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老猫总半夜嚎叫、发呆?它可能得了“猫版”阿尔茨海默病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4 23:27 2

摘要:如果你是一名【毛孩子】的家长,你可能不会想到,家里那只陪伴你十余年的老猫,有一天会变得如此陌生:它会在凌晨时分用凄厉的叫声将你唤醒,会在熟悉的房间里迷路、不知所措,会忘记自己用了多年的猫砂盆,甚至只是静静地站在角落,眼神空洞,仿佛灵魂迷了路。

如果你是一名【毛孩子】的家长,你可能不会想到,家里那只陪伴你十余年的老猫,有一天会变得如此陌生:它会在凌晨时分用凄厉的叫声将你唤醒,会在熟悉的房间里迷路、不知所措,会忘记自己用了多年的猫砂盆,甚至只是静静地站在角落,眼神空洞,仿佛灵魂迷了路。

这并不是它在“耍脾气”或故意捣乱。最近,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们公布的一项跨物种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心疼又震惊的真相:在这些老年猫的大脑里,正在上演着与人类阿尔茨海默病(AD)惊人相似的病理过程 。这种疾病,被称为猫的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CDS)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仔细检查了年轻猫、健康老年猫以及确诊CDS的老年猫的大脑样本 。他们在神经元的连接处,寻找着一种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臭名昭著的“垃圾蛋白”——淀粉样β蛋白(Aβ)

图示:年轻猫、健康老年猫和CDS猫大脑中Aβ沉积的对比

结果发现,无论是健康的老年猫还是患有CDS的猫,它们大脑的突触(神经元连接处)中都能看到Aβ蛋白的堆积 。然而,在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中,本该扮演“清洁工”角色的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在CDS猫的脑内却似乎“杀红了眼” 。

正常情况下,这些胶质细胞负责清理受损的突触,维护神经网络的健康 。但在Aβ蛋白大量堆积的区域,它们变得异常活跃,不仅会吞噬那些附着着Aβ的病变突触,甚至可能“误伤”,将一些功能尚属正常的突触也一并清除掉 。这种“过度清理”的现象,与人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发生的情况如出一辙,其直接后果就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越来越稀疏,猫的记忆和认知能力随之衰退 。

图示:突触(青色)、Aβ(洋红色)以及小胶质细胞(灰色)在Aβ沉积区域的紧密接触和包裹关系

这项研究最关键的发现,在于区分了“健康衰老”与“病理性衰老”。在健康的老年猫脑中,虽然也有Aβ蛋白,但“清洁工”胶质细胞的反应相对温和;而在CDS猫的脑中,Aβ的存在与突触的丢失高度相关 。这说明,Aβ蛋白与胶质细胞之间失控的化学反应,才是真正推动病情恶化的关键

这一发现,对兽医学和人类医学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对猫而言:这意味着老年猫的“认知障碍”并非不可避免的衰老终点。未来,或许可以通过干预胶质细胞的过度反应,来有效减缓甚至治疗猫的CDS 。对人类而言: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自然发生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 。相比于基因工程改造的实验鼠,猫的自然衰老过程更接近人类;相比于灵长类动物,针对猫的研究又没有那么高的伦理和成本壁垒。它们成为了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一座天然桥梁,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安全、更有效地验证新药物和新疗法 。

如果你的猫已经超过11岁,请务必多加留意它的日常行为。以下这些信号,可能不只是“老了”,而是它的大脑正在向你求救:

夜间频繁、无故地大声叫唤或四处走动 。在自己熟悉的家中迷失方向,找不到食盆或自己的窝 。忘记猫砂盆的位置,随地大小便 。对你的呼唤和互动反应变得迟钝、冷漠或出现异常 。

越早识别这些信号,你就能越早通过环境改造、行为干预或药物治疗,帮助它更舒适地度过晚年。

衰老与痴呆,并非人类独有的命运。在我们温柔地凝视着这些陪伴我们多年的小生命时,它们的身体变化,也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为我们揭示着生命晚期的脆弱与奥秘。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治疗人类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就诞生于一只正安静卧在阳光下的老猫身上 。

[1]McGeachan RI, Ewbank L, Watt M, et al. Amyloid-Beta Pathology Increases Synaptic Engulfment by Glia in Feline Cognitive Dysfunction Syndrome: A Naturally Occurring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Eur J Neurosci. 2025;62(3):e70180.

来源:你的医生朋友阿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