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的社会是依靠规则运转的,在规则之下无论是谁都要遵守那条红线,但是偏偏有人觉得自己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甚至觉得自己靠“卖惨”、“打感情牌”就能让全世界都为自己让步了!
[微风]我们的社会是依靠规则运转的,在规则之下无论是谁都要遵守那条红线,但是偏偏有人觉得自己可以凌驾于规则之上,甚至觉得自己靠“卖惨”、“打感情牌”就能让全世界都为自己让步了!
10号的一辆高铁列车上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带着四个孩子的单亲妈妈不愿为孩子补票,她又是在高铁站哭诉自己生活不易、铁路系统无情,又是在互联网上举着身份证指名道姓攻击铁路工作人员,实在是让人觉得无理取闹。
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我们的规则真的有问题吗?
本文所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及文内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铁路也有铁路上的规矩,清晰、坚硬、不容许丝毫偏离,一个大人带一个六岁以下的“免费小孩”没什么问题,毕竟还能抱在怀里,但凡多出来一个,哪怕还在襁褓里也得占一个名额、买一张票。
这道理说起来谁都懂,假如没有这条线框着,那一个幼儿园老师就能买张站票把整个班的孩子全免费带上高铁,这便宜占得太离谱,挤压的是所有老老实实买票人的空间,规则在这里就是为了守护一种最大范围的公平,可却偏偏有人占了好处觉得是公平,没占好处觉得是欺压。
十号那天就有一位单亲妈妈带着四个孩子上了高铁,这些孩子中最大的八岁,最小的两岁,一群人出现在了从广州开往龙岩的列车上,最初她可能也不是想占便宜,这位女士很清楚两个大点的孩子需要补票,但她万万没想到,另外两个六岁以下的孩子因为超出了“一名”的限制同样需要补票。
她当即就对铁路上的规定感到不满,并立马和车上的列车员争论了起来,僵持从车厢一路延续到出站口,从下午四点多到将近六点的一个多小时里双方争吵不断,单亲妈妈深感铁路规则太过冷血,自己拉扯四个孩子本来就很不容易,难道这种不容易换不来半点通融?另一边工作人员大概也很委屈,这要求完全是合规且合理的,如果这边开了个口子,那之后带三四个小孩、五六个小孩的怎么说?
最终单亲妈妈的亲戚到场,他们还是补了票下了车,但是这件事却完全没有到此为止,车站里的争执只是上半场,互联网的介入才让故事彻底失控。
单亲妈妈在之后竟然在网上发出了一条“伸冤视频”,她控诉铁路部门不近人情,她要一个道歉,甚至要求“给底层人民的一个交代”,在第二天甚至还在镜头面前举起了自己的身份证,一字一句地念出了那位吴姓乘务员和几名车站工作人员的全名,颇有一种“实名举报”的意思,她在视频中哭诉自己遭遇网暴,还有人因为她是个“单亲妈妈”而攻击。
这瞬间点燃了舆论场的另一枚炸药,网友对此感到相当不解,因为从来没有人嘲笑她离婚这件事本身,大家不理解的是她对规则的蔑视,口口声声说着自己遭遇了网暴,可她举着身份证指名道姓谴责铁路工作者的时候,难道不是在用一种更可怕的暴力去对付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吗?
也有一些网友发现这个女人只是想借此机会“起号”,之后再变成“宇宙尽头是直播带货”,而她本人也表示自己确实在做自媒体,因为线下修投影仪的生意不好做,自己想把日子过好也想帮帮别人,假如没有这件事,这番说辞本能打动不少网友:一个带着四个孩子的母亲想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命运,可惜这份初心在她选择用“挂人”这种极端方式来解决问题时显得无比苍白。
流量的确是蜜糖,能让一个人的声音在瞬间被亿万人听见,但流量也是火药,能把一场正常的讨论炸成一场面目全非的个人恩怨和情感宣泄,当焦点从“规则合不合理”转移到“她该不该引导网友攻击乘务员”时,那个最核心的问题已经被悄悄掉包了。
而舆论之中也有人的关心点在别的地方:鼓励生育的口号喊了好几年,二孩三孩也早已落地,但我们的公共服务似乎还停留在“一家一个刚刚好”的时代,林女士需要补的三张票,加起来可能要上千元,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这不是一笔可以忽略不计的开销,以此来把矛盾引向“规则太落后”。
这种理论实在是让人费解,毕竟列车空间就那么大,除非能所有人像叠罗汉一样叠在家长身上,否则多一个孩子就是少一个座位,假如今天多生孩子能多占免费座,那明天是不是多生孩子就能多分免费房?而且退一步讲,二胎三胎本身就不是强制的,万事都讲究一个量力而行,假如自己自愿生育了完全养不起的孩子,然后反过来指责社会为什么不给自己行方便,那不免让人觉得有点太“不要面子”了。
对于这件事官媒也做出了点评:这种胡搅蛮缠的行为不能止步于网络的批评,这种与绝大多数网友相同的谴责心态已经是最好的态度证明。
信息来源:
来源:陌上史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