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15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主办、广东省药学会协办的“药向外突破”外科药学能力提升项目2024年度总结会在广州圆满召开,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公益支持。众多国内知名药学专家和学者会聚,回顾外科药学建设历程,分享药学实践经验,并对药学未
2024年12月15日,由《中国医学论坛报》主办、广东省药学会协办的“药向外突破”外科药学能力提升项目2024年度总结会在广州圆满召开,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公益支持。众多国内知名药学专家和学者会聚,回顾外科药学建设历程,分享药学实践经验,并对药学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王思恒主编
广东省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郑志华教授
会议伊始,中国医学论坛报社王思恒主编担任主持,大会主席广东省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郑志华教授进行开场致辞。他提到,“药向外突破”项目自启动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多场学术交流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外科药学理念的普及和实践。在“药向外突破”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药学工作者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药师们与外科医师之间的协作更加紧密,共同为优化外科患者治疗效果做出了贡献。郑教授期待“药向外突破”项目能够继续引领药学创新,鼓励药学专家以“药向外突破”项目为平台,共同探索药学服务的新领域,促进药学领域的转型与升级,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用药保障。
国际药学联合会中国总代表、国际药学联合会陈征宇院士
大会主席国际药学联合会中国总代表、国际药学联合会陈征宇院士在致辞中指出,外科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仅在国内取得显著进展,也赢得了国际药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随着“药向外突破”项目的开展,外科药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药师在临床团队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药物治疗方案得以不断优化。陈院士期望外科药学在全球医药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并鼓励与会的专家们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携手推动外科药学的进步,让中国药学在全球医药领域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刘娟副总编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刘娟副总编代表主办方进行致辞,强调了报社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的医学专业媒体,承担着推动中国医药事业进步的责任。她回顾了“领航计划”及其子项目“药向外突破”的发展历程,特别指出2024年在众多专家的齐心协力下,开展了22场高质量的区域学术交流会,不仅深化了外科药学的理念,而且有效推广了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为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刘副总编期待项目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形式的持续创新,她谈到未来将进一步依托报社的平台优势,放大专家的声音,为外科药学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通过这些努力,报社将继续履行其作为国家级媒体的责任,助力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进步。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 金亦涛先生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金亦涛先生作为协办方代表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对“药向外突破”项目自启动以来的成就进行了高度评价,指出该项目已成为药学领域的知名品牌,并对项目背后诸多专家和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表示了诚挚的感谢。金先生表达了对继续深化合作、推动外科药学不断进步的坚定决心,希望与各位专家同心协力,为外科药学的繁荣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南部战区总医院 吴新荣教授
在南部战区总医院吴新荣教授的主持下,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罗力教授分享了“最新医改政策:高质量发展公立医院”。本报现将讲座精粹整理,供广大读者学习与借鉴。
罗力教授:
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战略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 罗力教授
罗力教授深刻剖析了我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他首先指出了医疗市场的需求增长和费用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对医疗资源配置的影响,揭示了当前医疗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随后,罗教授阐述了以引领型、整合型、全周期、智慧化为基本思路的医疗发展策略,指出应推动顶尖医院扩张,注重康复护理领域的发展,提升薄弱地区医疗资源,加强基层医疗力量。他还详细介绍了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情况,探讨了紧密型联合体的构建,并提出了构建主动型健康管理创新服务模式。最后,罗教授展望了互联网技术推动下的医生联盟和医院能动性的新发展,强调了维护医疗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为我国医疗行业的持续进步和创新提供了宝贵的洞见。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武新安教授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陈永松教授
[ 按现场专家发言顺序排列 ]
随后的“新质管理 领航者说”讨论环节中,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武新安教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陈永松教授和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罗力教授就“作为医院管理者,如何看待外科药学在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和推动医院战略发展中的作用”和“未来如何通过医院章程和内部治理结构的改革来有效支持外科药学的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专家们认为外科药学是医院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准的药物管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上,更在于如何通过合理用药提升治疗效果和降低成本。外科药学通过参与临床决策、优化药物使用、减少药物不良事件等方面,显著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增强了医院的竞争力。专家们指出,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管理者需要重新审视外科药学在医院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医院章程的修订和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可以为外科药学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医院应当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促进外科医师、药师、护士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参与患者的药物管理。此外,医院还应当加大对药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投入,提升药师的专业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参与临床工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专家们建议医院加强对外科药学研究的投入,鼓励药师参与临床研究,推动外科药学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医院还应与药学院校合作,共同培养符合临床需求的药学人才,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他们相信,外科药学将在未来医院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刘韬教授
大会第二环节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韬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顾智淳教授以“成立中国抗凝药师联盟,探索抗凝亚专科的发展”进行报告。
顾智淳教授:
建立中国抗凝药师联盟,
推进抗凝亚专科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顾智淳教授
顾智淳教授介绍了中国抗凝药师联盟的成立历程,以及对抗凝亚专科建设的探索。他指出,我国临床用药正面临着药物滥用和药害事件等挑战,抗凝亚专科的建设对于提高科学用药水平至关重要。从上海抗凝药师联盟的成立,到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的联盟扩展,这一进程标志着我国在抗凝治疗领域迈出了战略性的一步,旨在集结专业力量,提升抗凝治疗的专业性和服务品质。顾教授展示了联盟在技术创新领域的成就,例如运用机器学习模型优化华法林剂量预测,以及在外科特别是结直肠癌领域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和预防策略上的科学探索,这些工作促进了抗凝治疗的科学化和精准化发展。展望未来,抗凝药师联盟将继续致力于构建抗凝亚学科的专业群体,并着力于抗凝亚专科的深入建设,以期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推动医疗创新,为我国抗凝治疗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栾家杰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宋燕青教授
海南省人民医院 吴琼诗教授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江东波教授
[ 按现场专家发言顺序排列 ]
接下来的“Where?往哪突破?”讨论环节中,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栾家杰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宋燕青教授、海南省人民医院吴琼诗教授和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东波教授围绕着“外科药学在新的一年中应聚焦哪些关键发展方向,并采取哪些创新策略”和“在外科药学服务规模化的过程中,如何保障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同步提升”进行深入探讨。专家们指出,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药师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将更多体现在合理用药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外科药学的发展不仅要传播理念,更要深耕应用,通过工具和方法的创新,促进药物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他们强调了建立医药一体化管理团队和服务体系的重要性,以实现从术前药物重整到术后随访的全流程管理,并根据不同手术类型和患者状况构建用药路径,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数据化和信息化是外科药学服务规模化的关键,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风险筛查和评估模型,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药物治疗方案。此外,系统化的规范培训对外科药师的成长至关重要,深度教学和培训能够加深药师对外科病理生理特点的理解,提高其在临床决策中的作用。数字化课程建设和微专业的设立将为药师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培养更多具备外科药学专业知识的人才。在科研方面,专家们认为外科药学应站在科研创新的前沿,通过与外科医师的紧密合作,开展横断面研究和临床试验,发挥药师的专业优势,推动围手术期药物管理的优化。最后,专家们对外科药学的未来充满期待,认为通过不断的突破和创新,外科药学将实现更广泛的学科覆盖,提升药师的专业地位,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贡献力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魏理教授
大会第三环节,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魏理教授主持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蒋小峰教授和卢钧雄教授共同带来了题为“外科医药共管交响曲”的精彩演讲。
蒋小峰教授和卢钧雄教授:
外科医药共管的创新实践与未来展望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蒋小峰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卢钧雄教授
蒋小峰教授和卢钧雄教授从外科医师与药师的双重视角,全面展示了外科医药共管领域的创新实践及成效。他们详细阐述了医药共管在抗感染药物使用、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和抗肿瘤治疗方面的策略与实施,通过在线病历调查、数据分析、制订用药指南等手段,有效降低了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率,提高了用药合理性。疼痛管理方面,外科医师和药师构建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框架,显著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此外,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了抗肿瘤药物的精细化全程管理,为患者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蒋教授和卢教授还展示了医药共管带来的具体成效,如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并展望了医药共管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建立数据库、进行前瞻性研究,以及提升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长期计划。两位教授的演讲不仅介绍了外科医药共管领域的创新与实践,也凸显了医药结合在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为医药共管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张弋教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刘国强教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梅清华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王若伦教授
[ 按现场专家发言顺序排列 ]
在“How?如何突破?”讨论环节中,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张弋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刘国强教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梅清华教授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若伦教授发表了关于“在临床工作中,应如何优化工作流程和团队协作,以确保外科药师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和“面对外科药师人才队伍培养需求的增加,如何构建一个系统、连贯且全面的外科药学教育和培训体系,以实现学科化发展”的看法。专家们一致认为,外科药师在团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处理如器官移植等复杂病例时,药师在患者长期治疗和药物管理中的作用不可或缺。他们强调了价值认同在药师职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并从制度和心理层面探讨了如何使药师真正融入临床团队,提出应明确团队中各个成员的职责,并制定合理的管理路径,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团队协作。在外科药师的教育和培训方面,专家们提倡建立一个连贯且全面的外科药师培养体系。他们认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药师的兴趣和专业需求,并通过实践培训和理论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药师的专业能力。专家们还强调了信息化技术在路径管理中的应用,以及通过短期实践培训使药师快速融入外科临床工作的重要性。外科药师的教育应注重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临床思维和技能的培养。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培训模块和认证体系,可以提升外科药师的专业地位,增强其在医疗团队中的影响力。此外,专家们还讨论了如何通过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和政策倡导,推动外科药学领域的创新和进步。他们共同期待外科药学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完善,并对外科药学实现学科化发展表达了坚定的信心和期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伍俊妍教授
大会总结环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伍俊妍教授作为主持,郑志华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将外科药学的发展评价为集体智慧的结晶。郑教授指出,外科患者病理生理特点的特殊性,为外科药学成为一个独立学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外科药学服务不应局限于围手术期管理,而应扩展到更广泛的治疗领域,包括肿瘤等长期治疗过程。郑教授倡导通过跨学科合作和教育,培养外科药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并推动外科药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最后,郑教授对各位专家为外科药学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鼓励他们以持续的专业热情和创新精神继续推动外科药学进步,实现药学领域的新突破。
与会专家合影
来源: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