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门店靠自助餐火了!情绪价值日益重要,传统4S店危险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3 20:00 2

摘要:所谓的 “问界大酒店”,其实是问界汽车的授权中心。由于服务周到,被网友戏称为“问界大酒店”。不少问界甚至友商用户慕名打卡,硬是让 “问界大酒店” 成为网红景点。

最近被小红书和抖音里的“问界大酒店”刷屏了。

所谓的 “问界大酒店”,其实是问界汽车的授权中心。由于服务周到,被网友戏称为“问界大酒店”。不少问界甚至友商用户慕名打卡,硬是让 “问界大酒店” 成为网红景点。

图源:小红书

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攀升、车型同质化日益严重的当下,“问界大酒店” 的爆火似乎在向整个行业传递一个信号:当功能和配置的比拼逐渐陷入僵局,情绪价值的争夺正在成为决定车企胜负的新战场。

在相关视频里,车主们镜头扫过的地方,有种类丰富的免费自助餐,热菜、冷盘、水果、甜品一应俱全;吧台前,咖啡、果汁、奶茶无限续杯;

图源:小红书

休息区里,按摩椅、儿童游乐区、高速 WiFi 让等待不再枯燥,更别提免费充电、精细洗车这些基础服务。

图源:小红书

在无数网友的安利下,一时间,“去问界授权中心打卡” 成了不少车主的新选择,甚至有网友调侃:“充值40万享受服务还送台车,人民的饭堂,华为的品控。”

图源:抖音

不过,“问界大酒店” 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一系列服务细节累积后的必然结果。

一位车主在视频里说:

“以前去 4S 店保养,总觉得自己是在求人办事,工作人员态度冷淡,等待过程枯燥又漫长。但在问界授权中心,感觉自己像个贵宾,工作人员会主动问好,提供饮品,等待的时候可以去休息区放松,甚至还能蹭顿饭,这种体验完全不一样。”

图源:小红书

问界授权中心的服务之所以能引发共鸣,是因为它击中了车主在传统 4S 店体验中的痛点 —— 等待的无聊、被忽视的感觉、服务的冷漠。通过提供免费的餐饮、舒适的休息区、贴心的服务,问界让车主的等待过程变得愉悦,让他们感受到了被尊重,这种情绪上的满足感,比任何广告宣传都更有说服力。

在过去,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消费者更看重的是它的性能、油耗、空间等实用属性。车企之间的竞争也主要围绕这些硬件指标展开,谁的发动机更强劲、谁的油耗更低、谁的空间更大,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据优势。

但随着消费升级和购车人群的年轻化,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表示:“不具情绪价值的产品,即便功能很强大,也不太受关注”,正是对这一趋势的精准概括。

当前,新能源汽车在电池技术、续航里程、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逐渐趋同,消费者在选择车型时,越来越多地会考虑品牌带来的情感体验。

图源:赛力斯问界

有的品牌通过打造社群文化,让车主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组织各种线下活动,增强车主的归属感;有的品牌则通过个性化的设计,满足消费者对独特性的追求;而问界则通过授权中心的服务升级,让车主在购车后的使用过程中持续感受到品牌的温度。

“问界大酒店”的爆火,其实是问界在情绪价值竞争中的一次成功尝试。它没有投入巨资去宣传自己的技术参数,而是从车主的日常体验出发,通过优化服务细节,让车主在保养、维修等场景中感受到被关怀,从而产生对品牌的好感和认同。

这种好感和认同,会转化为口碑,通过社交平台不断扩散,进而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燃油车的竞争格局,也让行业陷入了严重的同质化困局。

不同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续航里程、加速性能、智能配置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你有 L2 级自动驾驶,我也有;你能续航 600 公里,我也能做到;你有智能语音助手,我的功能甚至更强大。当产品本身的差异越来越难以区分时,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情绪价值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车企开始从 “性能导向” 转向 “情感导向”,比如理想i8发布会上,性能参数反而没有一块自研大桌板醒目。

图源:理想i8发布会直播截图

理想汽车产品线负责人汤靖表示产品逻辑始终围绕家庭场景展开,对于被吐槽的“大桌板”,他直言“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不寒碜”。这其实也是一种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另外,购车人群的年轻化,也是推动汽车从“功能”向“情绪”转变的重要力量。

2024年,汽车之家研究院联合罗兰贝格发布的《汽车人群洞察与购车决策白皮书》指出,购车人群的用户结构重心不断向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群转移,车企对于年轻群体的心态理解和价值观洞察将更为重要。

同时报告也指出,汽车消费者人群画像的改变促使消费者需求从“出行刚需”向“个性消费”转变,使其在购车消费中更容易为个性化买单,不再拘泥于性价比。

年轻一代消费者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他们会因为一个品牌的价值观与自己相符而选择它,会因为一次愉快的服务体验而成为品牌的忠实粉丝,也会因为一次糟糕的经历而彻底放弃一个品牌。

这就要求车企必须深入理解年轻群体的心态和价值观。从而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

当然,所谓情绪价值,也不代表必须每家车企都变身成“大酒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固定的套路可循,唯一的法则是对用户保持极致的敬畏与理解。

比如在“比亚迪第 500 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下线发布会”上,董事长王传福以世界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为情感联结点,回顾了品牌艰难的发展历程,一度失声哽咽,这种与中国消费者的家国情怀产生的强烈共鸣,这其实也是一种情绪价值。

图源:比亚迪

再比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以 “交付官” 身份亮相魏牌活动,亲手为高山、蓝山车主送上钥匙与定制玫瑰。初代 VV7 用户置换蓝山可享 8 万元补贴,蓝山车主更获价值 8.2 万元的终身免费流量、智驾保险等权益,让车主感受到品牌的诚意与关怀。

这方面做得比较早的是蔚来,在蔚来NIO House里,车主们均有权使用办公场所、论坛场地、图书馆、儿童乐园等空间,参与牛屋手作、牛屋运动等社群活动。不少车主借由小红书吐露心声,表示蔚来中心既可遛娃、谈生意,亦可结识车友,开拓人际圈。因此,“服务”也成为了早期蔚来的护城河之一。

这些做法看似与汽车的核心性能无关,但却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消费者的情感倾向,让他们对品牌产生好感和认同。在同质化日益严重的市场中,这种情感上的差异往往能够成为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情绪价值的比拼将会更加深入和多元化,它将成为定义下一代汽车品牌成败的关键维度。

当然,情绪价值的竞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绝非简单的服务堆砌,在此电车通将所谓的“情绪价值”,转化为可落地的三大灵魂拷问:

一、车企的情感体验是否反映了品牌DNA,且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

二、这种价值是昙花一现的营销噱头,还是融入品牌血脉的长期承诺?

三、它是否精准击中了用户未被满足的深层次情感需求(认同感、归属感)?

举个例子,小米汽车巧妙借力其庞大的科技粉丝基础和“发烧友”文化,将“赛道基因”和“极客精神”融入品牌叙事,吸引追求科技体验与社群认同的年轻用户,这是基于品牌DNA产生的认同感;而比亚迪的成功在于精准触达了国民对“中国智造”崛起的自豪感,用家国情怀引发集体共鸣,这种策略就是唤起用户的归属感。

对于车企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挑战在于,提供持续、优质的情绪价值,要求车企投入远超以往的资源和精力。这不仅是增设几个休息区或提供免费午餐,更需要颠覆传统的“交易型”思维。

机遇在于,谁能率先在情绪价值的深水区建立优势,谁就能在用户心智中抢占制高点。这种优势不仅能带来更高的品牌忠诚度、更强的口碑传播效应,如“问界大酒店”的自发刷屏。

当情绪价值从“加分项”变为“入场券”,只有那些真正理解消费者情感需求、能够为他们提供持续而优质的情绪价值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

“问界大酒店” 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一定还有各种“大酒店”,更精彩的故事还在后面,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雷科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