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大邵逸夫医院)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保持最佳(7~8小时/天)或优化睡眠时长、保持午睡习惯以及“清晨型”(早睡早起)睡眠时型(chronotype),对于预防痴呆症至关重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大邵逸夫医院)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保持最佳(7~8小时/天)或优化睡眠时长、保持午睡习惯以及“清晨型”(早睡早起)睡眠时型(chronotype),对于预防痴呆症至关重要。
该研究利用英国生物样本库(UKB)和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研究数据,系统研究了八个不同睡眠维度的纵向变化,包括睡眠时长、睡眠时型和午睡等。通过UKB标准化认知评分的变化和CHARLS研究中的分类认知状态(正常认知、轻度认知障碍和可能的痴呆)来评估认知转变。
分析显示,与保持初始睡眠维度的人相比,将睡眠时长调整为最佳范围(7~8 小时/天)或将睡眠时型转变为“清晨型”的人总体认知评分更高(β=0.15,P=0.037;β=0.23,P=0.011)。
相反,睡眠时长转变为非最佳范围(OR=1.07)或整体睡眠质量下降(OR=1.06)会导致认知功能较基线正常水平下降的风险增加。
停止午睡会增加轻度认知障碍进展为痴呆症的风险(OR=1.16)。
睡眠时长转变为非最佳范围(HR=1.82)和停止午睡(HR=2.13)与全因痴呆症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来源:Changes in sleep patterns, cognitive transitions, and incident dementia: a two-cohort longitudinal study. Sleep, 11 August 2025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