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赴一场湖湘文化之旅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15 09:19 2

摘要:炎炎夏日,由湖南日报社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楹联里的湖南》,为读者奉上了一份融文学、文化、文旅于一体的精神大餐。从对岳麓书院大门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解读开始,本书用一副副或长或短的楹联带领读者畅游三湘四水。然后,又从省内走向省外,从东南走到西北。

符继成

炎炎夏日,由湖南日报社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楹联里的湖南》,为读者奉上了一份融文学、文化、文旅于一体的精神大餐。从对岳麓书院大门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解读开始,本书用一副副或长或短的楹联带领读者畅游三湘四水。然后,又从省内走向省外,从东南走到西北。百篇解联文章,百篇记者手记,数百张图片,将百余副楹联的实物形态、意义内涵及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贯穿其中的是湖南人的精神、湖南人的生活。

雅俗共赏,是这本书的受众定位,也是它追求的文化品格。游长沙,我们可以在岳麓书院中读“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感受湖湘文脉;可以在黄兴墓、蔡锷墓前咏“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凭吊为国为民的英雄;也可以深入市井,去熙熙攘攘的坡子街火宫殿,点一碟臭豆腐,读一读戏台立柱上的楹联——“象以虚成,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或者去东茅街茶馆,在那副“莫说何事,且吃茶去;闲话家常,便入禅来”楹联的导引下,品茗聊天。跟随记者的脚步,我们穿越古今,寻访名胜,在宏大的叙事中感受历代湖湘精英的家国情怀;有时也会在小街小巷停留,看看三湘大地充满烟火气息的日常生活。

由记者与解联嘉宾组成的“导游”团队,是此书的一大亮点。《楹联里的湖南》书稿的撰写者是湖南日报社的记者,作为访谈对象的解联嘉宾则来自多个行业,以高校教师为主,另外还有作家、编辑、书法家、研究员等,其中不乏教育部“长江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等专家名流。记者与解联嘉宾密切配合,使楹联的解读既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又确保了解说内容的准确性,做到有深度、有新意。

如在解读岳麓书院二门上挂的“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一联时,文章分成“巧思”“用典”“深意”三个部分,将楹联现场、记者疑问、李清良教授的解答穿插叙写,道出此联的精妙之处。而记者在手记中,又讲述了青年毛泽东寄住在岳麓书院时的故事:在暴雨雷电交加的夜晚淋雨下山去友人家,笑言是为了体会“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这句话的意味,并借以锻炼自己的胆量。这样的解读将嘉宾的解答融于现场感十足的采访过程中,深入浅出,又有伟人的故事激发读者兴趣,从而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新闻与文学的深度融合,是本书在文体方面的显著特色。书中的“导游解说词”亦即解联文,是在新湖南客户端同名系列报道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既具有新闻的真实性、现场感,又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

在文中,我们经常可以读到散文式的表达。如《文风光大麓 浩气壮名山》中的叙事:“秋末冬初是岳麓山颜值最高的季节,‘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景在此刻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个时节,偕‘一山之长’徜徉岳麓山畔,听学问大家品读山门名联,自有一番别样的感受。”《天高地迥,心旷神怡》中的写景:“深秋的天心阁,古意浓厚,韵味十足。登阁远眺,流光溢彩的摩天大楼,车水马龙的街头,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与沉静悠远的天心阁‘古今同框’,奇妙而又和谐地交相辉映。”《百战靖胡尘,长剑指天狼》中的议论:“如果说岳麓书院是湖湘文脉的源头,那么天心阁就是湖湘文脉的脊梁。它巍然矗立,印证着湖南人忠诚担当、求是图强、胸怀天下、务实创新的追求和探索。”有些篇章,甚至写出了散文诗的味道,如《云带钟声,月移塔影》一文中的段落:“嬉闹的夜游人扰人清梦,我从动静相对、明暗相衬的水墨画里穿越而出。蓦然回首,站在亭边,我竟会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之感。”这样的解联文字,其实已脱离了单纯新闻报道的范围,成为地地道道的美文,令读者沉浸其中。

近代以来,湖湘大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层出不穷,无畏牺牲,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赢得了“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书”的无上荣光。本书以楹联为纽带,串联湖南的学术、历史、地理、人物和社会风貌,展示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涵、湖湘英才的求索奋斗、湖湘人民的社会生活,可以说是用小题材做出了大文章。作为50多名记者、100余位专家,历时近两年的成果的集结,其厚重与精彩无须多言。

对于有意了解湖南的人来说,打开这本书,你就开启了一场注定收获满满的湖湘文化之旅。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