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4 11:03 1

摘要:康振生院士是我国植物病理学科主要带头人,长期从事小麦重大真菌病害的防控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他立足西北,针对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灾变流行机制不清和防控难的世界重大难题,做出了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

8月1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荣获最高科学技术奖。

康振生院士是我国植物病理学科主要带头人,长期从事小麦重大真菌病害的防控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他立足西北,针对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灾变流行机制不清和防控难的世界重大难题,做出了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

康振生院士在襄阳小麦条锈病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项目总结会暨小麦条锈病防控现场会

他带领团队系统揭示了小麦条锈病菌毒性变异的途径与机理,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有性生殖是条锈菌毒性频繁变异的重要途径,纠正了原有教科书中条锈菌没有有性生殖的错误概念,为锈病防控提供了新途径,也使条锈菌有性生殖成为全球锈病研究的新热点;发现了小麦中协助条锈菌感染的“真凶”感病基因,并通过敲除感病基因创制出持久广谱抗病小麦材料,开辟了抗病小麦育种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康振生院士(右一)在河南唐河县参加小麦赤霉病灾变机制与可持续防控技术研究现场会

在探明我国条锈病大区传播路径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以重点治理条锈菌越夏区为核心的全国条锈病分区防控策略,带领团队建立了精准的条锈病早期诊断和监测预警技术,研发出通过有性阻滞延缓病菌变异的防控技术,解决了生产上由于病菌变异造成的品种抗性丧失问题;创建了全国条锈病三级防控技术体系,使全国发病面积降低50%,每年挽回小麦损失20亿公斤以上,年均增收节支约40亿元, 防治效果显著。

康振生院士(右二)在郑州参加小麦茎基腐综合防治现场会

他带领团队系统揭示了小麦赤霉病菌的侵染途径与致病机理,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赤霉菌在小麦穗部侵染扩展规律,澄清了百年来国内外对赤霉病菌侵染途径的争议;创建的“分区治理、见花打药”的病害防控关键技术,防治效果由原来的48%提高到77%,在近年我国赤霉病防治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年均挽回小麦损失28亿公斤,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及民众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康振生院士先后在《细胞》《自然—通讯》等刊物发表论文400余篇,连续十年被爱思唯尔评为中国农业与生物科学高被引学者,出版著作与教材15部,培养硕士、博士200余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省级一等奖6项;并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及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终身成就奖等荣誉。他带领的“植物病虫害治理教师团队”获得“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主持的“名师引领,五联驱动”植物保护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此次获得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还有窦科峰院士、王双明院士。

来源:小源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