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其实,整个产业链里真正赚得最欢的,不是拼销量的理想、小米、问界,更不是天天贴补贴的传统车厂,而是那个悄悄坐在“食物链顶端”,每天进账1.7亿元的隐形巨头——宁德时代。
说起新能源车,大家总是盯着哪家车企打价格战、哪款新车型上市、谁又在发布会上放大招。
但其实,整个产业链里真正赚得最欢的,不是拼销量的理想、小米、问界,更不是天天贴补贴的传统车厂,而是那个悄悄坐在“食物链顶端”,每天进账1.7亿元的隐形巨头——宁德时代。
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交出了一份让所有对手眼红的成绩单:1788.86亿元营收,净利润达到304.85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3%。
你没看错,305亿净利润,仅半年!这是什么概念?等于每天进账1.7个“小目标”。
要知道,这个利润增速可是营收增速的四五倍,说明宁德时代已经不是“多卖多赚”,而是“卖得多,赚得更多”。
你说车企们在台前打得头破血流,价格战一波接一波,利润薄得跟纸一样,怎么宁德时代还能“肥得流油”?说白了,就是掌握了动力电池这张王牌。
新能源车行业谁都离不开电池,哪怕你是比亚迪、特斯拉、理想、蔚来,最终都绕不开“宁王”的供应链。只要行业继续蓬勃,电池的需求就不会停,宁德时代坐拥全球第一的产能和技术壁垒,成了车企们的“大哥背后的大哥”。
别说国内车厂了,单看利润,宁德时代半年赚的钱,已经把一众整车厂远远甩在身后。
2024年全年,比亚迪净利润也就400亿出头,其他车企更不用说,基本都在100亿上下徘徊。宁德时代半年就赚了大多数车厂一年的两倍。
吉利、长城、奇瑞、理想、赛力斯、上汽、广汽……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平均下来还不如宁德时代“卖铲子”赚得多。你说“淘金的不如卖铲子的”,这话在电动车时代又一次被验证。
比亚迪2024年净利润402.5亿元
更让人咂舌的是,宁德时代还特别大方。每年分红几十亿,老板曾毓群直接坐收十几亿现金分红。去年分红总额占净利润一半,今年上半年再来一波大手笔,股东们乐开了花。
你以为这只是金融游戏吗?其实,这更像是宁德时代对自身盈利能力的自信宣言:“利润这么厚,分点给大家都没压力。”
宁德时代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说到老板曾毓群,那更是一出逆袭大戏。
1968年生于福建农村,靠着聪明和拼劲一路从国企小员工到南下外企技术总监,2011年回家乡创办宁德时代,说实话,这种“白手起家”+“技术实干”的创业范本,放今天也依然励志。
厉害的是,宁德时代只用了四年就杀进全球前三,八年蝉联全球动力电池龙头。2025年胡润富豪榜,曾毓群身家2700亿,一举成为香港首富、中国第四大富豪。比李嘉诚还多600亿,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
你可能会问,宁德时代到底凭什么?简单说,就是两点:一是技术护城河,二是全球布局。
动力电池的高技术门槛和规模效应,让后来者很难超车。无论是三元锂、磷酸铁锂,还是最新的凝聚态电池、快充技术,宁德时代都做到了行业领先。
别的车厂想自研电池,哪有那么容易?比亚迪算是唯一一个能和宁德时代掰手腕的,但市场份额也只有一半不到。
更重要的是它的“链主”角色。你会发现,新能源车市每次有超级新品,一查电池供应商,八成都是宁德时代。
无论是特斯拉的Model 3、Model Y,还是小鹏、蔚来、理想、小米、问界、零跑、极氪……前十大新势力几乎都在用宁德时代的产品。
甚至国外车厂——宝马、大众、福特、现代等等,都得和宁德时代签长单。2025年1-6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达37.9%,稳居行业第一;中国市占率38.1%,比亚迪只能排第二,LG、三星、松下都只能望其项背。
你说车企们怎么和宁德时代谈判?无非就是排队等货、抢产能。最近这两年,新能源车销量暴涨,车企们疯狂压价、加量,电池产能成了最紧俏的“硬通货”。
谁能拿到宁德时代的优先供货,谁就能保证新车交付,谁就能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你说车厂们卷来卷去,最后还不是给“宁王”打工?广汽前董事长曾庆洪那句“车企都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听起来有点自嘲,但其实也道出了现实。
未来呢?只要电动车持续替代燃油车,宁德时代的王牌地位短期内很难被撼动。别忘了,储能电池、新型固态电池、动力电池回收,这些蓝海市场宁德时代同样在发力。等储能电站像加油站一样遍地开花,等固态电池大规模装车上市,宁德时代说不定还能再来一次“利润大爆发”。到那时候,曾毓群冲击中国首富,真的不是痴人说梦。
当然,宁德时代的高利润,也让产业链的“上下游矛盾”越来越突出。车企们看着自己的利润被电池厂吃掉大半,肯定不是滋味。
比亚迪能自产自销还好说,别的品牌只能被动接受。于是你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车企试水自研电池、投资上游材料,希望能分一杯羹。可现实是,电池技术、良品率、规模效应、配套体系,哪一样不是烧钱烧时间的硬仗?宁德时代的先发优势,短期内还真没法被撼动。
其实,这一幕不正像当年的英特尔、台积电、可口可乐?站在产业链上游,掌握核心技术和定价权,行业周期再怎么波动,利润都能稳稳落袋。有人说“卖水的不如卖水桶的”,有人说“淘金的不如卖铲子的”,宁德时代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只要你把“铲子”做到极致,整个行业都要看你的脸色。
但辉煌背后也要看到隐忧。新能源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政策环境、国际竞争、原材料价格波动,都会影响产业链分配。宁德时代也未必能一直坐稳龙头。但至少在当下,这家“隐形冠军”给所有拼市场、拼补贴的车企们上了生动一课:技术为王、掌控上游,才是决胜未来的终极密码。
最后想说,宁德时代的故事其实给我们每个人提了醒。无论你是做企业,还是打工创业,最重要的往往不是“卷在泥潭里跟人拼杀”,而是能不能抓住属于自己的“产业关键点”。谁能把握住核心技术、关键资源、不可替代的环节,谁就能在浪潮里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大佬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