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西岩,民族团结的桥梁纽带(山径·段德凤周牧游肖波)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4 10:48 1

摘要: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北境与武冈、新宁、绥宁接壤。有一种灵气,从雪峰山脉蜿蜒而来,从资水源头浅唱而来,从苗风侗俗浸染而来,从武冈王事演绎而来……在这里汇成了一处处肥沃富腴、一望无垠的田塘,汇成了耀古烁今、前程似锦的一方热土――

【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山径文学社是1985年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一群少数民族青年自发组建的群众性业余文学组织。)

庆祝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

·

城步西岩,民族团结的桥梁纽带

【段德凤周牧游肖波】

·

(西岩,高速公路收费站)

·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北境与武冈、新宁、绥宁接壤。有一种灵气,从雪峰山脉蜿蜒而来,从资水源头浅唱而来,从苗风侗俗浸染而来,从武冈王事演绎而来……在这里汇成了一处处肥沃富腴、一望无垠的田塘,汇成了耀古烁今、前程似锦的一方热土――

这里是城步西岩。

(一)西岩历史来自远古,源远流长

相传这里有座狮子山,头在半边街,屁股是白旗寨,尾在古马桥。古马桥有好几株古槐树、古柳树,那是狮子的尾巴毛。这头狮子常爱去西岩田塘打滚撒欢,破坏了庄稼。宋朝王安石南巡至此,在狮脖处挖断了“狮脉”,但白天挖断,晚上又长拢来了,很“邪门”。最后杀狗印血,狮子口中宝珠掉入赧水河(资水)成为水中岩山,但这头狮子仍不安分。明朝时又在资水西岸狮子岩下建有一座“西岩寺”,以镇其“邪”……后人口口相传,“西岩寺”便成了“西岩市”。明清时,因湘桂驿道贯穿此地,故当时又叫做“西岩铺”。

明弘治十四年(1504),明廷镇压了五峒四十八寨李再万苗民起义后,在城步苗区废除了土司地区“羁縻制”,试行“改土归流”, 析武冈威溪半图、石井二图和绥宁石井一图、安化四个都等地与五峒苗疆一起设置了城步县,此为县域区划的西岩之源。(注:改土归流就是废除少数民族地区土司自治的方式,改由朝廷直接派遣“流官”进行治理。城步的五峒峒主即史书上的“土司”。)

1980年,林业树种资源调查队在西岩域内青界山林场八府楼工区沙角洞(俗称马屁股、乱岩洞),发现57株国内罕见的珍稀树种“银杉”。银杉是研究江南地域古生物学的“活标本”,是植物中的"活化石",被誉为"植物熊猫"。1985年,湖南电视台播出科教片《银杉》,系统推介了城步西岩的银杉。虽然,我们目前尚不知这片古银杉最初发芽、生长和成林于何时,却也充分说明,西岩这片铁甲山水,自古以来就藏金掩玉、源远流长。

·

(西岩银杉,植物熊猫)

·

1989年,考古人员在西岩朝园里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他们从这里的地下文化层采集到大量石器和陶片。据考证,这些石器和陶片都是一万至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的典型标志。此处文化遗址的发现,既说明西岩的历史来自远古,又说明西岩这方宝地古来非但不是“荒蛮之地”,反而历史悠久、文明领先。

·

(二)西岩历来文人如笋出、武将更当头

崇文尚武,是城步西岩人的传统与特质。一方面,这里有全县较早的优质办学历史。如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创办的“西岩寺凤山书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官立凤山高等小学堂”;民国24年(1935),陈上达、陈时卿在西岩沙基头创办的“私立达时小学堂”(1944年更名为达时中学),即为城步二中、西岩中学的前身……代代西岩人都有一种理念和共识:自己再累、再苦、再穷,也要送子读书。而这些优质学堂,为西岩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如西岩沙基头人、曾任南京气象学院副院长的陈鹤泉;如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主办《中央日报》、推动湖南和平解放的西岩金紫水口山人段梦晖;如原国民党保密局上海站少将站长、秘密为中共工作的西岩五桂王方南(王芷甫);如曾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的陈求发(出生地为茅坪玺盆水,祖籍地为西岩沙基头);还有梅山把师加水师、救死扶伤的西岩威溪盘古人刘克斌等等。西岩文才辈出,难以尽述。

另一方面,西岩是个武术之乡,尚武成风。这里属于蚩尤故里“千里大梅山”(今雪峰山脉)南端,自古便流传梅山教、黑虎教、少林教、岩鹰拳、大成拳等武术派别。西岩人推崇练武强身和精忠报国,平时农忙出工,农闲习武。每逢乱世,西岩人便挺身而出,兵士如狼,将帅似虎,所向披靡,功勋卓著。如西岩人杨再兴、龚继昌等。

"飞山蛮"首领杨再思的后裔、武冈军绥宁县石井图(今西岩水东)苗将杨再兴(1104-1140),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追随岳飞抗金。邺阳一战歼敌500余人,俘敌100余人;孙洪涧一战歼敌2000余人,缴粮食200余石、军械马匹数以千计,收复西京长水县;挺一杆滚银枪单骑闯入金营欲擒金兵主帅金兀术未果,杀敌数百,并全身而出;率300铁骑在临颖小商桥与12万金兵血战,斩敌2000余人。后因马陷河中,杨再兴中箭阵亡,从他身上取出的箭镞竟达2升之多。

·

(西岩,兵士如狼,将帅似虎)

·

清末湘军名将龚继昌(1831-1889),城步四都(今西岩金紫)清水塘龚家人。咸丰二年(1852),龚继昌随湘军统领刘长佑转战湖北、江西、安徽、湖南、云贵等省,与太平军作战,生擒洪秀全之子洪天贵福(洪福瑱);后又随湘军将领席宝田镇平贵州回教和苗民起义,获花翎提督、御赐头品顶戴、一品封典振威将军、赏果勇巴图鲁、额藤依巴图鲁名号、赏穿黄马褂、云骑尉世袭,官任湖北郧阳镇总兵。龚继昌曾捐资修建了拦牛峒下坪水(今城步白毛坪乡下坪水村)横跨巫水河的五礅花桥、城步西岩至绥宁关峡之间的枫木界青石板古道、县治南隅的孔圣庙(文庙)、儒林镇巫水之上的荣昌桥。清光绪十五年(1889),龚继昌病故,享年59岁。

龚继昌从家乡带出去的青年,有很多后来成了著名的湘军将领,如龚天元、龚连魁、龚盛福、龚盛德、龚盛禄、龚坤元、罗寅、戴宗富等。西岩花桥(碧云乡)瑶头村的段铭(戴朝枢),1939年毕业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1972年任46军副政委。段铭的同村人段刚(戴全中),1938年与陈鹤泉去到陕甘宁边区,加入中共抗日军队,后在保卫延安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30岁。1949年5月,江南别纵队在西岩水口山成立,为迎接、配合湘西南的解放作出了贡献。西岩水东人陈才苏,在1979年对越作战中英勇顽强,荣立二等功,后来成长为地炮团团长……

西岩真是文才似笋,猛将如云。

·

(三)西岩是苗汉相通、民族团结的桥梁和纽带

城步地势,东西山峰高峻而险恶、南北峡谷绵长而贯通,古来一条官驿连湘桂、全凭峡谷通南北;而西岩铺如布囊之口,首当其冲――西岩是宝庆经苗疆至桂林的重要交通要塞。

笔者曾想,五百年前明廷在湘桂黔边区试行“改土归流”时,除五峒苗疆面积有限的原因之外,为什么非要将巫水之北大片汉地与巫水之南五峒苗疆一起划作城步县?为何不独划五峒苗疆为一县,缩小“改土归流”区域更便于管理?如今站上历史的高处细思之,则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与慎密:西岩、茅坪、蒋坊、清溪一线,可以作为苗汉相融相通的桥梁和纽带;将这一带建成苗汉缓冲区,更利于苗汉之间互通互存、长治久安、共同繁荣!也许是职业敏感,笔者有时度其肺腑,还隐约感到一种“帝王权思”:今后万一苗疆有事,这个苗汉缓冲区还可以顶上一顶,为朝廷赢得一些军事集结的宝贵时间!

西岩位于武冈汉区和五峒苗疆之间。如果说,儒林镇以荣昌桥连通巫水南北,使苗汉之间无阻隔;那么西岩牛市桥便成为武城二县的商贸桥、友谊桥,使城步人平添了许多放开心态与走出大山的机会。如今,飞机降落邻县(武冈)、)高速公路贯穿西岩,不但使过去荒辽远僻的五峒苗疆近在咫尺,不但使苗区的发展与汉地无异,而且还使美丽苗乡成为薄纱轻掩、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

相似于“和亲”睦邻古制,“改土归流”之后城步北域的苗汉通婚、通商、通俗,使西岩逐步成为苗汉混居区和民俗交融区,为民族团结打下了良好基础。五峒有皮毛山货,西岩有稻菽粮米;高山有好女,平地有汉郎……这种相交相融,使苗疆汉地日益和谐兴旺。按2020年的行政区划和官方统计数据,城步普查人口22.79万人,其中苗族等少数民族14.7万人(占比64.5%);原属西岩区的西岩镇、金紫乡、威溪乡共有普查人口5.84万人(占比25.6%),其中苗族等少数民族已达2.51万人(占比43%)。如今的西岩,苗汉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睦相处,相提相携,共同发展。就连周安村的爬龙、金沙村的滚龙、庄上村的吊龙和小石村的独龙……这些特色文化,都是苗汉习俗互融互促的结晶。这种良好状态的形成,主要得益于“改土归流”后五百年来的苗汉通婚、通商、通俗传统,得益于苗汉缓冲区所起到的良好作用。

·

(西岩,高山有好女,平地有汉郎)

·

无需再举例,已见西岩在苗汉相交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交流、文化互通、民俗相融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其作用不可低估。说西岩是苗汉相通、民族团结的桥梁和纽带,诚哉斯言!

·

(四)西岩是鱼米之乡,是城步粮仓

西岩田野辽阔,土地肥沃,田垅平坦,农耕争先,秋景如金。这里有很多肥沃的田塘(指成片的田野、田垅):石山田塘,花桥田塘,牛市桥田塘,西岩田塘,西冲田塘,五桂王家田塘,金紫田塘等等等等。城步全县共有15436公顷水田;其中原属西岩区的西岩镇、金紫乡、威溪乡共4564公顷,占比30%。说西岩是“鱼米之乡”、“城步粮仓”,说“西岩熟,城步足”,并无半点虚夸。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七十多年来,西岩农场一直是西岩乃至全县科技兴农的先锋将和领头雁。解放前,西岩每年只种一季中稻。1950年,周振海、方庶情等人在儒林镇教场坪筹办小农场;1951年3月迁到儒林蒋家团,被命名为县政府农场,但其“水稻部”设在西岩。1953年农场“总部”亦迁至西岩,更名为国营西岩农场(其后曾更名为西岩农林垦殖场、西岩良种示范繁殖场、西岩原种场)。西岩农场虽属综合经营的农垦企业,却以禾稻种植为主攻方向,成绩斐然。1955年西岩农场试种双季稻,并成功向全县推广。1964年西岩农场试种矮杆系列水稻,推进了全县水稻矮杆化。1975年,西岩农场场长陈努民和16名技术人员先后到广东湛江、广西宾阳等处学习取经后,回来试种杂交水稻。1976年,在西岩农场试种杂交水稻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城步县组织了一支由西岩农场技术人员和全县种田能手共300余人组成的“杂交水稻制种队”,赴海南岛乐东县培育了杂交稻种177.2万亩、产种子12.2万公斤。自此,袁隆平杂交水稻在城步全境得到普及,惠及子孙后代……

七十多年来,西岩农场总是走在农业科技创新的最前列。有西岩农场技术当先,有西岩田塘辽阔丰腴,有西岩人民勤劳智慧,西岩便成为“鱼米之乡”、“城步粮仓”,便成为全县农业生产的标杆和主力军。2024年,城步全县12个乡镇粮食总产量8.44万吨,原属西岩区的西岩、金紫、威溪三个乡镇共产粮2.33万吨,占比27.6%;全县年产稻谷6.39万吨,其中原西岩区2.1万吨,占比33%。

科技在飞跃,人类在进步。如今新的科技革命业已出现,世界变化更是日新月异。但是,不管人类如何进化,不管世事如何演变,不管科技如何进步,粮食,总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在尚无任何高科技产品能够替代粮食之前,人,总是要吃饭的。因此,努力践行“手上有粮,心中不慌”理念,探索向前,永不停歇,是历史对西岩农场、对西岩大田塘、对十万西岩人的重托。

·

(西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沧海茫茫,仅取一瓢;西岩事迹,不胜枚举。凭了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人文条件,雪峰山脉灵气至此,便成了西岩人坚韧不拔的特质风貌;资水之源灵气至此,便成了西岩人勤劳善良的优良品质;武冈王事遗韵至此,便成了西岩地灵人杰的深厚基础;苗乡侗寨的灵气至此,便成了促进民族团结、苗汉共同进步的追求和动力。(2025.7.26.)

·

·

【尾韵】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宋祖英《爱我中华》.mp4

无法上传视频

·

·

·

来源:山径文学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