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中国丨这位土库曼斯坦教师把“绿色中国”搬进课堂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1 19:25 3

摘要:他们因向往而来到中国,因梦想而选择留下。当外国人“遇见中国”,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总台环球资讯广播特别策划“遇见中国”,聆听外国友人与中国的“对话”。

他们因向往而来到中国,因梦想而选择留下。当外国人“遇见中国”,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总台环球资讯广播特别策划“遇见中国”,聆听外国友人与中国的“对话”。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仅深入国人之心,也成为外国友人感知中国的关键词。来自土库曼斯坦的青年若贺曼在华已有15年,如今在中国当老师的他,通过自己的课堂向全球学子讲述着中国将生态理念转化为大地奇迹的故事。



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课堂上,来自土库曼斯坦的老师若贺曼在黑板上认真地写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

若贺曼在课堂上写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

台下坐着各国的留学生,他们来自新能源、计算机等不同专业,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只为聆听中国的发展故事

现在来中国留学的学生选择专业越来越多样化了,很多学生都选择新能源技术、计算机等一些专业,因为他们想了解中国的经验、中国的成就。为了让他们更快地适应,更好地了解中国,我会经常跟他们讲如今中国的一些热词,比如“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学生们都很欢迎。

若贺曼(左一)为留学生作讲解

若贺曼于2010年通过中土联合招生项目来华学习,先后完成中文预科、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业,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5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探寻中国的发展经验。如今正值中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已成为老师的若贺曼用亲身经历给这些新来的留学生讲述着中国生态变革的故事。在他的叙事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改变。

在“十四五”的这五年中,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做了很多事儿,中国现在都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比如在北京冬奥会上,用的电都是绿色的电,用的冰都是二氧化碳制冷成冰。包括有很多煤矿厂,他们也是把废气收起来做成干冰,可以用于给海鲜保鲜;原来有很多矿厂挖得特别严重,现在全部是绿色的树了。这些就说明绿色发展不是个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

在若贺曼看来,中国的绿色发展是从理念到大地上的奇迹。数据显示,中国当前光伏组件产能占全球80%以上,风电装机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中国新能源车产销量连续10年稳居世界第一。若贺曼说,中国正在用科技杠杆撬动生态文明,这是中国的里程碑,更是为世界提供可持续发展方案。

若贺曼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里做油料分析

中国一直都在以科技创新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重质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更有效地进行油转化,研究这个油在哪些领域能用起来、生产出清洁的油,而且在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得好,不造成多余的污染,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在“十四五”期间,中国提到了“双碳”目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近几年突飞猛进,在全世界很厉害。中国也发展风能、太阳能等等。如今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场,中国“十四五”的绿色发展成就生动说明了什么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是中国绿色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的方案。

若贺曼

若贺曼说,不仅是在绿色发展方面,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样为世界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他以阿姆河天然气项目为例。这一土中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不仅将土库曼斯坦的沙漠变成能源沃土,更改变了无数当地青年的命运。

中国想的是“我发展,你也发展,我们来一起发展”,中国告诉我们“发展不是独奏,而是全世界共同的交响曲”。阿姆河天然气项目对于我们国家的意义很重要,不仅是把我们的沙漠变成一个幸福之地,更是让无数的像我一样的年轻人获得改变命运的一个机会。这个项目是一个桥,它一头是连着土库曼斯坦的能源未来,另一头是连着中国的技术和友谊,让我们这一代人真正地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国际文化节大合影

从矿区复绿到沙漠生金,从实验室创新到全球合作。中国过去五年的绿色答卷,也正转化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澎湃动能。

若贺曼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能来到中国,看到真实的中国,学习中国的智慧,因为中国方案真的能改变世界,让世界发展得更美好。

来源:国际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