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风云变幻,8月的德国,正处在一个历史性转折点。最新数据显示,德国总理默茨的支持率跌至29%,创下近年来新低。Infratest dimap的权威民调显示,69%的德国人对政府感到不满,相比上月又增加了15个百分点。德国“欧洲病夫”的称号再度被提及,社会各界
国际风云变幻,8月的德国,正处在一个历史性转折点。最新数据显示,德国总理默茨的支持率跌至29%,创下近年来新低。Infratest dimap的权威民调显示,69%的德国人对政府感到不满,相比上月又增加了15个百分点。德国“欧洲病夫”的称号再度被提及,社会各界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与焦虑日益加剧。
德国社会的情绪转变,并非偶然。一切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三年前的那个夏天。时任总理的默克尔,曾警告欧洲各国:“我们可能会成为俄乌冲突的最大输家。”那时,很多欧洲政要对她的判断嗤之以鼻。但三年后的欧洲,正如默克尔所言,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能源版图发生剧变。德国作为欧洲工业的“火车头”,原本依赖俄罗斯稳定、低价的天然气和石油进行制造业生产。2020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分别占总进口额的23%、40%、45%。一夜之间,北溪管道被摧毁,欧洲不得不高价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能源成本翻了几倍,对于德国制造业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
2022年9月,欧洲天然气与电力价格暴涨至半年之前的3.5倍,欧盟整体通胀率高达11.5%。德国工业用气量占全国天然气消费的59%,能源危机直接导致制造业成本飙升。巴斯夫、宝马、大众等龙头企业被迫减产、停产,部分甚至外迁美国。
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欧盟企业破产数量环比增长26.8%。德国的工业优势在全球供应链中被逐步侵蚀,欧盟(不含英国)在全球GDP中的占比由2018年的15.42%降至2023年的14.55%。2025年,欧盟为弥补能源缺口需额外支出约1200亿欧元。德国社会的中产阶级深受其害,77%的房主直言受到能源成本上升的冲击,44%的家庭被迫动用储蓄缴纳账单。
德国新总理默茨自年初就任以来,承诺要带领德国走出困境,让民众见证“一个全新的德国”。但现实十分骨感。权威调查显示,只有42%的德国人认为默茨“适合当总理”,61%认为其“难以令人信服”,信赖度仅有26%。养老金、长期护理、医疗保险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年轻一代的压力与日俱增。
默茨在对俄乌问题上的立场仅获得34%的认同。而在内政与外交两方面,默茨政府遭遇“双失分”。德国对以色列立场屡遭批评,国内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持续发酵。若立即大选,保守派联盟(基民盟/基社盟)仅获27%支持,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而极右翼德国选择党则升至24%。
外交层面,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强硬姿态对德欧施加关税压力。美国推出《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科学法案》,以高额补贴吸引欧洲制造业外迁美国。德国龙头企业的投资转向,带走的不只是工厂,更是就业、技术与未来。德国的社会信任感与危机感同步下滑,政治分化愈发明显。
美国趁机成为欧盟最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国,能源价格远高于俄罗斯管道气。克罗地亚政治分析家罗伯特·弗兰克指出,美国正试图长期控制欧洲天然气市场,收割巨额利润。与此同时,美国国防工业借助俄乌冲突,扩大在欧洲军工市场的份额。
俄罗斯则迅速“向东转”,与中国、印度签署长期能源协议,对中国的天然气出口将在2025年创新高。俄罗斯还积极拓展中亚市场,年可向中亚供应100-150亿立方米天然气。即便面对西方制裁,俄罗斯依靠石油、天然气、小麦、化肥等大宗商品,依然掌握全球供应链的关键。
欧盟在地缘竞争中失去主动权。既无美国的地缘优势,也无俄罗斯的资源禀赋。能源危机暴露了欧洲经济模式的结构性缺陷。习惯于美国的安全保护和俄罗斯的能源支持,欧洲在地缘政治风暴中已无从退路。
Infratest dimap的最新调查显示,德国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创下历史新高。69%对政府表达不满,29%满意度创下近年新低。默茨个人支持率32%,不满意度高达65%。外交部长约翰·瓦德富尔支持度为31%,财政部长拉尔斯·克林贝尔为30%。
德国政治版图持续分化,右翼力量崛起。极右翼德国选择党支持率达到24%,而传统大党支持率下滑。社会民主党、绿党、左翼党的支持率分别为13%、12%、10%。
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巨大,养老金、长期护理、医保等议题成为民生焦点。德国普通民众为能源账单“动用棺材本”,生活压力空前。德国过去依赖的“独立务实”战略逐步失效,国家战略陷入迷失。
三年前默克尔的警告,今日看来极具前瞻性。她敏锐地洞察到欧洲在大国博弈下的结构性劣势。现实证明,默克尔的担忧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德国新总理默茨被称为“外交总理”,但在国内治理与外交布局上双双受挫,民众的无力感在社会蔓延。
德国面临根本性选择:是继续随美国亦步亦趋,还是为了本国长远利益,探索新的经济与外交路径?在处理中德关系、维护产业链安全、重建能源稳定上,德国必须做出艰难决定。
社会各界呼吁,德国应重新审视对外政策,增强经济安全与战略独立。历史经验证明,唯有敢于独立思考、坚持务实路线的国家,才能在国际风暴中立于不败之地。
8月的德国,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默克尔的“预言”被现实印证,德国社会的迷茫与不安愈发强烈。美国与俄罗斯在能源与地缘博弈中各取所需,欧洲却陷入战略被动。
德国能否在未来翻盘?欧洲是否会找到突破困境的新路径?每一个选择都关乎国家命运。回望默克尔的劝告,德国与欧洲或许更需冷静思考,如何在全球新格局下,重塑自身的独立与竞争力。
参考资料:
环球网:2025-08-12 06:52:过分专注国际事务?上任近百天,默茨被批是“外交总理”
来源:沈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