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的生活,到底有多好?谁家不是冰箱空调,米面随便吃,甚至小县城的人都能定期快递海外零食回来,感觉所有一切都顺理成章。有人随手晒孩子上兴趣班的照片,家里小轿车和SUV停楼下,十一假期去趟海边算啥“体面”?可问题也太多了,有时候全网都在讨论“贫富差距”“社会不公
现在的生活,到底有多好?谁家不是冰箱空调,米面随便吃,甚至小县城的人都能定期快递海外零食回来,感觉所有一切都顺理成章。有人随手晒孩子上兴趣班的照片,家里小轿车和SUV停楼下,十一假期去趟海边算啥“体面”?可问题也太多了,有时候全网都在讨论“贫富差距”“社会不公平”,只要新闻出一个腐败案,好像人们又都焦虑起来,到底现状怎么样,真有那么糟吗?
大街上你走走,看到一家百货大楼,楼下高档餐厅,进去转一圈,也许角落就有人挑挑拣拣几个白菜,却也随手掏钱顺手带个牛排。人和人生活水平的确不太一样,但门口的共享单车、扫码支付、那种便利,老一辈的人说起大集体的日子,那种苦日子,现在年轻人——估计想象都想象不出来。
他们讲过去:吃饭靠粮票,添衣得攒两年布票,孩子冬天冻脚,十几个人一家挤土坯房。衣服补了再补,邻居家有剩饭都要借来凑凑,一年能见一次肉。你现在回头,超市堆满粮油副食,国产牛奶、进口奶粉、冷链配送早送到门口。物流网络复杂却紧密,一样商品点击下单,第二天到手。没什么夸张,这就是事实。
对比之下,有些人还嫌生活不如意,觉得房价高、教育压力大、看病麻烦,甚至一谈就说贪官多。其实问问身边老人赶上过多少次反腐,哪个年代没有大案?央视社会频道今年数据,全国查处贪腐人员同比在下降,有些地方甚至查不到特大案子。这和人人自律,社会脱贫,体制健全有关系吧。
而说到贫富差距,有些人总是拿这个说事,仿佛现在“天上地下”。但冷静看,联合国2023年人类发展指数报告里,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近年来逐年缩小,基尼系数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是的,有差距,总不能人人拿一样工资,社会还能进步吗?北京户籍年轻人收入高,江西义乌个体老板收入更高,谁能绝对公平?
其实这公平两个字,说到底,不存在任何制度能达成。历史上任何辉煌的盛世,也不过是另一种贫富划分方式。明清时代有盐商、票号、地主豪绅,普通农户见天斤斤计较,一张地契能让人倾家荡产。难道那时大家都知足?而今农民工进城买房,高铁、公交哪家不通?信息流通带来新机会,也有新矛盾。敢问哪个时代没阶层鸿沟?
再说生活质量水平,粮食总产2022年1.37万亿斤,世界粮农组织官方数据,中国人口最多,大米小麦的自给率惊人。吃的这块,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集体那个阵痛时期,不知道强上了多少倍。那时候,每天能填饱肚子已经是大事。到今天,绝大多数家庭冰箱塞满,农村也流行各种智能厨电,这些日常的便利,真不是嘴上一句“进步”能说完。
也有人抱怨,说现在虚伪、攀比、不像过去踏实。可生活节奏变了,才更考验人各自的选择与能力。前两年直播电商兴起,有人靠带货致富,有人困在家门口鱼塘。勤快一点、能抓住商机的,总体还是富得快。懒一点,习惯“躺平”,高消费还想分同样蛋糕,能怪谁?
我也承认,有时候城市房价、医疗支出,基层教育资源问题,挺让人头疼。多买一套房、上一所好学校,永远没尽头。可是反过来,大多数中小城市,农民、蓝领都能进伍进厂,哪怕不会互联网,每月三五千跑外卖也活得过来。这种弹性和韧性,古代哪见过?
还有些人遍地唱衰,说什么现在不如过去,真心多多少少有点扯。问问谁不喜欢天天下馆子、城里开车看电影?有意见倒是没错,可咬牙说过去吃糠咽菜的日子好过现在,有点不可理喻,不信你回村里找当事人打听一句!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疑惑,说幸福感并非只有吃穿,更多是精神层次,说现在物质丰富反而浮躁焦虑,社会压力成倍增长。或许真有这个问题。网络时代的算法推送、有钱人的炫耀、教育资源竞争,把很多人搞得心态失衡。但如果只看到这个黑暗面,也许会漏掉那些零零散散的温情。
你说多看“正能量”有用吗?也许有用,也许没用。世界正往更复杂、分化加剧的方向发展。每个人坐标都在变,身份随时拉扯,看到的“社会全景”其实永远带有自己的主观偏见。想要消灭贪官,消灭贫富差距——这世界可从来没那么理想主义。
回头说改革开放,土地承包,那批人真的是幸运一代。亲戚里很多农村出来的,八十年代分田到户,整村人家慢慢富起来,孩子们进城、上学、做生意。不全是城市中产的视角,底层照样崛起。看似轻描淡写的“时代福利”,其实是无数人用辛苦挣回来的,没有哪个朝代能比。
但话说回来,现在有些90后、00后还有些“怀旧风”,觉得小时候简单快乐,那样的日子更好。真是记忆滤镜吗?难说。每一代人都有权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没人能指责他们不懂满足。但老一辈如果还记得过去饿肚子住破房的痛苦,就知道,今天再平凡也强过集体锅里捞饭的辛酸。
很多问题说归说,从绝对意义往下追问,注定陷入死循环。人有比较,社会有分层,幸福感永远一半一半。你富足,我焦虑,你焦虑,我却想着数存款,就是这样没章法的循环。比烂也行,比好也对,主观与客观交错之间就生出舞台。
历史不会撒谎。不必一味归纳“对或错”,更值得琢磨的是,现实正在一步步扯开旧世界的帘子。每多一点资源流动、财富积累、社会机会的扩大,便多一点让人攀升的阶梯。只不过,这梯子爬的人多了,自然有人落后,有人领先,谁又没有委屈?
有楼住,有车开,饭桌上的肉菜几乎没断过。大集体时期和现在对比,不能用一把尺量出好坏,历史的缝隙里藏着数不清的幸与不幸。只是过去的真苦和现在的小烦,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事。一切都在变化,谁又能一下子说透呢?
有些人习惯抱怨,有些人懂得珍惜。没有完全的对与错。踏踏实实过好自己的日子,守住一砖一瓦。改革的浪潮,历史的洪流,小人物和大时代都在自我调整,前进的脚步还会更快也许会慢一点?不确定。
就这样吧,谁都说不全,谁都有委屈。当下的生活,怎么过其实看自己怎么选。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