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阿弥陀佛【2】与各佛菩萨因缘 救度众生的典故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3 07:31 1

摘要:从佛经原文确认了阿弥陀佛AI绘画必须遵循的原则,也知道了可以自由发挥之处,对阿弥陀佛的形象认知再次升级。想要写一份阿弥陀佛简单,以方便更多的人了解阿弥陀佛,也方便AI制作出更加标准的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艺术创作日记之四十四

AI画的阿弥陀佛

从佛经原文确认了阿弥陀佛AI绘画必须遵循的原则,也知道了可以自由发挥之处,对阿弥陀佛的形象认知再次升级。想要写一份阿弥陀佛简单,以方便更多的人了解阿弥陀佛,也方便AI制作出更加标准的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佛教信仰中最为重要、最为广泛传播的佛陀之一,其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几乎成为佛教徒的日常问候语和修行法门。阿弥陀佛信仰在中国有着"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深厚文化根基 ,其西方极乐净土的教义为无数信众提供了现世心灵寄托与终极解脱的希望。

本文将从经典原文出发,全面介绍阿弥陀佛的来历、典故、佛界地位、与其他佛菩萨的关系,以及其对佛教界人士和世俗人士的深远影响。

AI画的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与其他佛菩萨的因缘典故

阿弥陀佛与各佛菩萨的因缘典故在佛教经典中多有记载。

《悲华经》记载,观音菩萨(前世不眴太子)与大势至菩萨(前世尼摩王子)是阿弥陀佛的长子与次子,共同发愿辅佐阿弥陀佛救度众生。

《观无量寿佛经》记载:"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

AI画的阿弥陀佛

《无量寿经》记载,法藏比丘因地时,与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其中包括文殊师利、普贤等。《观无量寿经》记载,当韦提希夫人厌弃婆娑恶世,愿生无忧恼处时,释迦牟尼佛为其说西方阿弥陀佛净土庄严,并授以往生净土的条件和十六种观法。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更明确记载:"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或复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AI画的阿弥陀佛

《地藏菩萨本愿经》记载地藏菩萨发愿救度地狱众生,与阿弥陀佛救度极乐世界的愿力形成互补。《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记载:"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记载药师佛十二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与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形成呼应,但药师佛的救度侧重现世消灾延寿,而阿弥陀佛则侧重终极解脱。

AI画的阿弥陀佛

《悲华经》记载,过去久远劫时,有删提岚国的无诤念王(阿弥陀佛前世),宝海梵志(释迦牟尼佛前世)作为大臣,曾劝说无诤念王发愿建立净土。无诤念王听从宝海梵志的劝告,发愿建立西方极乐净土,而宝海梵志则发愿在五浊恶世成佛救度众生 。

《悲华经》中记载:"宝海梵志白佛言:'世尊,我今行菩萨道时,愿作佛所不喜业...为度恶业众生故,愿取不净世界。'" 而无诤念王则发愿建立清净净土,最终成为阿弥陀佛。

这一因缘典故表明,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就有着深刻的互动与互补 ,前者以他力救度为特色,后者以自力修行为主导。

在《阿弥陀经》中,释迦牟尼佛主动向舍利弗开示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并劝导众生发愿往生:

《阿弥陀经》记载:"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即得往生。"

释迦牟尼佛三次劝导众生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这一因缘典故表明,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就有着深刻的互动与互补 ,前者以他力救度为特色,后者以自力修行为主导。

AI画的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典故

据《观无量寿佛经》记载,王舍城太子阿阇世受提婆达多的恶言煽动,将其父王频婆娑罗王予以禁闭,自己作了国王。频婆娑罗的王后韦提希夫人,恐王被饿死,在身上涂了面蜜,在宝冠中装入蒲桃酒,秘密献给频婆娑罗王。

佛弟子大目犍连,每日还到王处说法。阿阇世王盼望其父早日身亡,他听说母后韦提希夫人和佛弟子目犍连到关禁处所作之事,深为震怒。他想把自己的母亲韦提希夫人处死。

此时有月光、耆婆两位大臣,劝诫阿阇世王说:“古时为夺取王位,弑父之人不少,但尚未闻有杀母之王。如王行此无道,实有污王族,与堑陀罗(四姓以外的屠人)无异,又安得称之为王”。

阿阇世不得已,将其母韦提希夫人亦关闭于深宫,韦提希夫人被囚禁之后,悲愁痛苦,她遥望灵鹫山顶礼跪拜,请求释尊救援。释尊慧眼已知韦提希夫人之心,即由耆阇崛山现神通出现于王宫。

韦提希参拜释尊后,即告以其子的恶行,使她忧心如焚,请释尊予以开示。释迦牟尼佛为韦提希夫人开示十六种观想的念佛法门,以帮助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韦提希夫人通过修观成功,证得无生法忍,临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前接引 。

《观无量寿佛经》还记载了"以智慧力,拔三涂苦,得无上乐,故名大势至。" 这表明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共同承担救度众生的重任。

AI画的阿弥陀佛

据《净土圣贤录》记载,张善和是唐朝人,以屠宰牛为业。临终时,他见数十头牛作人言曰:"汝杀我。"张善和告诉妻子:"急延僧为我念佛。"僧人至,谓云:"经言,若有众生作不善业,应堕恶道。至心具足十念称阿弥陀佛者,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善和云:"地狱至急,不暇取香炉矣。"即以左手擎火,右手拈香,向西厉声称佛。未满十声,遽云:"佛来也,已与我宝座。"言讫而终。

这个典故体现了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平等性与普适性,即使造作恶业的众生,只要至心信乐,称名念佛,亦可往生极乐世界 。

AI画的阿弥陀佛

来源:铁树开花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