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方网记者刘轶琳8月13日报道:在2025上海书展开幕之际,“光影与书香:走进‘何以中国’的历史之问——《何以中国》项目承启暨新书发布”仪式于8月13日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举行。仪式上,SMG“看东方”书系的首部作品《何以中国:考古里的万年中国史》正式亮相,预计年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8月13日报道:在2025上海书展开幕之际,“光影与书香:走进‘何以中国’的历史之问——《何以中国》项目承启暨新书发布”仪式于8月13日在上海广播电视台举行。仪式上,SMG“看东方”书系的首部作品《何以中国:考古里的万年中国史》正式亮相,预计年内出版。同时,备受瞩目的纪录片《何以中国》第二季宣布将于9月启程,展开全球范围的“唐文化”寻访之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广播电视台(集团)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方世忠,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鸣等领导出席了仪式。
新书《何以中国:考古里的万年中国史》基于纪录片第一季内容,按照《秦汉》《摇篮》《星斗》《古国》《择中》《殷商》《家国》《天下》8集的次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补充了大量高清文物图片、考古现场照片、详实背景资料及精美线图。书中“幕后”章节通过“对话”和“手记”,揭秘摄制过程并呈现专家学者观点。仪式期间,第二季学术顾问、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仇鹿鸣,图书主笔、中山大学副教授周繁文及总导演干超围绕“‘何以中国’的历史之问与现实之思”展开了对谈。
纪录片《何以中国》第一季由国家文物局、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出品。该片立足“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成果,以百年中国考古发现为实证,生动讲述了中国大地上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探寻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制作规模宏大,拍摄了全国230余个考古遗址及博物馆,行程超4万公里;梳理学术资料300多万字,撰写脚本40万字;并在上百位考古学家指导下,大规模复原了叙事场景、服装、饰品及道具,力求严谨。创作理念旨在以考古写史回答“何以中国”,以人民史诗揭示“何为中国”,以影视创新谱写“何谓中国”。
第一季自2023年12月播出以来成绩斐然:东方卫视首播收视率连续8周纪录片榜首,大屏累计曝光超10亿人次;全网传播总量突破60亿次,占据各大视频平台纪录片热榜榜首,获2023年度全网纪录片融合传播指数第1名;豆瓣评分9.1,用户评分均超9.5,并荣获白玉兰奖、星光奖等重要奖项。海外传播同样广泛,已发行至YouTube、北美iTalkBB、俄罗斯Vintera TV及香港电台等平台,部分素材被香港历史博物馆馆藏。英语版即将通过亚洲卫视落地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并被列入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视听作品展映片单”,未来将辐射更多国家。
《何以中国》第二季由国家文物局、上海市委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看东方APP联合出品,主题聚焦“世界的中国”,将深入探寻唐朝时期中国与欧亚各国的交流碰撞及其留下的深远遗产。目前已完成策划,进入撰稿与全球踩点阶段。该季将延续第一季的厚重学术底蕴,兼容考古实证与历史叙事。摄制组计划于9月启程,寻访包括中亚古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长安古城遗址、敦煌莫高窟等在内的全球上百个与唐代相关的文化点位,通过贵族、官员、诗人、画家、胡人、僧侣、府兵、女性、儿童等多元人物视角,鲜活展现唐代的物质、精神与制度遗产。制作阵容升级,除原班人马外,新增了英国、西班牙的视觉技术专家参与后期,运用前沿数字技术复原历史场景;并有50余位顶尖学者组成的顾问团严格把关学术细节。
作为第二季出品方,SMG看东方团队致力于链接古代文明与当代生活,推动IP转化为“生活场景”。未来计划将纪录片中的“盛唐元素”植入城市各类场景,如商圈打造“长安西市”、文旅线路设计“唐迹寻访”、节庆活动再现“盛唐雅集”等。同时,将通过AI、VR技术让观众“穿越”体验唐长安城,利用3D数字文物提供沉浸式观赏,打破时空阻隔,使盛唐文明触手可及。
来源:纵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