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文化•河套文化 | “昭君出塞”巴彦淖尔印迹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3 09:49 2

摘要:一条以鸡鹿塞为起点的“渡·阴山”自驾游品牌线路火爆出圈。人们在感受阴山南北峡谷深邃、沙漠浩瀚、草原无垠、湖泊静美的同时也在品读着“昭君出塞”的厚重历史。

昭君,一个出生荆楚之地的南国女子。她跨越万水千山,来到茫茫大漠,用智慧和柔情谱写了一段跨越千年的历史佳话。

昭君出塞,‌是中华民族团结和睦的象征。从民族的融合到文化的交流,从经济的发展到社会的进步,带给巴彦淖尔的影响无处不在。

重走昭君出塞路,连缀起了散落在巴彦淖尔广袤大地上的昭君印迹。

和平使者昭君,被山水铭记

一条以鸡鹿塞为起点的“渡·阴山”自驾游品牌线路火爆出圈。人们在感受阴山南北峡谷深邃、沙漠浩瀚、草原无垠、湖泊静美的同时也在品读着“昭君出塞”的厚重历史。

鸡鹿塞遗址 齐鸿雁/摄

在鸡鹿塞遗址,来自天南地北的“渡·阴山”游客很容易便探究到这座塞城名字的由来: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远赴长安,汉元帝将王昭君以公主身份赐予单于为妻。昭君同单于出塞,途经鸡鹿塞。在他们居住鸡鹿塞期间,清晨有雄鸡高唱,傍晚有阵阵鹿鸣,当地人认为这是吉祥的象征,所以将这座塞城取名为“鸡鹿塞”。

长乐未央砖 河套文化博物院馆藏

在内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紫塞飘带 胡汉交融”展厅,博物院社教部主任陈进娓娓讲述道:“昭君出塞的故事家喻户晓,史传,她与呼韩邪单于途经阴山河套地区进入漠北草原曾在鸡鹿塞居住。鸡鹿塞位于今天磴口县狼山西段的哈隆格乃山口处,是汉代朔方郡在阴山西部长城沿线的一处军事要塞,屡见于《汉书》《后汉书》,1963年经北京大学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实地勘察后确认,它用自然石块垒砌而成,整座石城呈正方形,占地4692.25平方米,石城正南北向,城门向南,门外有瓮城形式的建筑以加强对城门的防守,门内南墙内壁有斜坡形马道可直达城上,城墙的四角还筑有向外突出的方形角台,整个建筑格局凸显军事防御功能。从这里看阴山,山势陡峻险要,而谷底则颇为平坦,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后来这里成为昭君出塞与贸易往来的通道,2006年鸡鹿塞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厅陈列着鸡鹿塞的复原模型,也陈列着汉代文物长乐未央砖、骨尺、筒瓦等,讲解员向观众讲述着秦汉长城,讲述着鸡鹿塞和光禄塞,讲述着馆藏汉代文物,讲述着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合发展。昭君出塞,使鸡鹿塞被赋予了特别的历史意义,让鸡鹿塞在茫茫大漠闪耀着诱人的光辉。

公主泉 王晓婷/摄

在河套酒业集团厂区内的一口名为“公主泉”的古井旁,有铭文书:“公主泉传世久矣,故老皆云:昭君与单于途经此地,掘井皆为苦水,昭君祈祷上苍,得此甘泉……”公主泉既是河套酒业传承千年酿酒工艺的水源地,也是展现草原酒文化的重要实物遗存。2014年9月,古井与河套酒窖池共同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君出塞后,汉朝与匈奴政权维持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局面,迎来“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太平盛世。昭君出塞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烙印在巴彦淖尔的山水间。

美学形象昭君,被万人倾慕

两千年来,昭君美丽、善良、朴实、勤劳的形象,始终活在人们的心中。从历史人物到艺术形象,从现实生活到精神象征,昭君的故事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形式中不断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昭君出塞(年画) 曹志高收藏

收藏家曹志高的藏品里有许多有关昭君历史故事的书册和年画。“据说,王昭君曾在乌拉特前旗小佘太境内的汉光禄塞居住八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乌拉特前旗人,听着秦汉长城的故事、听着昭君出塞的故事长大,对昭君这个深受人们喜爱的历史人物非常喜欢。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将她的故事汇入了民族融合的恢宏叙事。或诗或画,展现昭君的经典艺术形象,表达人们对于昭君的缅怀与赞美、对共同精神家园的守护与认同。我主要收集绥蒙历史文献,故有关于昭君的藏品,如《昭君出塞》年画、《绘图双凤奇缘昭君和番》(四册十卷第八十回全,锦章图书局印行民国三年(1914)64开带函套)等。”他经常跟人讲自己这些收藏品的故事。

“我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张贴的年画里都有《昭君出塞》,好像有几个版本。我印象最深的是画面中昭君身披红色大氅,佩戴少数民族毛绒装饰,侍女抱琵琶随行那幅,觉得昭君有柔美、有坚毅,特别美丽‌。我奶奶还和我说过年画里的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的一个,还来过咱这里。”回想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年画,市民王丽对昭君年画记忆犹新。

昭君出塞(邮票) 马玉江收藏

而对巴彦淖尔市集邮协会副会长马玉江来说,《昭君出塞》邮票是他特别珍爱的。“1994年发行的这套《昭君出塞》邮票全套2枚,第一枚‘昭君’,以王昭君肖像为主,展现其作为‘四大美人’之一的形象‌,描绘出王昭君怀抱琵琶的美感。第二枚‘出塞’,描绘昭君与呼韩邪单于骑骆驼行于大漠的场景,体现塞外风光‌,描绘了王昭君和呼韩邪并驾骆驼出塞的情景。”展开邮册,他便讲出“昭君出塞”。

昭君年画、昭君邮票,艺术再现一个流传千年的美学形象,一个美貌和聪颖并存的女子仿佛从宏阔的时空里款款走来。她的“绝色”不仅体现在外貌,更融合了气质、才华与精神内涵,成为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

美食达人昭君,被农产圈粉

昭君出塞,从中原带到草原的不仅仅是丝绵谷物等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先进的农耕技术与丰富的文化基因。据民间传说,昭君曾经教给当地妇女纺纱、织布和做衣服的技术,并且传播了一些有关农业生产的知识。

盛夏河套,昭君红有机枸杞田间,像玛瑙一样的果实挂满枝头,空气里弥漫着诱人的甜香。说起公司品牌为啥叫“昭君红”,公司的负责人王永生一脸自豪:“大伙儿都知道,昭君出塞的‘塞’,指的就是咱乌拉特前旗的光禄塞。据说,当年昭君出塞经九原郡沿着阴山南麓过宜梁县——这宜梁县啊,就在今天乌拉特前旗先锋镇的西南边儿。咱先锋镇可是响当当的‘全国枸杞第一镇’,这里产的枸杞个头大、甜度高、营养足。传说,和亲队伍在光禄塞落脚时,塞外风沙大、气候干,昭君的容颜都黯淡了不少。一次偶然,她发现一片长势旺盛的野生‘小红果’,摘下一尝,嘿,甘甜可口!茫茫草原也没别的果子,她便常采来吃。没过多久,昭君就容光焕发、满面红光啦!而这被昭君喜欢的‘小红果’正是枸杞,也是咱‘昭君红’产品用的好原料!”

目前,“昭君红”品牌产品出口欧美26国,获欧盟和美国有机认证,产品品质多年来深受世界各地消费者喜爱和肯定。这些产品带着巴彦淖尔农产的高品质,也带着昭君出塞的故事走向世界各地。“我们的产品包装会根据出口地定制不同语言版本,但‘昭君红’这三个中文字、包装上的昭君形象,那是雷打不动的。为啥?这可是咱产品原料棒、产地牛的‘活招牌’!未来,我们要铆足劲儿,把品牌越做越响,让‘昭君红’像昭君出塞的故事一样,‘红’遍全世界!”王永生信心满满。

在一个大型面粉加工车间里,一台台低温低速石碾制粉机正匀速运转,一粒粒有机小麦“华丽变身”为雪白的面粉。这些优质有机面粉,再用手纺工艺和技术,历经31道工序,就制成了面如细丝、煮食筋道爽滑的“鸡鹿塞纺面”。“鸡鹿塞纺面”的名字背后也藏着昭君出塞的美丽传说。相传,昭君不仅带来了耕种技艺,还带来了五谷种子。因为匈奴内部起了纷争,呼韩邪单于曾带着昭君在河套的鸡鹿塞避居。那会儿,单于带来的兵马急需补给,加上昭君思乡心切,日渐憔悴,容颜失色。于是单于就指挥士兵在河套平原“犁其地、种黍麦”,又招呼石匠“备石碾、砌碾坊”。春种秋收,粮草充足,将士们得以休养生息,昭君也恢复了往日的姣容。打那以后,小麦种植被广泛认同,石碾文化也在这片土地“扎了根”。河套地区的老百姓把这石碾磨出的好面粉叫作“昭君面”或“鸡鹿塞面”。

如今,鸡鹿塞纺面接过了这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它精选河套平原的优质有机小麦,运用智能化冷制粉碾压专利技术与工艺,实实在在地做出了有故事、有味道的好面。

无论是昭君红枸杞、鸡鹿塞纺面,还是更多以昭君命名的农产品品牌,都表达着当地人对昭君的敬重与喜爱。

“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犹胜嫖姚千万兵”“如何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古往今来,有无数诗作形容昭君出塞后生活安定、生产繁荣的景象;颂扬昭君对平息战争、安定边境的贡献;肯定昭君在政治和文化交流中发挥的作用。在巴彦淖尔,有无数的“昭君出塞”印迹,诉说着长城内外一段段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校对:庞惠、刘文璐

初审:马伟、郝慧乔

复审:张斌、吴建锋

终审:李福利

来源:巴彦淖尔市旅游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