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与科学的因缘

摘要:以《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著名语言学家的身份为人们熟知的陈望道,一生与科学结缘。从独立发表数学论文、首创“科学小品”新文体,到办学治校中有计划地开展科研工作,“科学”同样是陈望道一生中绕不开的关键词。

以《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著名语言学家的身份为人们熟知的陈望道,一生与科学结缘。从独立发表数学论文、首创“科学小品”新文体,到办学治校中有计划地开展科研工作,“科学”同样是陈望道一生中绕不开的关键词。

汲取科学知识

青少年时期是尚学求知的黄金时期,陈望道对科学的兴趣也是在这时形成的。16岁那年,不满足于旧式私塾教育、渴望新知的他,在父母的支持下离开分水塘村,前往义乌县城求学。在义乌第一所官办西式学堂——绣湖学堂,陈望道除了完成修身、读经等课程外,还第一次接触到数学、博物等现代科学知识。这里便成了陈望道的科学启蒙之地。

后来,在“兴实业,重科学”的时代风气熏染下,陈望道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振兴实业,改变近代中国贫弱局面,以达民族御辱自救的目的。为了接受更全面的新式教育,他选择前往金华府立中学堂求学。期间,陈望道日夜沉浸在知识的海洋,如饥似渴地汲取现代科学知识。比如,陈望道对实业兴起的重要标志——铁路事业发展产生了浓厚兴趣,十分关心铁路建设情况。他曾回忆,当时一听到哪里有开办铁路的消息,总是会心潮澎湃。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视野的拓宽,陈望道深知要想真正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国的实业发展推向新的高度,就必须走出国门,到科技发达的国家留学深造。陈望道曾说:“欧美的科学发达,要兴办实业,富国强民,不得不借重欧美科学。”1913年,陈望道考入钱塘江畔的之江大学。这里自然风光奇美,学术氛围浓厚,为陈望道提供了极佳的学习环境。他专注于英语和数学的学习,在《教育周报》《教育杂志》发表了《层行等和排列法》《数学答问一则》《圈为偶数之证明》《劈质数通法》等多篇文章,充分展示了其在数学领域的良好天赋和独到见解。

首创“科学小品”新文体

科学小品是一种以小品文的笔调和形式表现艰深、抽象的科学理论,实现科学大众化普及化的新体裁。科学小品的首次亮相就是在陈望道主编的《太白》半月刊上。

1934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共领导的左翼文化界展开猛烈进攻。在党的领导下,左翼文化界人士通过创办《太白》给反动派以牙还牙的猛烈反击。《太白》从1934年9月出版创刊号至1935年9月被迫停刊,前后整整一年。尽管办刊时间不长,但是《太白》办得别开生面,以鲜明的立场揭露和批判了国民党文化专制的黑暗腐朽,有力支持了左翼文化运动向前发展。罗竹风高度评价说:“《太白》半月刊的出现,一新读者耳目:清新、刚健、泼辣、浑厚,可谓独树一帜”,故一经出版便广受欢迎。《太白》的定位是以发表小品文、杂文为主的文学半月刊,辟有十多个栏目。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创新性的要数“科学小品”。

据统计,《太白》先后刊发66篇科学小品。文章大都采用短小精悍的篇幅,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剖析物象,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斗性。这对于推动科学文化在中国的普及和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科学小品也由此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并随之开始不断在杂志上涌现。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也曾表示,正是在《太白》科学小品的影响下,他才走上了科普创作的道路。

重视科学研究

陈望道是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首任校长,重视科学研究是他办学治校过程中始终秉持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方针。1952年,陈望道刚上任不久,面向全校师生作报告时强调,复旦大学已经由旧式英美体系的大学彻底转变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新复旦,新复旦必须贯彻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方针,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培养具有高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建设人才。

陈望道曾把高等学校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办校务的阶段、教务的阶段、科学研究的阶段。他还指出,“综合大学负有两个重要的任务:一个是教学任务,要为国家大量地培养从事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还有一个是科学研究任务,对于国家负有发展基础科学、提高文化科学水平的责任。”为此,他经常鼓励教师“脱离教书匠的称号”,一定要从事科学研究,要进行创造性劳动,否则文化事业就不能发展,教育事业也不能发展。

1953年9月综合大学会议后,复旦大学在陈望道的领导下开始有计划、全校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教师们的科学研究热情高涨。特别是1954年庆祝建校49周年之际,在陈望道的提议下,学校举办了首届科学报告讨论会。根据现存资料显示,这届科学报告讨论会分成中文、外文、历史、新闻、经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9个小组,数十位名家教授作专题报告。

讲求科学方法

作为一名学者,陈望道治学严谨,坚持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探究真理、发现新知。他反复告诫学生,从事学术研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靠的是对大量事实也就是材料的掌握,靠的是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靠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成果是要从科学态度得到的。”

《修辞学发凡》是陈望道从事修辞学研究的代表力作。他积十年之功,凭一己之力,“将修辞学的经界略略画清,又将若干不切合实际的古来定见带便指破”。陈望道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反对机械模仿,又反对抱残守缺,主张“应当切实负责地寻求各种眼见耳闻的修辞事实来逐一加以观察分析”。正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引下,《修辞学发凡》的出版,完成了中国传统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的转变,历经岁月淘洗,仍堪称现代修辞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文法研究上,陈望道曾“根据中国文法事实,借鉴外来新知,参照前人成就,以科学的方法谨严的态度缔造中国文法体系”,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中国文法革新讨论。

陈望道曾任《辞海》主编,同样为后人留下了一部皇皇巨著。他曾语重心长地说:“辞典应当是典范,百人编,千人看,万人查,因而必须严肃认真,毫不马虎。必须给人以全面而又正确的知识,如果提供片面、错误的知识,那将贻患无穷,就不能称作‘典范’了。”

(摘编自《世纪风采》2024年第10期 谈思嘉/文)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