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时评 | AI“爆改”农业带来更多可能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3 07:58 2

摘要:手机拍拍照,就能让树上的榴莲自己来“报数”,随后生成“花果清单”。这项由厦门大学一科研团队研发的AI技术,能让一棵长了约200个榴莲的果树,从人工识别300秒,一下子提速到仅需5秒。

手机拍拍照,就能让树上的榴莲自己来“报数”,随后生成“花果清单”。这项由厦门大学一科研团队研发的AI技术,能让一棵长了约200个榴莲的果树,从人工识别300秒,一下子提速到仅需5秒。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AI给榴莲识数,无疑是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以往,传统农业主要依靠经验种植,生产效率不高、生产经营方式较粗放等。但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加速演进,水稻直播机、植保无人机、智能烘茶机等现代“农具”,正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

对于农业而言,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田野,不仅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还让农业从传统的“看天吃饭”转向现代化标准生产,推动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AI“爆改”农业带来更多可能,正在重塑农业这一古老的产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今年春耕时节,在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厦中村的再生稻AI智慧农场,几台无人驾驶高速插秧机装载着一盘盘秧苗,来回穿梭。原先需要一名农民一整天才能插完的秧苗,现在只要不到半小时就能完成。据了解,此类AI智慧农场已在国内一些省份推广。AI智慧农场,引领农业生产从传统的“靠天吃饭”模式向精准、高效的“数据驱动”的现代化模式转型。

不过,在发展智慧农业中,还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破解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堵点上,优化整合各生产要素,重塑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农业产业整体性跃升,提升产业竞争力,进而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前段时间,两台由福建企业自主研发的蛋禽养殖机器人“木鸡郎6”出口到马来西亚。这款机器人有一双“火眼金睛”,可同时管理20万只鸡,其中死鸡检出率大于99%。目前,已有150多台“木鸡郎”机器人在全国80多家大规模养鸡场应用,创造了颇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山海交融的生态优势,孕育出福建农业的多样性与独特性。比如,莆田的荔枝、福安的葡萄、长汀的河田鸡、平和的蜜柚、晋江的胡萝卜……如何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强势突围?其实,突破口就在于要为乡村特色产业注入更多的科技要素。特别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进一步促进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

如何让AI农业“看得见”,更要“用得上”“用得好”?有专家指出,一方面,要推动人工智能在农业全链条中的融合应用,包括种子、农资、农机、农技、加工、物流等关键环节,形成农业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数据—模型的飞轮效应,促进农业产业全价值链提升。另一方面,要打造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基底、面向农业全产业链的农业产业智能化综合平台,建立“AI模型+人类专家”的双轮驱动机制,为亿万农户提供全流程服务,助力农业增产又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来源:东南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