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浪浪山小妖怪》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原创动画电影,改编自 2023 年爆火的国漫《中国奇谭》,讲述了几个四个籍籍无名、背景普通的小妖怪们,阴差阳错地组成「取经团」,并假扮唐僧师徒踏上取经之路的故事。
《浪浪山小妖怪》,一部没有资本运作,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的国产动画电影,在暑期档「干了票大的」。
《浪浪山小妖怪》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原创动画电影,改编自 2023 年爆火的国漫《中国奇谭》,讲述了几个四个籍籍无名、背景普通的小妖怪们,阴差阳错地组成「取经团」,并假扮唐僧师徒踏上取经之路的故事。
影片延续了原作《中国奇谭》的美术风格与人物设定,将原本在故事中只出现寥寥几个镜头的小猪妖为了主角,并对其身份背景和人物弧光进行了大幅扩写,把一个不起眼的小配角,塑造成了贯穿全片的核心人物。
在众多《西游记》改编作品中,主角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唐僧师徒四人——他们或是天命之子,或是神佛转世。而这些人物代表的背后,是一套宏大叙事和必须要完成的伟大宿命。他们的故事经典,也震撼,但《浪浪山小妖怪》的制作团队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把镜头对准了「边角料」小妖怪。
因此,在《浪浪山小妖怪》中,我们看不到宏大的叙事和英雄光环,虽然立足于《西游》IP,但却是用草根视角讲述的 IP,用一个那么热血,但却接地气的故事,道出了普通人在命运洪流中寻找自我。并与实现和解的故事。
用这样独特视角的好处就是,观众们第一次在经典 IP 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考了三年大王洞「编制」都没考上的小猪妖,是家里被寄予厚望的顶梁柱,他害怕让家里人担心,所以一声不吭地做着领导手里负责脏活累活的「猪毛刷」;公司最底层的小蛤蟆没有什么抱负,只想简简单单地在「铁饭碗」公司里混口饭吃,每天的日常就是打卡、干活、等下班,他以为这样会换来安稳的未来,却没想到因为没迎合到老板的喜好,被惨遭「裁员」。
大猩猩怪本是一个不喜欢与人社交的 i 人,但却因为同事的劝说和「项目」的需要,被推到了核心的位置上,为了担得起这个责任,他只能克服自己的恐惧与窘迫;初入社会的话痨的黄鼠狼,天真烂漫,对世界充满幻想,但却在现实的驯化下由 e 转 i,渐渐失去了自己最初的模样。
四个小妖怪,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没有什么不得不为的重大使命,他们普普通通,只想在这个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种草根视角的叙事彻底打破了观众与经典 IP 之间的审美距离,《浪浪山小妖怪》让我们在《西游》的这个宏大的 IP 中,找到了四个「职场菜鸟」,并与他们一起经历成长的阵痛。当片尾字幕升起时,每个被生活磋磨过的观众,都认领了属于自己的故事。这或许就是《浪浪山小妖怪》最动人的地方——它用妖怪的外壳,讲出了最真实的人间悲欢。
也正因为如此,《浪浪山小妖怪》成为了那种「孩子看着笑,大人看着哭」的电影。孩子们沉浸在小妖怪打怪升级的欢乐冒险里,笑声不断;而成年人却在一幕幕「被社会打磨」的情节中,看到自己在职场和生活里的缩影,笑着笑着就红了眼眶。
这也是上美影的传统功力,用看似轻盈的动画外壳,包裹最沉甸甸的现实关怀。像上美之前的许多作品一样,《浪浪山小妖怪》有着它一贯的深刻,让观众在笑闹和奇遇中,明白了关于选择、尊严和自我和解的道理。
虽说《浪浪山小妖怪》是第一个在传统 IP 中将镜头对准「小人物」的国产动画电影,但放眼整个市场就会发现,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影视、文学、游戏,开始把主角交给那些在生活夹缝里求生的普通人。
「牛马叙事」正在悄然兴起,并且更能获得观众们的好评与共鸣。
这些故事里,没有天命加身的英雄,也没有一夜逆袭的奇迹,只有一个个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这些故事舍弃了精英视角,转而讲述了那些在庞大系统夹缝中艰难求生的普通人故事。他们可能是《浪浪山》中的妖怪四人组,可能是《年会不能停!》里的外包员工,也可能是《长安的荔枝》中的李善德。
他们没有主角光环,没有逆袭外挂,但却更贴近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这种叙事视角调转的背后,不仅是创作者们对于题材选择的变化,更是对现在观众审美与当前社会情绪的映照。当传统的,「努力就能成功」的故事逐渐失去说服力,讲述平凡人如何与现实博弈、在困境中保持尊严,反而成了更能打动人心的主题。
与过去遵循「英雄之旅」的故事不同,「牛马叙事」的主角就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冲突不再是善恶对决,而是个人与制度之间的较量。结局往往不是大胜利,而是一种释然并与生活和解。
这样的故事更贴近真实,也更容易让人感到踏实。
在情感表达上,这些作品也展现出了独特的叙事智慧,经常用「苦中作乐」,黑色幽默的方式化解现实的沉重。这种叙事方式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还原了普通人面对困境时的真实反应。我们很少会正襟危坐地思考人生意义,更多时候是用自嘲化解尴尬,用玩笑冲淡压力。
这些作品捕捉到了普通人身上微妙的生活智慧,让观众在角色身上看到了自己应对生活的方式,从而可以对影片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
「牛马叙事」的兴起,还折射出了在如今社会,大家对内卷的疲惫,对成功学的质疑,以及对真实中平淡治愈的渴望。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从塑造神话到记录生活。这些故事里,没有逆天改命的奇迹,只有普通人与生活的长期拉锯战。没有凯旋归来的英雄,只有在挫折里依然坚持的平凡人。
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旧热爱它,才是最能打动普通人的英雄主义。
而要说《浪浪山小妖怪》的「野心」,我们就不能只看到制作团队对用 2D 传统画风讲好一个故事、做出一部好的国产动画电影的坚持,还要看到他们敢于对经典 IP 进行重新拆解与重构的勇气。
过去的 IP 改编,往往沉迷于还原原著情节、复刻标志性桥段,甚至依赖情怀取悦观众。然而,《浪浪山小妖怪》这部作品没有走「复刻」老路,而是在保留原有世界观与美术风格的同时,把叙事重心大胆地放在了几个几乎无人关注,甚至没在原来 IP 中出现过的边角人物身上。
不论是《哪吒》对人物「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新内驱力塑造,还是《浪浪山小妖怪》中几个无名小妖怪对现实的奋力抗争,都让经典 IP 生长出了「新的血肉」。
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它能借用观众对经典 IP 的认知基础,让观众迅速进入故事世界,又能在情节和人物上创造全新的体验,做到了让经典 IP 也能旧瓶装新酒。
更重要的是,这种改编方式打破了「经典 IP 只能讲经典故事」的刻板印象。它告诉创作者们,传统 IP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庙宇,而是可以被拆开、重组,且能被赋予新的灵魂。今天可以是浪浪山们的小妖怪,明天或许就可以是路人甲、守门的小兵,甚至是某个曾经只有一句台词的背景人物。
只要他们的故事能击中人心,就能在熟悉的世界观里开出新花。这种视角的转移,让原本被忽略的角色有了发光的机会,也让观众看到了更多维、更完整的世界。
在创作层面,这种改编其实也是一次冒险。它意味着要暂时放下原著中最有流量、最有记忆点的情节和人物,而去探索那些无人问津的角落。这不仅考验编剧和导演的想象力,也考验他们提炼主题的能力。
主创团队要在一个早已被讲了无数遍的故事体系里,找到能与当下观众对话的新切入口。成功了,作品会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失败了,则可能被指责「毁经典」或「蹭 IP 热度」。
但正是这种冒险,让经典 IP 得以延续下去。一个 IP 如果永远只讲同样的故事,只依赖固定的桥段和人物,很快就会被观众看腻,被时代抛下。唯有不断注入新的叙事角度和人物命运,让它与每一代观众的情绪建立联系,经典 IP 才不会变成老古董。
这种解构,不是对经典的不敬,而是一种延续。
让经典从神坛走下来,走进人间烟火,让它在普通人的悲欢和命运中重新呼吸。或许未来,我们会在更多熟悉的 IP 中,看见属于小人物的大冒险,看见那些曾被忽略的角色,也能登上舞台,成为观众心中的主角。
等到那时,经典这个词,才足够「经典」,因为它有无数种被创造和被解读的方式。
1 号结语
《浪浪山小妖怪》用几个籍籍无名的小妖怪,让经典 IP 长出了新的血肉。它证明,只要有真诚的视角和动人的情感,即便是最熟悉的故事,也能讲出新意。未来,我们会在更多熟悉的世界里,看见属于小人物们的冒险故事。
来源:牧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