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步入济南市检察院,另一个关于“泉涌”的情景同样令人心潮澎湃——文化长廊的榜样墙上,61位获得国家级荣誉和省级荣誉的在职检察干警照片熠熠生辉。他们当中有全国模范检察官,有最高人民检察院个人一等功获得者,有“全国十佳公诉人”,有在业务竞赛中初露锋芒的年轻干警,亦有
检察人才何以“泉涌”
——从一面榜样墙透视山东济南检察队伍建设创新实践
在山东济南,涌动的泉水是这座古城最恒久的脉搏。那汩汩流淌的清泉昼夜不息,滋养万物。
步入济南市检察院,另一个关于“泉涌”的情景同样令人心潮澎湃——文化长廊的榜样墙上,61位获得国家级荣誉和省级荣誉的在职检察干警照片熠熠生辉。他们当中有全国模范检察官,有最高人民检察院个人一等功获得者,有“全国十佳公诉人”,有在业务竞赛中初露锋芒的年轻干警,亦有为检察事业提供服务保障的综合部门干警……
这面持续“扩容”的榜样墙,不仅记录了个体的荣光,更见证着济南市检察机关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自觉落实最高检党组作出的新时代人才强检战略部署,深耕队伍建设、厚植人才成长沃土的历程。泉城检察如何实现人才“泉涌”?近日,记者走进济南市检察机关,一探究竟。
人才培养与案例培育互促共进
山东省济南市检察院组织新入职干警了解学习榜样墙上的榜样故事。
在济南市检察院的榜样墙上,全国模范检察官、最高检个人一等功等重量级荣誉不一而足。这些荣誉的获得都离不开两个字——办案。
“优秀检察官是在案件中摔打磨炼出来的,好案例更是优秀检察官用心办出来的。”济南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蒋万云告诉记者,该院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与案例培育互促共进。一方面,以人才培养引领案例培育,创新开展“济检共享课堂”等培训活动,引导全体检察干警多学政治理论、常学法条案例、善学先进经验,增强检察官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三个善于”落实在每一个办案环节的意识;另一方面,以案例培育促进人才培养,在重大案件攻坚过程中发现人才、识别人才,把办案攻坚能力作为评先树优核心竞争力,打造人才培养与案例培育“两促进”模式。
2023年12月,济南市槐荫区检察院检察官孟一姝被最高检记个人一等功。这位在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多个检察业务条线深耕16载的检察官,办理的7件案件入选最高检及山东省检察院典型案例。
“我承办的一起消防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入选‘两高’联合发布的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案件办理初期,安全生产法还未增设检察公益诉讼条款。从线索受理到提出检察建议,市检察院发挥一体化办案优势,强化研判与指导,确保案件办得精准规范。到后期跟踪监督提起诉讼时,安全生产法修改纳入了检察公益诉讼条款,我们也在新的法定领域以‘诉’的形式维护了公共利益。”孟一姝告诉记者,她在办案中得到了极大锻炼,而且在后续案件申报典型案例时,市检察院还专门邀请专家对案例办理及材料撰写进行把关,让案例的跟踪培育落在日常、形成习惯。
记者了解到,济南市检察院出台了《济南市检察机关案例培育工作办法(试行)》,细化了案例的线索发掘、跟踪培育、保障激励等措施。“为形成‘案例培育—教研讲习—指导办案’良性循环,我们还陆续组织了‘案例讲述会’‘案理·荟享’主题沙龙等活动,让所有干警都有机会近距离学习优秀办案经验。”济南市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张慧告诉记者。
“最高检提出一体抓实‘三个管理’后,我们不断强化案件质量检查评查结果的运用,召开案件质量评查讲析会,讲解司法办案中常见的易错点和疑难点,形成‘检查—反馈—整改’管理闭环,着力提高检察官的整体业务水平。”济南市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主任陶丽敏补充道。
“老带新”让检察事业薪火相传
今年夏天,检察侦查题材电视剧《以法之名》火爆出圈。在济南市检察院的榜样墙上,也有一位获得山东省检察侦查业务标兵称号的“95后”干警——济南市城郊地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张天朔。
“目前,榜样墙上从‘60后’到‘90后’甚至‘95后’都有干警上榜,这得益于上级检察院和组织部门的关心支持,形成了持续招引人才、科学育才用才长效机制。”济南市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石颖告诉记者,该院一方面出台《济南检察机关“菁英济济”人才强检工程实施意见》《济南市检察业务专家评审和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涵盖各业务条线的人才库,提升人才分类培养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另一方面,盘活人才库资源,开展“师徒结对·‘青蓝’传承”带教学习、业务专家送课答疑等活动,将优秀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出来,确保人才源源不断涌现,检察事业薪火相传。
“2023年,我和市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部门的一名老干警结对儿,参加了第一批‘青蓝’传承带教学习活动。这名老干警从事检察侦查工作多年,经验非常丰富。记得当时参加检察侦查业务竞赛之前,我心里没有底,师父就根据他多年的办案经验帮我系统梳理相关知识点,夯实基础。后来,我有机会跟着他一起办案,无论是取证、审讯,还是撰写各类文书,师父都事无巨细地给我指导,一个个案子办下来,我的实战经验丰富了不少。他是我的办案‘引路人’。”张天朔告诉记者。
据了解,济南市检察院目前组织开展了两批次“师徒结对·‘青蓝’传承”带教学习活动,有58位年轻干警与老干警结成师徒关系。
“年轻干部是人才队伍中最具潜力的关键变量。除了‘青蓝’传承带教学习活动,我们也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党建+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青泉检韵’青年理论学习品牌,从党建铸魂、学习提质、实践历练、创新创优、文化涵养五个维度为青年干警搭建平台,激励干警勇担当、敢干事。许多年轻干警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部门骨干。”济南市检察院政治部组织教育处处长庞兴昱告诉记者。
“好品泉涌”引导人人皆可成才
站在榜样墙前,记者注意到几个特殊的荣誉——“全国检察机关检务保障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检察机关新闻宣传业务标兵”……获得这些荣誉的干警虽不在检察办案一线,但同样成为所在岗位的行家里手。
“就像杂技里的叠罗汉一样,有人在顶尖表演,有人作为底座默默支撑,大家互相成就,因此所有人的努力都应该被鼓励、被看到。”蒋万云告诉记者,济南市检察院在全市部署“好品泉涌”检察精品创建工程,引导全市检察干警树牢“好品”创建意识,从“院”“案”“人”“事”四个层面入手,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先进院、模范院;培育做实“三个善于”、实现“三个效果”的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培养各岗位的专家及标兵能手;打造更多创新机制和工作品牌。“只要是在某一个领域形成创造性经验或作出突出贡献的,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品’。我们专门在市检察院网页上开设了一个专栏展示‘好品’,干警身处精品频出的集体,内心也会更加自信、自强、自豪,并为之努力。这样就会实现良性循环,‘人人皆可成才’的氛围也会由此形成。”
济南市天桥区检察院办公室干警王乐群是“山东省检察机关新闻宣传业务标兵”的获得者。进入检察系统工作10年,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办文办会、新闻宣传打交道。
“院里经常组织各条线的业务标兵、能手分享工作心得,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不仅感受到他们业务能力的精湛,更感受到他们的担当实干。作为综合部门的检察干警,我也会受鼓舞、被驱动,希望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在日常工作中,院里会给我们每一个干警搭台铺路,比如我就参加过很多新闻写作、视频剪辑的培训。有氛围、有平台,我们也鞭策自己发挥才能、多出精品。”王乐群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全方位提升干警素能,济南市检察院建起由各业务条线的标兵能手以及高校专家学者等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根据各基层院的需求一对一“点单送教”。“我们还整合了各基层院打造的‘检润晨光’‘鹊华检韵大讲堂’等学习平台,精选优秀课程在全市两级检察院开展直播教学,切实为干警搭好平台、提供资源。”济南市检察院检察官培训中心主任王鹏介绍。
事业兴盛,人才为本。“接下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做好各方面人才的选育管用工作,深入实施政治能力和监督能力双提升工程,强化政治担当,加强法律监督,做实检察为民,在错综复杂的检察办案和急难险重任务中锤炼人才,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泉城检察铁军。”蒋万云表示。
持续加强专业化人才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
山东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卓长立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近几年,我多次受邀走进山东省济南市检察机关参加检察开放日活动,深刻感受到济南市检察院特别注重人才培育和使用,不仅对优秀人才分门别类建库,还有针对性地从库中抽调人才,做经验分享、担任带教老师,推动人才不断涌现。特别是实施“好品泉涌”检察精品创建工程后,干警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培树精品案、打造模范院的意识也不断增强。
维护金融安全、保护知识产权是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希望济南检察机关加大金融、知识产权等专业办案人才培养,在检察履职中作出更大实绩。
来源:检察日报·要闻版
来源:平安景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