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神话里找到最当下的共鸣|对话《浪浪山小妖怪》导演於水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3 21:53 2

摘要:上映10天的《浪浪山小妖怪》,票房涨势还没停下来,截至目前票房已经突破6亿,超过《大鱼海棠》成为了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业内预测影片总票房也从上映之初的9亿,涨到了最新的17.70亿。

入行20多年,於水等来了自己的机会。

上映10天的《浪浪山小妖怪》,票房涨势还没停下来,截至目前票房已经突破6亿,超过《大鱼海棠》成为了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业内预测影片总票房也从上映之初的9亿,涨到了最新的17.70亿。

《浪浪山小妖怪》的出发点是《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这部短片从小人物视角出发,反常规地把《西游记》中最常见不过的背景人物——小妖怪作为主角,而做惯了主角的孙悟空这次“靠边站”,在这个故事中,只留下了三根毫毛和一道剪影。

《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海报(图源:豆瓣)

选择小妖怪做主角,与於水的经历和性格紧密相关。从动画学院毕业20年,於水一边从事独立动画电影的创作,一边在高校动画系任教,直到《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为他带来了制作动画长片的机会。

与於水对话中,毒眸能感受到一种学者气质的谦和、耐心,和出于朴素平等意识的换位思考。

他曾经谈到《西游记》里的妖怪总被孙悟空收服,被一棒子打死,而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站在孙悟空的视角,不会觉得妖怪们可怜。他希望脱离惯常的英雄视角,“让大家看到妖怪也有血有肉、有父母和自己的烦恼”,“这个世界是《西游记》的主流叙事中没有的。”

带着这种视角,他片中的小妖怪们脱去反派标签,成为有困境、有选择、有情感的取经人,就像每一个在现实中摸索自我位置的人。

不同于《小妖怪的夏天》里的职场打工人叙事,平行世界的小妖怪们“小人物”得更加彻底,甚至都没有自己的名字。他们假扮唐僧师徒,踏上荒诞的取经路,以为自己可以拯救世界,但最终废尽修为,变回小动物,也只是改变了世界一点点。但重要的是,小妖怪们在这个过程中知道了自己想成为的模样,就像於水和观众席上的你我一样。

这个从《西游记》的缝隙里长出来的故事,最终跨越时空,在另一个文本叙事中,找到了与当下观众共鸣共振的准确频率。


走出浪浪山

四年前,当《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故事刚刚成形的时候,於水就开始构思长片,套用了《西游记》的外壳,也算有IP加持,核心人物小猪妖很立体,这让长片从一开始就具备了落地的可能性。

於水考虑过几个方向:一个是扩写短片,遵循原本的故事架构,设定是孙悟空来到大王洞前,聚焦大环境下小人物的生存状态;第二个是续写短片,讲小猪妖得到三根毫毛后 “升级打怪”的故事;第三个方向是把故事拉回到短片开始的时间线,但讲述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浪浪山小妖怪》剧照(图源:豆瓣)

於水选择了最后一种方案,不做扩充也不做续写,写一个平行宇宙里的新故事。这一次小妖怪们走出了浪浪山,走上了“取经路”。在他看来,两个片子里的小猪妖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同一个人,而是更像孪生兄弟:一个在大王洞打工,一个没有工作;一个性格更被动,一个更主动进取,但性格底色都是善良的。

重建一个120分钟的电影故事,於水需要搭建起新的剧情逻辑和角色成长线。既要让“假冒唐僧师徒去取经”这个带有喜剧感的设定成立,又要为每个小妖怪设计清晰的性格走向、成长路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化。

“我们得先想清楚角色的性格怎么设计,他们最大的危机是什么,最后主旨落在什么地方,如何让当代观众产生共鸣。还要把细节都铺好,比如小雷音寺里‘假对假’的过程,小妖怪们怎么转变、因为什么分崩离析、又为什么重新聚在一起。”这些细节的安排不仅关系到故事是否成立,更决定了观众能否在幻想外壳下看到真实的人性。

《浪浪山小妖怪》剧照(图源:豆瓣)

制作阶段的挑战更直接,《浪浪山小妖怪》的水墨风背景几乎没有工业化的现成经验可用。“背景风格很难进入工业化流程,合作方得心应手的是常见的二维动画背景,一开始他们都说‘不好弄’,不能直接上手,学习成本很高,还会造成一些损耗,以及效率上的问题。”

於水的对策是从零开始开发一套水墨画风的教学模型,“我们从PS笔刷选择、石头树木等典型造型的绘制,到选用的颜色、颜色晕染的步骤、勾线的方式都做了规范。”

於水和团队花了两个月时间开发背景绘制模板,又用一年多不断打磨、补充细节、分布在全国各地近600人的制作团队,靠视频讲解和远程反馈维系进度。协调成本巨大,但也因此形成了统一的美术风格,呈现出适配大银幕的细腻质感。

《浪浪山小妖怪》剧照(图源:豆瓣)

定下档期后,120分钟的体量、水墨风进度不好预估,加上中后期相对较紧凑的时间安排,三重压力在身,於水一度非常焦虑能否按时完成影片。但最终,他还是和团队跑完了这场“长跑”,让这个故事以它应有的节奏和质感落到了银幕上。


寻找自我

如果说两年半前的短片《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是一部“打工人视角的西游外传”。那么《浪浪山小妖怪》则走出了职场语境,阐述了一个更普世、也更根本的命题。

片中四个没有姓名的小妖怪——小猪妖、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假装”自己是唐僧一行四人,最开始他们懵懵懂懂、各有盘算,但随着旅程推进,他们经历了信心的建立与摧毁、团体的分裂和重聚,最终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浪浪山小妖怪》剧照(图源:豆瓣)

对于妖怪的选择,於水刻意避开了狼、虎、狮子等经典动物形象,专找“动物界里最草根的”。为此,他列了一个备选清单,其中,小猫因“太可爱了”不予考虑,小狗则因为“动画形象太多”被否决,最终在“偏门”的动物里找到了这几位,“没有癞蛤蟆大王,也没听说过黄鼠狼当大王,这比较少见”,“他们的性格就像是我们身边可能会遇见的人,很容易代入。”

於水清楚地记得,《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上线后,前期小猪妖在大王洞被狠狠压榨,观众还会觉得是喜剧效果的“好玩”,但当小猪妖回家看妈妈,妈妈让他多喝水时,观众“一下就代入了”,飘过的弹幕都写着“泪目”,到后面狼大人追他、被孙悟空一棒子敲死又没真死掉,观众便愈发为他揪心、感动。

当时他意识到,即便是一个设定在神话框架中的“配角小妖怪”,只要细节足够真实,也能让观众看到自己、感同身受,“就好像以第一人称视角经历这个故事一样”。

《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剧照(图源:豆瓣)

两年半前,《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上线时,小人物叙事还没成为银幕上的显性潮流。但随着市场水温的变化,关注普通人的生活,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创作者的共识。

《浪浪山小妖怪》作为动画电影,与真人电影对现实的关切在底层上是共通的,但在形式感上与生活保持了一段距离。於水认为,动画电影一般以英雄人物、公主王子、小动物为主角,“和现实生活有点远”,但观众如今需要与之共情,视觉与共情若即若离,二者之间形成了悖论。

於水提出的解法是“神话现实主义”,《浪浪山小妖怪》便是实践。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在神话叙事的外壳里注入现实情感的方式,让观众在看似奇幻的世界中照见自己熟悉的情绪与处境。故事依然保有浪漫、荒诞与想象力,但人物的行为逻辑、情感反应和命运轨迹,是真实世界中能找到投影的。

《浪浪山小妖怪》剧照(图源:豆瓣)

就像片中平凡但勇敢的小猪妖、逐利背后仍有血性的蛤蟆精、意气风发被挫磨到沉默寡言的黄鼠狼精、憨厚羞怯却大声喊出“我是齐天大圣”的猩猩怪,他们都不是传统的英雄形象,而是现实里每个人在不同处境中可能会展现的面貌。结尾他们变成小动物、甚至不记得彼此名字的结局,也留下了一份心有戚戚的悲悯和余味。

在《西游记》这个文本解读高度自由的经典叙事的缝隙里,《浪浪山小妖怪》找到了一个与当下观众最为契合的叙事切口。

於水希望借无名小妖,把换位思考作为价值内核传递给观众——小妖怪不一定是坏的,现实生活中人也是具体而生动的,“换位思考或许能让大家变得温和一点。”


在大路之外

在於水看来,国产动画如今走出了两条路径,一条以《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为代表,IP化需要大量作品铺陈,观众从幼儿开始培养,而后逐渐占领全年龄观众。另一条则是“中国神话的当代演绎”,包括《哪吒》系列在内,最近几年的热门动画电影,都属于此类。

《熊出没·重启未来》海报(图源:豆瓣)

这两条路径都得到了市场的长线验证。比如《熊出没》系列凭借TV动画积累起的IP效应,如今保持着每年春节档一部新片的节奏稳定供应,票房从2017年的5.22亿,逐渐上升到2024年的近20亿,观影主力逐渐覆盖青年群体。

“中国神话的当代演绎”则要追溯到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影片不仅重塑了孙悟空这个神话角色,更以一个接近世界水平的商业动画电影项目,改变了国产动画电影的供给端和需求端。

在此之前,国内几乎没有面向全年龄段的动画电影,这部分市场被日本和好莱坞的进口动画牢牢占据。而《大圣归来》后,国产动画培养起了“自来水”观众,孙悟空、哪吒、杨戬、白娘子、李白等神话、历史人物被新编,形成了一条成熟的神话改编产业化路径。

《大圣归来》海报(图源:豆瓣)

但於水并不想选择这两条“主干道”,他和小妖怪们一样,选择走自己的“取经路”。“我不敢说我走的是第三条路径,但我希望在神话改编的概念下找到自己的细分方向。”

就《浪浪山小妖怪》而言,它不仅切换了神话叙事中的英雄主视角,同时也融入了中国动画学派风格、现代的人文关怀,这与於水所接受的教育、从事的职业,以及谦和的性格、对社会的思考角度有关。

於水形容自己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小时候爱看《聪明的一休》《圣斗士星矢》等不同国家的动画,每天六点半准时蹲守央视的动画节目,虽然听从家人的建议,本科学了理科专业,但於水始终放不下动画的念想,后来跨专业读了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研究生,成为动画专业的第一届研究生,结识了老师陈廖宇。

此后於水经历了20年的跋涉,看到同行们逐渐离开动画行业,而他进入高校任教,一直延续着独立动画创作,“刚开始什么都没有,我一个人做,慢慢地被大家看到后,有人来帮我,然后我们从头到尾一点点来,《小妖怪的夏天》也是基于我之前的作品,才被看到。”

“做动画电影是一条艰难的路,有时不仅是实力的问题,也是运气的问题,我现在深有体会,”於水说,“如果没有做到这部《小妖怪的夏天》的话,我可能确实就没有机会做电影。”

但就像陈廖宇所说的,“和取经一样,任何走过的路都不会白走”。片中小妖怪们费尽修为,最后落得一个被打回原形的下场。但起码被他们救下的村民,一直将他们视作降妖除魔的大英雄所供奉,在这个村子里,他们才是真正的“取经人”。

《浪浪山小妖怪》剧照(图源:豆瓣)

“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他的价值,你可能只会改变世界一点点,虽然可能不易察觉,但是你改变了一些,不是吗?”这是小妖怪们在旅程尽头的感悟,也是於水希望留给观众面对人生的答案。

来源:毒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