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BC学科排名,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和一级学科博士点为评价主框架,突出学科特色,不同学科实行差异化评价;排名结果按学科点综合竞争力,划分9个等级,分别为:A++(前3%或前二)、A+(前7%)、A(前12%)、B++(前20%)、B+(前30%)、
ABC学科排名,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和一级学科博士点为评价主框架,突出学科特色,不同学科实行差异化评价;排名结果按学科点综合竞争力,划分9个等级,分别为:A++(前3%或前二)、A+(前7%)、A(前12%)、B++(前20%)、B+(前30%)、B(前40%)、C++(前50%)、C+(前75%)以及C(前100%);排名结果体现学校一级学科点在全国院校中的最新综合竞争力。
A类院校共14所,其中评级为A++等级共3所。排名前十依次为:上海交通大学(A++,前3%)、北京协和医学院(A++,前3%)、复旦大学(A++,前3%)、北京大学(A+,前7%)、中山大学(A+,前7%)、浙江大学(A+,前7%)、华中科技大学(A+,前7%)、首都医科大学(A+,前7%)、四川大学(A,前12%)以及中南大学(A,前12%)。
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学科是中国顶尖的医学教育研究机构,在国内外享有卓越声誉。该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前2%),2025年金平果研究生教育排名位列全国第1位,并在2025年ABC中国大学排名中稳居A++等级(前3%)。科研实力尤为突出:202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37项,连续15年全国第一,拥有15个国家级平台和13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人才培养质量领先,八年制医学教育体系完善,生源质量在21省市录取线位列第一,毕业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学科主要发展方向聚焦 “医工交叉”与“临床研究转型”。
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学科是中国医学领域的顶尖代表。在国内权威排名中,该学科连续多年稳居第一梯队: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前2%);2025年ABC中国大学临床医学学科排名中位列A++等级(全国前3%)2;校友会2025年专业排名中更以8★评级蝉联全国第一,获评“世界一流研究型专业”。
其国际影响力同样显著,临床医学学科跻身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前150名,是我国唯一进入全球前200的医药类院校。学科依托6所直属三甲医院(如综合实力全国第一的北京协和医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科研资源,构建了覆盖疑难重症诊疗、前沿医学研究的完整体系,被誉为“中国医学殿堂”。学科主要发展方向聚焦精英化培养与前沿医学创新。
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学科是中国医学教育领域的顶尖力量,依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的深厚积淀,长期位列国内第一方阵,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稳居全球前150名,并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A+等级。其临床医学专业以卓越的医疗、教学和科研整合能力著称,拥有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等18家全国知名的三级甲等附属医院,覆盖神经科学、肿瘤学、心血管疾病等优势领域,尤其在肝癌、食管癌等临床诊疗与研究方面具有国际影响力。
学科当前聚焦精准医学、智能医学和转化医学三大方向,推进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转化。同时,整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在医学影像分析、智慧医院建设领域形成特色。
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学科依托华西医学中心(原华西医科大学),是中国西部地区医学教育与研究的核心高地,长期位居国内第一梯队。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等级,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稳居全球前200名,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等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
学科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核心平台,该院连续十余年位列中国医院排行榜综合排名前二,拥有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1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麻醉学、精神病学等专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团队主导的“肺癌早期诊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等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新冠疫情期间牵头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凸显学科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科研攻关能力。
学科聚焦“精准医学”与“整合医学”方向,重点发展生物治疗(CAR-T细胞疗法、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辅助诊疗及高原疾病等特色领域。
来源:职场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