋交替之际,气温多变,人体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抵抗力减弱,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老人、儿童、体弱者及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尤其容易感染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一旦感染,不仅影响生活,还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2.胃肠道疾病

经历了漫长炎热的夏季,人们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弱。立秋后,饮食如果不加以节制,过度食用生冷食物,或摄入过多油腻、刺激性食物,很容易加重胃肠负担,引发胃痛、腹泻、消化不良等问题。

3.心血管疾病

气温的波动会使血管收缩、舒张功能紊乱,导致血压波动。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来说,立秋后要格外警惕血压不稳,谨防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应对有招,健康过秋天

饮食:清淡润燥,合理“贴秋膘”

•多吃润肺食物:百合、梨、银耳、莲藕等具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可以缓解秋燥引起的口干、咽干、咳嗽等症状。比如,来一碗香甜的百合雪梨汤,润肺又解渴。

•适量摄入粗粮:玉米、燕麦、红薯等粗粮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减轻肠胃负担。蒸上一根玉米,作为早餐的一部分,简单又营养。

•科学“贴秋膘”:虽说“贴秋膘”是传统习俗,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营养普遍充足,不必盲目大鱼大肉。可以选择鱼肉、鸡肉、豆腐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搭配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比如,做一道清蒸鱼,美味又健康。

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防凉防湿

•调整作息:顺应自然界阳气收敛的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7 - 8小时为宜。早睡可养阳气,早起能使肺气得到舒展,还能缓解秋乏。晚上10点前上床睡觉,早上6 - 7点起床,让身体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

•增减衣物:早晚温差逐渐增大,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尤其是早晚出门,记得添一件薄外套。同时,不要贪凉,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一般设置在26℃左右,避免直吹。

•保持室内通风: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降低细菌、病毒在室内滋生的几率。每天通风2 - 3次,每次20 - 30分钟。

疾病预防:增强体质,及时就医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每周坚持3 - 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要注意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运动,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接种疫苗:老年人、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有效降低呼吸道传染病感染和重症发生的风险。

•勤洗手:避免接触传播病菌。洗手虽简单,却是阻断病菌传播的关键一步!健康从手开始~

•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流涕、咽痛、咳嗽、腹泻等症状,尽量居家休息,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并视情况及时就医。

来源:神经内科王婷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