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抽脂又称吸脂、脂肪抽吸术,利用负压吸引等物理手段,经由皮肤切口抽吸脂肪,可以有效去除局部堆积的脂肪,完成单独定点定量塑形,从而达到改善肥胖、美化躯体目的的医疗美容方法,适用于局部脂肪沉积或全身肥胖的求美者。而且脂肪细胞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效果一般可以长期维持,
抽脂又称吸脂、脂肪抽吸术,利用负压吸引等物理手段,经由皮肤切口抽吸脂肪,可以有效去除局部堆积的脂肪,完成单独定点定量塑形,从而达到改善肥胖、美化躯体目的的医疗美容方法,适用于局部脂肪沉积或全身肥胖的求美者。而且脂肪细胞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效果一般可以长期维持,反弹发胖的几率较低。
28岁的王梅是一家服装品牌的直播带货主播,由于每天要进行大量的试衣和拍摄,她一直严格苛求自己的身材,为了追求快速减肥,她尝试过许多网络上爆火的一周暴瘦减肥法,比如7天苹果减肥法,一周蔬菜汁食谱,但由于方法极端,虽然饿的前胸贴后背,但复食后体重很快就反弹了,除了落下个营养不良,脂肪却一点却没掉,这让王梅非常苦恼。
2020年6月21日,王梅在网上看到有人通过做抽脂手术,减肥成功的案例,一下子心动了,不用运动,不用节食,轻轻松松一次减掉5-10斤的纯脂肪,在她看来百利而无一害,她当即在某书上对比了多家医疗机构,选择一家素人反馈很好的医院,立马进行了预约,医生提醒她术前12小时禁食禁水。
第二天到达医院之后,医生先对王梅进行了术前检查,包括血液、心电图等,排除凝血障碍和麻醉风险。检查结果正常,医生进行了局部麻醉,在腰腹,大腿标记需要抽吸的区域,然后通过小切口插入金属细管,连接负压设备抽出脂肪,为了追求效果明显,王梅选择了抽脂10斤,2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
医生耐心的叮嘱道:“抽脂术后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7天拆线后再淋浴。另外需要穿戴3个月的塑身衣,帮助减少肿胀,收紧皮肤,防止凹凸不平,除了洗澡之外,必须24小时穿戴。1-2天后可短时间散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2周内禁止跑步、举重等运动,4-6周后逐步恢复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饮食上低脂低盐,减少水肿,1个月内避免泡澡,桑拿,游泳等。”说着医生给开了一些止痛药和抗生素,嘱咐她按时服用,预防感染。
王梅在手机里一条条记下了,出院后她严格按照医嘱,认真护理伤口,每天定时更换敷料,确保伤口干燥清洁。她坚持穿着塑身衣,尽管初期感觉有些不适,但为了术后效果,她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饮食上选择清淡健康的食物,比如牛奶燕麦,增加苹果香蕉等水果的摄入。工作上她暂停了直播,每天都会在家附近的公园散步,按照医生的建议,逐步增加活动量,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三个月后,王梅来到医院复查,她惊喜的发现,腰围从术前70cm减少到58cm,大腿围从50cm降到了45cm,脱掉塑身衣后,整个人看起来苗条了许多。手术部位的肿胀基本消退了,皮肤回缩良好,无显著松弛,伤口愈合良好。医生提醒她消肿后可轻柔按摩抽脂部位,减少硬结和粘连。王梅高兴的连连点头,就在她正在为自己蜕变美丽而喜悦的同时,一场意外却悄然降临......
2021年1月21日傍晚10点50分,王梅正在直播间进行快速的换装,连续近3个小时的直播下来,她嗓子有些沙哑,身体也筋疲力尽,但强撑着最后的10分钟,就在她拿起一件连衣裙准备套在身上的时候,突然胸口一紧,像是有人用皮带勒住了她的胸腔,她试图深呼吸,空气却像是被卡在喉咙里,她的身体定住了几秒,旁边的小助理小声问她怎么了,她摆摆手,手指不自觉的揪住了衣领,指甲微微泛紫。
王梅来到台前喝了两口水,刚想继续换衣的时候,左胸猛地一刺,像是被锥子扎穿了,一阵尖锐的疼痛突然从左胸炸开,手里的衣架“咣当”掉在地上,整个人僵硬的不敢动弹。每一次的呼吸都像有一把锯齿刀在肋骨间来回拉扯。她弓着背蜷缩着,拳头死死地抵住胸口按住,可一吸气,疼痛就顺着肋骨窜到后背,火辣辣的烧灼感,只能僵硬着身子,连咳嗽都变成小心翼翼的。
王梅的脸色煞白,冷汗顺着额头流到下颌,她听到自己的心脏突然"咚"地猛撞一下,接着野马奔腾般的疯狂乱跳,冷汗瞬间浸透后背,小助理叫他的周围声音变得越来越远,只听见自己急促的"怦怦"心跳。她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眼前一阵阵的发黑,耳朵里嗡嗡作响,王梅踉跄着扶着桌子,感觉地面在倾斜,随后后脑勺“咚”的一声撞在地板上。直播间里面的评论区已经炸开锅了,纷纷在问怎么了,有人说赶紧拨打120,慌乱中提醒了小助理,她立马叫了救护车。
到达医院之后,王梅被立即推进抢救室,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S₁Q₃T₃模式(I导联深S波,III导联Q波和T波倒置),右心负荷过重:V₁-V₄导联T波倒置,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床旁超声显示右心室扩大和运动减弱,三尖瓣反流,肺动脉高压(TR流速增高),室间隔左移(D型左室)。
王梅随即被紧急转入导管室,行急诊肺动脉造影。CT肺动脉造影见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充盈缺损(血栓),右心室扩张(RV/LV直径比>1.0),肺动脉扩张。提示高危(大面积)肺栓塞。由于病情危急,需要立即启动溶栓,但进行一半时,心电监护仪发出了尖锐的警报,王梅出现呼吸骤停,医护人员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同时加大溶栓药物的剂量,但王梅的依旧没有恢复自主呼吸,最终,心电图上那条代表生命的波动线归于平静。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人措手不及,导管室内陷入了一片沉重的寂静。医生无奈的宣布王梅因大面积肺栓塞,抢救无效死亡。
王梅的家人在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他们无法接受自己女儿还这么年轻就突然消逝。王梅的父亲默默坐在角落,双手掩面,泪水无声地滑落,母亲几度昏厥过去,医生对此也非常难过,上前想要安抚,却反被一把推开,她双眼通红,狠狠的瞪着医生,质问道:“我女儿到底是怎么死的?她抽脂后不是恢复的很好吗?这两年她吃的也清淡,体检报告里从没红字,药也一天不落的吃了,运动都是按照医嘱逐步恢复的,伤口也恢复的很好,怎么会突发肺栓塞,说没就没了呢?!”
医生一时哑口无言,王梅确实是最遵医嘱的一位医美患者,医生也早已看过王梅近半年的门诊记录,上面显示她抽脂术后的定时复查,最近一次三个月前复查无感染、血肿、皮肤坏死等现象,肿胀也完全消退。
可这样一位平日里复查合格,恢复期严格遵守医嘱的人,怎么会毫无征兆的突发大面积肺栓塞,再也没醒来呢?事出反常必有因,医生安抚好家属的情绪后,与其长谈起来,仔细核对王梅在生活上的细节,希望找到一点可能诱发肺栓塞的诱因。
比如是否长期服用避孕药或者激素?术后是否未下床活动,导致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术后是否饮水不足,导致脱水?结果却是一无所获,王梅的术后恢复极其规范,挑不出一丝破绽。
王梅的母亲泣不成声,哽咽的说道:“医生,我可以保证我女儿术后什么坏习惯都改变了,每天清淡饮食,还一直坚持锻炼,医生让吃的全都吃!自己一点没乱吃药,术后的伤口也没敢沾水,平时小心翼翼的不敢磕碰,她到底哪里做错了啊?”
医生听后心情也十分沉重,为了给家属一个交代,呼吸内科主任带队复查了王梅全部的病历资料,从药物依从性,基因家族史到她近半年的检查报告,反复推演发病可能。她们排除了所有常规诱因:没有凝血功能异常、没有家族遗传病史、近期的生理指标异常,一切似乎都与王梅的肺栓塞无关。
直到三个月后,在一场全国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的学术研讨会上,呼吸科主任和主治医生带着王梅的完整病历,以“高依从性脂肪抽吸术后突发大面积肺栓塞”为题做了专题汇报,大屏幕放映着王梅的病历摘要,台下数位专家频频点头,却没有人能给出确定答案。
这时,一位身着深灰色西装的中年男子缓缓举手——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院士。王辰院士是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做出序贯机械通气、肺栓塞减量溶栓疗法,指导改善临床实践,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专著《肺栓塞》《呼吸支持技术》等10余部。王院士在认真阅读完王梅的病案资料后,沉声道:“这个病例我看过了,病人依从性很好,无高危病史,但是我还是想先问几个问题。”
王院士合上病历,问道:“第一,有没有了解她日常恢复的运动和时间?第二,患者术后生活中是否有出现不寻常的症状,比如呼吸困难或是胸痛?”王院士的问题直指核心,每一个都关乎王梅病情发展的关键细节。
主任连忙答道:“她每次复查都配合的很好,运动也按照我们的建议进行,时间控制得宜。至于术后生活,据患者家属反映,她并没有提到有任何不寻常的症状......”
“不。”王院士打断他,语气平和却带着锋利,“你们只看到了表面,有没有想过问题就出在王梅的术后护理上——运动恢复”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劈进了会议室中,而他的下一个问题,更是此前没有任何医生提问过的细节。
会后,主治医生再次联系王梅的家属,在母亲的回忆下,终于拼凑出一段被所有人忽略的真相。
王院士在听完母亲的回忆后,语气及其严肃的说道:“坚持运动并不意味着后顾无忧,王梅虽然在生活中十分注意,可以说是做到了滴水不漏,但她在术后恢复却犯了两个非常低级的错误,这已经不是单一事件,全国范围内类似的病例真的太多了,我们需要反思啊!”
王院士继续道:“很多人也和她一样,觉得抽脂是一件小事,术后恢复随便做做运动就可以,却不知道术后恢复这2个关键细节,不仅会导致血流减慢,还会诱发血栓形成,进而形成肺栓塞危急生命!更遗憾的是,很多爱美人士对此都毫不知情,一定要对这2个细节引起警惕啊!不要让悲剧重演!”
王梅今年35岁,性格爽朗,平时爱打扮。为了让身材更接近自己理想的曲线,她在朋友的推荐下选择了抽脂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她按时复诊,也认真遵照了大部分医生的指导。她觉得自己年轻、恢复快,再加上外表没有出现明显问题,就渐渐放松了警惕。她不知道,术后身体处于特殊的高凝状态,任何细微的疏忽都有可能改变恢复的走向,而她的生活中正悄悄积累着一些看似不起眼、实则危险的细节。
王梅在抽脂术后恢复期间,总觉得自己年轻体质好,术后疼痛一缓解,就逐渐减少了医生建议的下肢活动次数。她在家中常长时间坐在沙发上刷手机,偶尔站起来活动一下也只是走几步,这种持续的静坐状态,让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条件。她并没有意识到,术后恢复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即便是暂时的不活动,也会让血栓在静脉中悄然累积,直到有机会脱落,引发更严重的风险。
手术后的王梅一度觉得双腿有些酸胀,但她以为这是抽脂后肌肉恢复的正常反应,于是自己在家中佩戴了紧身塑形裤,甚至为了效果更好,整天几乎不脱。她没有意识到,这种外部持续加压在下肢形成额外的静脉回流阻力,进一步减慢了血液回流速度。在高凝状态下,这就像给血栓生长创造了“温床”,而她把这种异常的酸胀感当作了恢复的必经过程,错过了第一时间调整的机会。
在抽脂后的第三周,王梅听朋友推荐服用一种高蛋白补剂来帮助皮肤收紧和恢复,她没有咨询医生便开始每天冲泡饮用。补剂中的高蛋白和某些成分在短时间内增加了血液的黏稠度,对术后本就高凝的血液状态形成了叠加效应。她以为这只是营养补充,却不知在不合适的恢复阶段,这种额外的“营养”可能成为血栓加速形成的助推器,为后续肺栓塞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术后复诊时,王梅向医生汇报的多是伤口愈合和局部塑形效果,却很少提到自己偶尔会出现的呼吸急促和轻微胸闷。她觉得这些症状是天气闷热或活动量大的正常反应,没必要占用医生的时间。这种主观筛选信息的行为,让医生无法在早期就捕捉到血栓可能已经移动到肺部的信号,也失去了及时做下肢彩超或D-二聚体检查的机会,错过了关键的干预节点。
在家中,王梅有时为了避免术后伤口渗液,不敢多喝水。她每天的总饮水量不到1000毫升,还习惯喝浓茶来提神,导致身体轻度脱水。血容量减少使血液黏稠度进一步升高,而高凝状态下的血液更容易形成不稳定的血栓。她并不知道,单纯的饮水不足,叠加术后的特殊时期,足以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成倍增加,为肺栓塞的出现推波助澜。
王梅的家中有一段长而狭窄的楼梯,平时她喜欢一次性提着大量物品上下楼,为了省力会将身体前倾、减少腿部弯曲,这种姿势在搬重物时会让下肢静脉受压,影响血液回流。术后恢复期,她依然保持这种习惯,还在楼梯口停留与邻居聊天,每次站立时间长、腿部不活动,这为下肢血液滞留和血栓形成提供了额外条件。她并未察觉,这些日常小动作,正在悄悄加速一个致命风险的逼近。
王梅的经历提醒人们,抽脂术后的风险不止来自手术本身,更与恢复期的生活细节息息相关。高凝状态下的身体像一根随时可能被点燃的引线,任何细微的错误都会缩短它燃烧的时间。适量活动、充足饮水、注意下肢血流通畅、如实告知医生所有不适,都是避免血栓和肺栓塞的重要措施。对王梅来说,这些被忽视的小细节最终串联成了不可逆转的结局,但对更多人来说,它们仍可以在被发现的那一刻得到纠正。
内容资料来源:
[1]颜青龙,范婧,冯青,等. 光纤溶脂辅助吸脂与传统负压吸脂在上臂脂肪堆积治疗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5,36(06):366-368.
[2]徐燕. 分区低压吸脂联合射频及脂肪填充在中下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4,53(20):1559-1563.
[3]霍佳. 1例行腹部抽脂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病人采用负压伤口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23,21(32):4607-4608.
(《回顾:28岁女子抽脂手术顺利,半年后走了,她的亲身经历引人深思》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健身慢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