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远离干扰不做任何事情,就一个人静静坐着,然后让大脑对一个具体问题去思考,这个过程有多难熬你很快就知道。
王兴曾经说过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01
大脑不喜欢思考
大脑不喜欢刻意思考,不喜欢放空,不信你可以做个实验:
远离干扰不做任何事情,就一个人静静坐着,然后让大脑对一个具体问题去思考,这个过程有多难熬你很快就知道。
所以我们会用手机去填满碎片化的时间,排队时刷手机,上厕所时刷手机,甚至吃饭的时候手机也不离手。
曾经听过一位大师的讲座,大师劝告大家去践行一个习惯:一次只做一件事。
比如走路就是专注地走路,吃饭就是好好吃饭,排队就站在那里排队不要做别的事情。
试过你会发现,就这么听起来极其简单的事情实践起来异常困难,没多少人能做到,因为我们的大脑实在很难长时间面对一个空的无聊的状态,这就好比我们很难长期吃不带任何调味料的食物,这会把我们逼疯,大脑喜欢丰富多彩有趣的事情。
02
奶头乐主义
其实,社会或机构也不希望你会思考,因为这样更容易控制你,更容易掏空你的钱包。
1995年9月,美国旧金山费尔蒙特大酒店举行了一场内部圆桌会议,会议的组织者,是苏联前总统戈尔巴乔夫,与会人员也都是当时能够影响世界局势和走向的人物,比如老布什、撒切尔夫人、索罗斯、比尔盖茨等。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全球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如何引导人类走向21世纪。
这群精英在会议上一致认为,未来的全球化势必会造成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就是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将会导致一个二八社会的到来。
所谓的二八社会就是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只有20%的人最后会赢,分享收益,剩下80%都会成为失败者,都会成为社会的边缘人。
但其实出现这个二八现象,并不会让这些精英们担忧,让他们真正忧心的是,未来被边缘化的那些普通人,很有可能会不满足现状,奋发图强,对处于顶端的精英们,富人们发起挑战,从而打破阶层固化,挑战自己的地位。
这个时候,名叫布热津斯基,一个堪称美国总统背后的男人出场了,他一如既往的冷峻,针对现实主义的考量提出了一个理论,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奶头乐主义。
记住下面的内容:
他说只要给那些80%的普通人,嘴里塞上一个奶嘴,冠之于大量娱乐游戏和其他感官刺激的节目或者内容,使他们沉浸其中,无暇思考,忘掉现实中的落魄,让他们和后代继续一辈子沦为普通人。
这个计划主要通过两种手段来完成:
第一、发展发泄型产业,比如说像电子游戏、娱乐场所、不良行业等等。
第二、发展满足型产业,如肥皂剧、电视节目、八卦新闻等,让这些80%的人把多余的精力发泄出来,或者是沉溺在安逸当中,从而丧失上进心,也失去深度思考的能力,一辈子只能当个普通人。
这样的话,他们就慢慢的不会抗争了,他们会期待媒体为他们考虑,会被娱乐信息占据全部思考能力和空闲的时间等等。
这个世界最终正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只要你想,可以二十四小时沉迷于各种在线娱乐中。回看1995年的那个时间点,他们成功了,成功的将世界变成了他们所期望的那样。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中国现在基尼系数为0.45超过国际警戒线0.4,但你发现社会依然很和谐,我想那些互联网公司功不可没,大家都沉迷于短视频游戏等电子奶头带来愉悦中。
记得小时候我最爱读的一本书叫做《笨孩子的故事》,这本书到现在我还留着,里面讲的都是像童第周、华罗庚、钱学森等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
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直播,没有移动互联网,电视和游戏机都是奢侈品,平时娱乐更多的时候是读书,看各种故事书。孩子们未来的理想大多都是当医生、警察,或者科学家。
看看现在的孩子,他们平时是如何度过课余时间的,再问他们的理想,大部分人都会回答说,当网红,当明星,这就是差距。
03
系统1和系统2
看过《思考,快与慢》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大脑绝大多数时候都处于系统1的控制,自主而快速地运行,但很低效,对于一些特定场景特定问题才会启动系统2来刻意思考。
系统2的运用场景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四种:
1、解决必须解决的问题
问题会逼着一个人开始积极思考。
比如:
桔子丰收但却卖不出去;一个人开着汽车突然在路上发生抛锚;创业现金流紧张却找不到新的投资方;正所谓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没有人天生喜欢苦难、喜欢逼迫自己,许多人都是被现实逼成那样的。
2、对现实不满。
对现实的不满往往是真正思考的开始。
一些人觉得挺好在另一些人眼里觉得完全不行,那些不满足的人就会去开始思考想办法让现实变得更符合他们的意愿。
中国在滴滴出现之前,没人觉得在路上招手打车有什么问题,会抱怨会诟病但从来没有人真正去质疑它解决它,直到程维开始对出行这件事进行更深入地思考,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撮合甚至替代出租车吗,能够让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吗?
都说这个世界是由懒人推动的,这里的懒是指不喜欢繁琐或麻烦,希望能有更高效便捷的东西替换掉它们,他们在思考上行动上并不懒。
很多伟大的商业公司就是从解决某一领域的某个痛点开始的。
人一旦安于现状,喜欢躲在舒适圈中,那么大脑也会松弛下来,慢慢变得迟钝和懒惰。
所以多用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不要满足于当前的状态中,多想想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这样会引发许多积极的思考。
3、危机感
危险来临之前所产生的应急反应,是人类在几千年的进化过程中,被深深刻到了我们的基因中。
当我们对当下或未来产生比较深的危机感时,就会不断思索考虑应该做点什么来避免危险的发生。
危机感越强烈越紧迫,我们的大脑就运转得越快。
现代社会对于生命安全的威胁变少了,但依然需要解决生存问题,比如公司裁员工作马上要丢了,这时候是最慌的。
我写文章同样也怀着对未来的危机感,一想到未来我可能没办法从市场上找到任何工作,只有靠码字养活自己,那么,我对因为写什么内容而绞尽脑汁的过程就没有那么多的不适感了。我会想尽办法来提升写作水平,努力找寻出一条属于个人的写作之路。
所以适度保持危机意识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更加积极活跃。
4、目标的追求
目标也是促使一个人积极思考的重要原因,一个有目标有想法的人更愿意积极思考积极行动。
目标来自于对成功的渴望,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兴趣爱好等等。
04
在读《思考,快与慢》时作者就说,对于具体问题进行刻意思考是系统2的工作职责,但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却是系统1,因为它才是大部分时间掌控我们大脑的主角。
人终究还是由习惯决定的生物,所以我们既需要警惕系统1又需要好好利用系统1。
想要让我们养成定期积极思考,最好的方式是养成习惯,因为一旦成为习惯就是由系统1来负责执行,这是最高效和阻力最小的。构建出一套良好的习惯系统,交给系统1来负责执行。
比如可以定期做以下几件事:
1、每天问自己一个问题
对于具体问题的思考会调动起系统2。
人往往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自己变得强大。
曾在一个写作群里看到有人问如何解决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群主回答,就梳理出某个领域的100个问题,然后每天写一篇文章去解决它们,等写完这100个问题你也就成为专家了,根本不会没什么东西可写。
发现某些领域的具体问题然后把它们用一种更好的方式解决掉,当我们帮别人解决别人的问题,我们自己的生存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也就被解决掉了。
一部好的手机可以满足我们通讯沟通、获取资讯、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问题,一篇好的文章同样可以给别人解决某些方面的认知盲点问题。
问题可以是某些具体需要解决的麻烦,也可以是对具体领域的改进。
2、每天留出固定时间来做写作反思。
到时间点就开始写,不给大脑任何决策思考的机会,所以定时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写作反思是系统2的职责范围,这样我们就利用系统1来定期唤醒系统2。
3、定期冥想
放空大脑,让大脑从沉浸体验状态抽离开,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旁观周围世界。
这是一种极其宝贵的状态,这样我们不会被随意带入到某种情绪或感知状态,更有利于我们做出理性的决策。
-End-
提升财富认知
寻找现实与内心的富足
构建不焦虑的人生
原创(76/100)
来源:孤独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