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4年夏天,上海还是那副疏离紧张模样。白天骄阳直晒街道,暗巷里却压着一层厚厚阴影。那时八路军干部陈克已被日伪军抓捕,据说身份暴露得有点突然,过程甚至带点荒诞。不是什么炸弹、密函都不是,是包裂了,报纸一地。他该是没想到会这样?反正被两个日本士兵绑了去,过程中
1944年夏天,上海还是那副疏离紧张模样。白天骄阳直晒街道,暗巷里却压着一层厚厚阴影。那时八路军干部陈克已被日伪军抓捕,据说身份暴露得有点突然,过程甚至带点荒诞。不是什么炸弹、密函都不是,是包裂了,报纸一地。他该是没想到会这样?反正被两个日本士兵绑了去,过程中连挣扎都不完整。日本军官站在一旁,面无表情地翻着地上的文件。
陈克三十岁出头。这其实算不上老,但战火底下,人三十出头被拉去枪决的比比皆是。他出身山东一个村庄,小时候念过私塾。十几岁能背诵诗文,家里人本来只希望他能考取功名,或者当个不太出格的读书人。他却一头扎进了激进运动的洪流。旧社会的大儿子去动荡,多少家庭都是无法理解的。可他在大学读书时,赶上风起云涌的青年运动,愣是转头投向了共产党。其实他是真心的,谁又能保证革命的胜利?可那时候,有些信念燃得比饭香。
他办宣传,传递地下情报。据说写字很规矩,说话却不怎么客气。同事里也有人劝他低调点,但他爱较真。按理说,几十次任务都踩在钢丝上行走,这种人总归最容易栽跟头。结果他没在激烈的爆炸、特工交火那种地方出事,而是一个小偷划破了他的包。讽刺不?当时他刚到上海,本来还盘算着怎么刺杀汉奸刘本功。没想到刚现身几日,就进了牢里。至于这位刘本功,更是个人精。
刘本功当年和陈克算是旧识。那时候俩人在青年运动里见过,甚至算朋友。但人心易变。后来刘本功靠拢日本人,混成了汉奸头子。这种人多了,变节的是他,至于背叛的理由,其实外人看得见比当事人自己明白。刘本功为人市侩,还会钻营,但早年他不这样。日本人在中国已是穷途末路,像他这样的人,能混一天算一天。
陈克在牢里受了不少罪。据同批犯人说,侦缉队刑讯那两晚折腾得太狠。陈克闭嘴不语,牙紧紧咬着。其实这种硬骨头对方也不是没见过,他们擅长折磨,但对一个已经濒临死亡的人还期望什么?陈克自己也是在咬牙,他清楚前方多半就是枪决。所有的挣扎、准备、忍耐最终都压缩成几个小时的等待。
等到第三天,狭小的牢房门吱呀一声开了。进来的人是刘本功。陈克闭着眼,开始时没理会,可刘本功自己主动走到他床前,蹲下去低声说了几句。他说的话没人听得清全貌,只知道内容颠三倒四。陈克突然激怒,骂了他一通。他说自己的立场——其实很简单,“绝不会背叛党”。语气太斩钉截铁,像风吹刀在破布上划一道痕。
刘本功没接话,反而一脸悲伤,不像要落井下石。陈克看着他鼻翼微微翕动,有点不知所措。那一刻谁都没料到,这个大名鼎鼎的汉奸,竟说自己想做点补救的事?或者弥补罪过,或者只是换一种活路?总之,他后来的任何做法,都和之前的形象扯不上边。
突然陈克脖子上一阵刺痛。刘本功出手又快又狠,没有解释,没感情。陈克眼前一黑,晕了过去。这中间有没有犹豫,他后来说不清楚。醒来已是翌日中午,躺在一间破旧小木屋里。光线透过缝隙照在身上,木板气味混杂着尘埃。旁边正坐着刘本功,一脸茫然。
“你没死。”刘本功低声说。
这一刻陈克心里不知是庆幸,还是偏不相信身边人的动机。毕竟谁都会有点警觉,有人救你,也许只是想用你,或者想拖你下水。可木屋外无人,陈克摸过头部还有点疼。他花了很长时间才听明白——刘本功提前一晚,把牢里另一个死刑犯和陈克掉包了。日军执行枪决,当事人全程蒙着头,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刘本功用两枪做了个假象,稀里糊涂混过去。
后来的事不那么重要。外面枪声响起,谁知枪下死的是哪个?所有都被埋在谎言里。刘本功把自己最后的机会押在了“悔罪”这件事上。可惜他早先的背叛已经不能算小罪,无论救了多少人也没法抵消。
即使如此,刘本功想的更多。他冒险救陈克,一方面是自救,另一方面可能真有些后悔。外间风声很快。上海当时的地下党,消息传播比风还快。有人相信刘本功洗心革面,也有人说他只是自导自演,给自己留了退路。陈克自己也矛盾,他宁愿相信刘本功有一丝善意,但又不肯全把命赌在别人身上。
其实这件事很难有清晰的答案。那场小小的掉包、人心的转折、枪声背后掩盖的混乱,仅仅是抗战大背景下无数破碎故事之一。很多人活着,是意外,是侥幸。更多的时候,是被命运推着走,一步步踩在缝隙之中。
战争一年之后就结束了。刘本功的结局混乱而沉闷。他没逃掉最终清算,被安排去劳动改造,据档案记载,七年后才自由。有人说他早该如此,也有人替他说话——毕竟救了人。可更多人对汉奸没什么同情,他们能理解革新者能投敌,也明白有人能回头,但是背叛是背叛,改变了结局,也拖累了命运。
陈克出狱后恢复了组织身份。他对外很少提起这段经历。毕竟,坐牢、逃生、被救,哪一件都不是什么光彩或值得炫耀的本事。很多朋友都不知道,他从枪决场逃脱的真相。反倒小道消息转来转去,成了“身怀绝技,子弹都打不死”的传奇,堂而皇之地传播到乡里巷间。
奇怪的是,后来陈克也不太主动参与对刘本功的批判。他只是静静听别人说。这事情放在大背景里怎么看都说得通,但面对面时,很多话说不出口。道理和情感在这个角落里乱作一团。有时候世道人心就是这么复杂。
如果说陈克的坚定、刘本功的摇摆、命运的反复,这里没有高下之分,也未必非分善恶。但牵连其中的人,始终都得做出选择,他们用行动盖棺定论。不是所有人都有被宽恕和补救的机会。有人只活一次,有人一边活着一边还在惶惶地补漏洞。
没人能理清楚最后一刻的善恶,只能在混乱的余音里,模糊、停顿、疑问、喘气。上海那些秘密角落,藏过不知道多少惊险一夜,也熬过无数自救与背叛。命运往往转瞬即灭,剩下的只是在历史缝隙里,被人一遍遍讲出来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落点,有人是英雄,有人只能做一回迷途的狼。
至于真正的善恶,有时候连自己都难说得清。这段故事到这里没有输赢,只有人活着,「只不过各自肩上扛着不一样的重量」。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