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男子突然确诊胃癌晚期,已扩散!这些习惯很多人有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3 09:11 3

摘要:30岁的小王(化姓)走进诊室时,只想着开点胃药应付“加班累出的胃疼”,可检查结果击碎了他的侥幸——胃癌晚期,癌细胞已扩散至腹腔。

30岁的小王(化姓)走进诊室时,只想着开点胃药应付“加班累出的胃疼”,可检查结果击碎了他的侥幸——胃癌晚期,癌细胞已扩散至腹腔。

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中医师魏冬梅痛心表示:“胃癌正加速盯上年轻人,而‘年轻’从不是胃的‘免死金牌’。”由于发现得比较晚,小王已经错过了手术时机。目前,在进行免疫治疗的同时,魏冬梅为小王开具了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的中药汤剂延缓病痛,帮助其带瘤生存。

仔细探查小王的生活轨迹,堪称年轻人伤胃的“反面教材”:三餐全凭“随机”,早上空腹赶工,中午靠高油高盐外卖果腹,深夜加班再用烧烤、麻辣烫“犒劳”自己;项目冲刺时连轴转,靠咖啡提神、香烟解压;半年前就有胃痛,却总买胃药“扛着”,直到剧痛难忍才就医;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还觉得“感染率高,不用管”。这些习惯,正一点点把胃推向绝境。

年轻人胃癌,为何更凶险?

魏冬梅结合临床经验指出,年轻人胃癌的威胁性藏在3个特点里:

症状太“迷惑”:早期多是上腹隐痛、饱胀、嗳气,和普通胃炎没两样。年轻人总觉得“癌症离自己远”,常归因为“压力大”“吃坏了”,一拖再拖。

进展速度惊人:年轻人新陈代谢快,癌细胞增殖扩散也跟着加速。不少人从出现明显症状到确诊中晚期,时间比老年人短得多,像小王这样确诊即转移的并不少见。

病理类型更棘手:部分年轻患者得的是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预后往往不理想。

护胃“急救包”:早防早筛是关键

魏冬梅强调,面对胃癌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必须摒弃侥幸心理,将“早防早筛”的理念融入日常:

●早筛:胃镜是“金钥匙”

别等疼到扛不住:持续2周以上的胃痛、餐后饱胀、吞咽不适,或不明原因消瘦(1个月掉5公斤以上)、呕血、黑便,哪怕才20岁,也必须立刻就医。

高危人群必须查:有胃癌家族史者、幽门螺杆菌阳性未治疗者、患过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者、长期高盐饮食/吸烟/酗酒者,需每年做一次胃镜;普通人群建议40岁起开始筛查。

别信“自我诊断”:胃疼就吃止痛药、抑酸药,相当于给警报器“断电”。早期胃癌五年生存率超90%,胃镜是发现它的“金标准”,短暂不适远胜晚期悔恨。

●根除幽门螺杆菌,断癌变后路

明确致癌风险:感染者患胃癌风险是常人的2—3倍。

筛查选对方法:常规体检可加做C13/C14呼气试验,无创又准确;抽血查抗体只能说明“曾感染”,不能反映现在是否带菌。

阳性务必规范治疗:确诊后要在医生指导下用含铋剂的四联疗法规范治疗,足疗程用药。停药4周后复查,确认是否根除。

严防家庭传播:它通过“口—口”(共餐、喂饭)和“粪—口”(污染食物)传播,建议分餐或用公筷,餐具定期消毒,别嚼食喂孩子。

●饮食护胃:给胃“温柔后盾”

三餐规律是基石:再忙也要定时定量吃饭,让胃形成稳定节律。晚餐别吃太饱、太晚。

食物分“红黑榜”:少吃腌制、熏烤、油炸、生冷、过烫、辛辣食物,远离霉变食品;多吃新鲜蔬果、鱼虾禽肉(去皮)、蛋类、豆制品、全谷物等。

烹饪和吃法要讲究:多蒸、煮、炖,少爆炒、油炸,食物以温软易消化为宜;吃饭细嚼慢咽,别边吃边看手机、赶工。

●情绪管理:别让压力“压垮”胃

别用重口味“报复”熬夜:深夜加班后,别贪嘴重口味,改吃温热的粥、面条更护胃。

主动给压力“松绑”:中医说“肝气郁结会伤脾胃”,压力大时试试腹式呼吸、冥想、听舒缓音乐,或练八段锦,每天10-15分钟就能疏肝养胃。

坚持运动,保障睡眠:每周3-5次运动,快走、游泳等,每次30分钟左右,能改善情绪和胃肠功能;规律作息、充足睡眠,才能让胃好好修复。

医生提醒:年轻不是挥霍资本,胃癌最怕“早”,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别等身体发出的信号变成“最后通牒”才重视,护好胃,才能守住奋斗的根基。

来源:信息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