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丨王伟国:让元曲文化“活”起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2 09:00 2

摘要:街市渐喧。夹浦镇丁新村老街上,农贸市场传出充满市井烟火气的热闹嘈杂。喧响中,一声清亮戏腔从隔着街的臧懋循纪念馆中飘来。馆内,晋叔艺校的孩子们正排演着戏曲《送凤冠》。台下,艺校负责人王伟国在与文化特派员一道,专注地瞧着孩子们的表演。自晋叔艺校成立以来,这群孩子们

街市渐喧。夹浦镇丁新村老街上,农贸市场传出充满市井烟火气的热闹嘈杂。喧响中,一声清亮戏腔从隔着街的臧懋循纪念馆中飘来。馆内,晋叔艺校的孩子们正排演着戏曲《送凤冠》。台下,艺校负责人王伟国在与文化特派员一道,专注地瞧着孩子们的表演。自晋叔艺校成立以来,这群孩子们掌握的曲目远不止于这一种,而王伟国的身份也远非艺校负责人一项——县人大代表、丁新村党总支书记都是他的身份标签。多年来,他怀揣着让家乡文化焕发生机的初心,努力将本村先贤、元曲大家臧懋循的精神遗产,转化为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深挖“晋叔”文脉

让文化根基扎深植厚

曾得益于城镇化的发展和民营企业的兴起,丁新村的经济有了显著提升,但村里的一些“老传统”却淡了许多。

2020年,王伟国挑起了村里“领头雁”的担子。在他看来,发展经济,当然能改善村民生活。但只有找回文化的根,才能重新凝聚村庄的灵魂。他把目光聚焦于本村的历史名人——编纂《元曲选》保存近百部元杂剧,创立“本色当行”理论革新戏曲创作,被誉为元曲保存与理论奠基人臧懋循(字晋叔)。

履职人大代表,王伟国双管齐下:一方面深入走访调研,了解村民对文化生活的期盼和建议;另一方面,主动对接文广旅体局,推动将村里一处废弃粮仓改造为“晋叔工作室”,陈列戏剧脸谱和书籍,让戏曲的气息在村里氤氲开来。同时,他推动将元曲中“礼乐教化”的理念融入村规民约,为基层治理注入文化内涵。并采取“党建+”“乡贤+”模式,以臧懋循为蓝本成立“晋叔工作室”,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创新传承路径

让文化浸润百姓生活

“要让沉睡的文化真正‘活’起来、融入现代生活,传承贵在创新形式。”王伟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络人大代表、动员返乡青年、组织党员干部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打造以臧懋循纪念馆为核心的“一轴三带”文化空间,让丁新老街成为连接古今、传播元曲的主阵地。

他积极对接镇文化条线,邀请湖州师范学院师生走进丁新村开展调研,并与陆沁凝教授签约落实“文化特派员”驻村计划,为元曲传承引入了高校的专业智慧。为培育文化薪火,他组建了“晋叔小戏班”,推动元曲走进中小学校园,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首届臧懋循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长篇小说《戏梦人生——元曲大家臧懋循》得以出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元曲保护和传承的队伍中。丁新村也逐渐成为文化爱好者前来探访的热土,整个村子焕发出新的生机。

笃行实干担当

唱响元曲时代新韵

文化传承非一日之功,王伟国深知持续发力的重要性。作为县人大代表,他连续三年在县、镇两级人代会上为保护和传承臧懋循文化奔走呼吁。在今年的县第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他提交了《关于推动臧懋循元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建议》,提出了“构建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开发元曲主题精品旅游线路”等具体可行的举措,努力为文化传承赋予服务乡村发展的新内涵。在他的积极推动和多方共同努力下,晋叔大戏台今年顺利落成。

如今,在村里的梧桐树下,研学孩子们的元曲吟唱声随风飘远;清晨,老人们在戏台前打着太极拳,耳边萦绕着《元曲选》的悠扬唱段。王伟国以人大代表的担当,让古老的元曲文化从尘封的书卷中“走”了出来,融入了村庄的日常,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促成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力量。

审核:茆琪辉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