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Law-City法治成都号”特开设【“八五”普法巡礼】专栏,记录法治成都建设的生动实践,全面展示成都市“八五”普法工作成效。
今年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Law-City法治成都号”特开设【“八五”普法巡礼】专栏,记录法治成都建设的生动实践,全面展示成都市“八五”普法工作成效。
一 背景情况
青羊区司法局结合青羊区常住人口基数大,点多面广、群众法治需求旺盛等实际,探索搭建陪伴式、生活化的普法阵地。以公共交通为载体,将宪法、民法典等重点普法内容通过以案释法、普法标语、普法微视频等方式在公交车外观、拉手、显示屏等位置投放,在流动普法阵地中用好群众的碎片化时间知法、学法,实现法治的长期浸润。
二 主要做法和成效
坚持依法治区
强化普法先行战略引领
01
(一)法治理念根植于心
“依法治区、普法先行”是指导各项工作的根本原则。青羊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将全民普法置于法治建设全局的优先位置,作为营造“立园满园”“进解优促”法治营商环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性保障。
(二)政策体系坚实支撑
项目严格对标国家“八五”普法规划及省市区相关部署要求,紧密围绕青羊区法治建设“十四五”规划目标,深刻领会“创新普法形式,增强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精神,将传统“灌输式”普法向互动式、场景式普法转变作为突破口。
(三)服务大局精准定位
将法治元素融入城市公共交通这一民生“动脉”,提升城市法治文明形象,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助力平安青羊、法治青羊建设,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区提供坚实的法治软实力支撑。
聚焦实用落地
打造移动普法阵地
02
(一)科学选线,覆盖核心人群
通过分析人口分布热力图、公共交通客流量大数据及市民法律需求问卷调查,最终科学选定78路公交线路。此线路犹如一条贯穿城市生活的“法治动脉”,串联多个关键区域:辐射青羊新城人口密集区,覆盖大量社区居民,是基础法律常识普及的主阵地;连接金沙交通枢纽站,汇聚庞大通勤人群,是碎片化普法的黄金窗口;延伸至华西医院、中医附院区域,聚焦就医人群及家属,针对性投放医疗纠纷预防、患者权益保护等法律知识;行经人民公园、天府广场等城市窗口与休闲中心,面向广大市民和游客,侧重宣传文明规范、公共安全等内容;精准对接胜西小学、成飞中学等教育场所,围绕青少年群体,开展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校园欺凌、网络安全等法治教育。根据随访反馈,群众对普法巴士接受度显著提升。
(二)“一老一小”重点关怀
项目在实现全民覆盖的基础上,特别强化对“一老一小”重点群体的法治服务。针对老年人群体,重点突出防范养老诈骗、电信诈骗、老年人权益保障等法律知识,图文并茂、字体放大,便于阅读。针对青少年群体,采用漫画、故事、问答等形式,紧扣其成长需求,有效填补学校法治教育的实践空白。线路日均直接服务老年乘客约600人次、青少年乘客约500人次。
(三)功能复合,服务延伸
普法巴士不仅是一个宣传平台,更是流动的法律服务驿站。车内显著位置公示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官方法律服务电话,实现法律信息的“零距离”获取和法律服务的“第一时间”响应,有效引导群众寻求正规法律帮助。根据群众随机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法律知识掌握度同比提升55%,法律帮助渠道知晓率同比跃升85%,切实提高了法治实践参与度。
突破传统方式性
凸显普法创新
03
“普法巴士”项目的核心生命力在于全方位的创新设计,实现了普法形式与载质的飞跃。
设计创新
车身全包式设计,以鲜明的配色拉进与受众的距离,契合普法主题。车体醒目展示中英文LOGO,配以宣传语,使其在车流中脱颖而出,成为流动的法治风景线。
内载创新
车内打造“五位一体”普法矩阵:点位一是椅背普法卡。椅背设置普法卡片,便于乘客在乘坐间隙取阅。点位二是法治拉手环。印制普法宣传标语,乘客在抓握扶手时自然接触法治信息。点位三是主题灯箱海报。在车厢顶部及两侧设置灯箱,播放法治主题海报。点位四是智能显示屏。播放法治微动漫、以案释法短视频等,内容生动,吸引力强。点位五是法治报夹。放置普法报刊等宣传资料,供有深度阅读需求的乘客取用。
内容动态活化
紧贴时代脉搏
04
建立“月度主题+热点响应”的内容更新机制
在“4·15”国家安全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提前完成普法内容的更新。对于热点法治事件,及时完成相关普法内容的创作、审核与上刊上屏,确保时效性与针对性。
建立舆情监测与法律研判联动机制
研判过程强调“三个精准”:精准把握事件的法律定性、精准识别普法需求、精准提炼法律要点。灵活选择“普法一句话提示”“以案说法微视频”等形式,针对群众最需要了解的问题精准“滴灌”,有效解答疑惑。
及时回应民生关切
建立民生诉求驱动的普法机制,定期收集问卷调查、“12345”热线中反映集中的法律共性问题,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普法素材,在答疑解惑、化解纠纷的同时,长效培育乘客法治素养。
三 经验启示
01
普法取得实效,必须在力量上“合”
坚持上下联动、内外联合。在四川省司法厅、成都市司法局的指导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机制,确保全区形成合力,为法治宣传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02
普法取得实效,必须在覆盖上“广”
以“普法巴士”为载体,打造了覆盖各类群体受众的、流动式的、智慧化的法治宣传新阵地,解决了摆摊设点式宣传受众、时间、场地、方式单一等制约因素,以更便捷,更易触达的方式进行普法,广泛扩大了普法宣传覆盖面。
03普法取得实效,必须在方式上“活”
普法巴士通过全方位的创新,打造沉浸式普法体验,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元传播手段,提升普法吸引力和渗透力,增强普法趣味性和参与感,让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具活力。
04
普法取得实效,必须在风格上“实”
普法巴士让群众在搭乘公交时实现“抬头见法、低头听法、随时学法”,切实提高了公民对法律的知晓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充分发挥法治宣传在法治建设中的基础作用。
05
普法取得实效,必须在制度上“稳”
青羊区通过建立司法部门协同联动的管理机制,形成了动态优化的普法工作体系。一是建立司法局牵头,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聚焦阶段性普法重点,统筹资源分配与任务分工。二是建立普法巴士宣传内容定期更新机制,结合政策热点及群众咨询高频问题,更新宣传内容,确保宣传时效性。三是健全群众意见长效反馈机制。采用随机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与建议。通过筑牢制度体系根基,确保普法工作行稳致远。
出品:法治成都融媒体中心
总编:杨宏伟
主编:周洁玲
责编:谭浩
编辑:盖丹阳
“八五”普法巡礼① :成都市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四大行动”“八五”普法巡礼② :“码”上普法精准滴灌,工地治理效能倍增“八五”普法巡礼③:筑牢校园“防火墙”,成都市“开学第一课”森林防火宣传普法教育典型案例“八五”普法巡礼④:“新”光闪耀 “法”力无边——锦江区“小牛哥·刹一脚”法律服务站服务新就业群体典型创新案例
来源:法治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