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最大的悲哀:把幸存者偏差,当成认知真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2 12:10 3

摘要:如果一个人一直穷,那就不是运气的问题,也不是社会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

一个人偶尔穷,可能是运气不好,或者遭遇家庭变故,天灾等。

如果一个人一直穷,那就不是运气的问题,也不是社会的问题,而是自己的问题。

思想家王阳明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当人变成一根筋,并且坚持的理论是错误的时候,那人是不会富起来的。

扶贫先扶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悲哀的是很多穷人不懂。

01

“本科生送外卖,研究生送外卖,文凭还有什么用。”

“民办本科,谁都可以去。”

“很多大学生,都在给初中生老板打工。”

以上这些言论,你要么在网上看过,要么身边的人讲过,反正你是相信了,并且在不断传播。

也可以肯定,你并没有对事情进行调查,也没有看官方的调查统计数据。

不去深度了解事情的真相,全面的观点,只是凭借一些小道消息,人家传递的负能量,就判断全社会的走向,某件事的利弊。如果你常常这样,说明你存在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说通俗一点,就是用部分的情况,去取代整体的情况。

在社会学中,有一个观点:设定的调查样本越多,调查的结果越准确。

带着幸存者偏差的人,和社会学的观点,背道而驰。

言归正传,一个人要发家致富,就要融入社会,抓到社会的风口。

社会的风口通常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决定的;小概率事件的发生,而某个人也抓住了,就是人的运气了。

穷人总是用小概率事件,说明自己运气多不好,抓不到风口,同时也不会相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甚至违背趋势。

就这段时间来说,我们看两个例子,就知道穷人思维多可怕了。

第一,“打工人自愿不缴纳社保,也行不通了”,以后大家打工,哪怕是小店铺,也要缴纳社保。这是一个强有力的打工人保障措施。

一些低层次的人,收入少的人,马上就开喷:“是社保需要你吧。是把钱给现在的老人吧。我能不能活到六十岁,还是个问题。”

到手的收入只有三四千,如果要缴纳社保,就收入更低了。确实令人担忧。但是从长远来说,谁都会变老。老了,一分钱都没有,这才更可怕。

人的短见,可以活生生地把自己的长期利益丢掉。

第二,“本科生送外卖,文凭没用”,这是很狭隘的说法。大部分的大学生,工作情况比没有读几年书的人要好。

能够考上本科的人,几乎超越了70%的同龄人。人生的起点,自然很高。

在管理岗位,体制内的年轻人,大部分是本科生。一些学校,其就业率达到80%以上。种种情况表面,本科生送外卖是小概率的事,是临时性的选择。

因为看到送外卖的情况,就拒绝读书,不让孩子读书,这无疑是自毁前程。

说白了,心穷的人,看啥都不对劲,听到负能量的话,就非常认同;一些自媒体胡说的话,就是他的真理。

02

请务必相信,一个人脱离穷困,是从心灵致富开始的。

我们也看过很多穷人翻身的例子,他们不是忽然走运,而是厚积薄发,先把认知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就拿我自家的几个孩子作比方。

我的侄女,出生在一个农村普通家庭。

她读了大专后,打暑假工两次。打工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公司的运作情况。然后果断决定专升本。

专升本之后,又考了研究生。再去找工作,她就有了很多的选择余地。现在她在一家大企业打工,月入八千多。

钱不是特别多,但是比较同龄人,已经算比较富有了。并且她还保留了考公,考入国企央企的机会。

我的外甥,大专毕业后,送外卖几个月。然后应聘到一家科技公司。

在公司干了三年,都是做质量检查之类的事情,工资也很低。

但是他爱学习,也努力积累经验。公司提拔他到技术部,工资立马翻倍。

我的姐姐,二十几岁的时候在东莞打工,也没有什么社保的概念。

但是后来,她坚持去有社保的工厂,哪怕收入少一点也行。现在她五十岁了,退休了,晚年不愁。

不得不说,心灵富裕、积极向上,比盲目追求几两碎银,更加重要。

丢掉幸存者偏差,人人都可以致富。

第一,打开手机,要看一件事的正面观点,也看反面观点,不要给个别人带偏了。

就是遇到专家的话,也不要全信。有必要去看真实的统计报告。

我们还可以减少看手机的时间,多融入真实社会。和一些成功的人聊一聊。

第二,把自己当成大概率里的一个人。这不是随大流,而是主动站在社会的风口上。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自己就如何去做。社会的好处,会落到你的身上。

第三,学会一家人商量,带来家庭情绪价值。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的前提下,只要方向没错,家庭就会富起来。

03

小时候,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小马过河》。

小马驮着面粉,要去河对岸。

松鼠说:“别过去,水太深了。”

老牛喊:“可以的,水就到大腿处。”

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小马妈妈说:“自己慢慢走,试一试不就好了。”

毫无疑问,小马顺利抵达河对岸。

诚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比小马听到的建议更多。我们对任何事情不要不听,也不要偏信偏听。

消除偏差,客观公正、长远地看社会,总会找到正能量,也豁然开朗。

本身就穷,折腾几次,试一试,翻身的概就高了。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来源:布衣粗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