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正值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寨卡、疟疾等蚊媒病高发季节,主要流行于非洲、东南亚等地,我国广东、海南等地区较为常见,它们在病原体、传播途径、症状等方面存在区别。
随着气温逐渐攀升,蚊虫活动进入高峰期,蚊媒传染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南漳县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务必掌握疾病差异,落实防蚊灭蚊措施,筑牢健康屏障。
当前正值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寨卡、疟疾等蚊媒病高发季节,主要流行于非洲、东南亚等地,我国广东、海南等地区较为常见,它们在病原体、传播途径、症状等方面存在区别。
南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控制科科长张静说:“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等叮咬传播,典型症状以突起高热,伴有剧烈关节痛、皮疹为主要症状。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症状有突起高热,伴有酸痛、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严重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等。寨卡病毒病由寨卡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也可通过母婴血液传播,约80%感染者无症状,少数人出现低热、皮疹、结膜炎等,孕妇感染可导致胎儿小头畸形等。疟疾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典型症状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大汗,伴有头痛、乏力等特点”。
据了解,登革热多见于儿童,其他几种疾病则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暴露于蚊虫环境中的人群感染风险高,防蚊灭蚊是防控蚊媒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南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控制科科长张静说:“户外活动时应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皮肤暴露部位和衣服上需喷涂含避蚊胺等成分的驱蚊液,居家安装纱窗、蚊帐,配合电蚊拍、灭蚊灯或电热蚊香液等灭蚊。出行前了解目的地蚊媒传染病疫情,避免前往高风险区,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来源:南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