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基孔肯雅热!医生警告:或可导致失明,别轻视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5 10:38 2

摘要:“蚊子叮一口,眼睛瞎一只。”听着吓人,可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很多人觉得只要不去热带地区就“安全着呢”,可现实往往打脸。气候变化、人员流通、蚊虫扩散,哪个不是推波助澜?一个不注意,就被这“热带小炸弹”炸了个措手不及。

说起基孔肯雅热,很多人压根没听过,以为是哪个小语种国家的“风寒感冒”。这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高烧、关节痛、眼部并发症……样样不落。

名字听着陌生,发起病来可一点不含糊,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视网膜炎,甚至导致失明。别以为离自己远,在我国广东、云南、海南等地,已经不是新闻。

“蚊子叮一口,眼睛瞎一只。”听着吓人,可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很多人觉得只要不去热带地区就“安全着呢”,可现实往往打脸。气候变化、人员流通、蚊虫扩散,哪个不是推波助澜?一个不注意,就被这“热带小炸弹”炸了个措手不及。

基孔肯雅热这个病,名字听着像外语教学,实则病毒是正儿八经的“蚊子快递”。传播它的,主要是伊蚊——也就是大家熟得不能再熟的“花蚊子”。同一类蚊子,还顺带捎了登革热、寨卡病毒。就这“一家子”,把人折腾得够呛。

这个病最显眼的症状是突发高热,体温飙到四十度不带刹车的。刚发病那劲儿,像是被大卡车撞了一样,全身酸痛,关节疼得伸不直,几步都走不了。很多人误以为是风湿或者流感,结果耽误了判断。

关键是,这病不光折磨几天就完事。有些人发完烧,关节痛却持续几个月,像是“老寒腿”突然找上门。更严重的,还会影响眼睛,出现视力模糊、眼红、怕光、甚至失明。这时候再后悔,可真是“后悔药都吃不上”。

根据《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3年的一项统计,基孔肯雅热引发眼部并发症的病例中,约有18.7%出现永久性视力损伤。而且这些人里,大多数在发病初期并没有重视眼部症状,以为是“熬夜眼疲劳”。结果一查,视网膜发炎、玻璃体混浊,晚了。

这病有点像那种“披着感冒外衣的狼”,症状像感冒,实则更凶。它不像新冠那样人传人,但只要蚊子一咬,传染效率不比跑步慢。而且它的“传播链条”特别简单:一个病人、一个蚊子、一个健康人,三步走,连环套。

很多人一听“病毒”,脑袋就大,以为是啥高科技的事儿。其实咱老百姓要做的事也不复杂:防蚊子、识早期、快就医。尤其是南方的朋友,到了夏天,家里天天开窗通风、院子里堆满水盆,那可就给蚊子安排了五星级产房。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才知道难。特别是农村、城乡接合部,水缸、花盆、轮胎、水桶,都是蚊子的天堂。不信你去翻翻,哪个不是“蚊子育儿所”?而且伊蚊最喜欢清水,别以为积点雨水没事,它就靠这个生娃。

还有个误区得说说,不少人觉得“感染了也没大事,熬一熬就过去了”。这想法啊,跟“破锅也能煮好饭”一个理儿——听着有理,其实是硬扛。基孔肯雅热多数能自愈,但并发症的概率不低,尤其是眼部问题,一旦发生,往往是不可逆的。

比较吓人的研究来自印度一项2022年眼科中心的报告,有34位患者在感染2周后出现视网膜病变,其中4人双眼视力丧失超七成。而这些病人中,半数在发病初期都没有眼部症状。这就说明,病毒对眼睛的“偷袭”,常常悄无声息,等你发现了,已经晚了。

咱再说说咋预防。防蚊子这事儿,说到底是个“细水长流”的活儿。家里不积水,出门穿长衣,窗户装纱窗,晚上睡蚊帐,喷点驱蚊水,这些老办法都别嫌土。关键是得坚持,别今天勤快,明天忘了。

眼睛这事也不能大意。一旦发烧期间或者发烧后出现视力模糊、眼前黑影、疼痛等问题,千万别扛,赶紧去医院检查眼底。别等到模糊变成黑,才想起“医生说的没错”。

说句实在话,基孔肯雅热看似遥远,但在全球气候变暖、旅游频繁的今天,这种病的地理边界早就模糊了。2019年广东就爆发过一起输入性疫情,短短几周内确诊了上百例。而且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主要靠对症支持。

这事儿就像农村人常说的那句老话:“伤风感冒没好利索,眼睛先塌了。”听着夸张,其实道理就在里头。病毒入眼,不一定是直接跑进去的,有时候是身体免疫反应一过头,把眼底也当成“敌人”打了。

医生们都知道,病毒性感染后眼部并发症的机制复杂,有的跟病毒本身有关,有的则是身体自个儿“误伤自己”。就像你家着火,一个邻居来救火,一个邻居顺手搬走电视机,结果还不如不救。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问:“那是不是得把蚊子都灭光?”这想法听着痛快,但不现实。蚊子是生态链的一环,咱不能一刀切。关键是控制密度、减少接触。就像防老鼠,不是灭鼠,而是断粮。

再唠叨一句,出国旅行尤其是去热带国家的人,得提前了解目的地的疫情信息。有疫苗的打疫苗,没疫苗的带防蚊工具。别图一时凉快穿个短裤短袖,回来带个病毒“伴手礼”。

有些人可能觉得,几十年来也没听说谁因为蚊子瞎了眼,那是你没碰上。真正出事的,往往都是“没想到”。健康这事儿,怕的就是“侥幸心理”。农村人讲,“吃了亏才长记性”,但有些亏,代价太大。

基孔肯雅热这病,说到底不是多“稀罕”的病,而是一个被忽略的老熟人。它不吓人,但该注意的,得注意。别等躺在病床上才后悔,蚊子这玩意儿,咬你一口不跟你打招呼,后果却跟你死磕到底。

眼睛是咱吃饭认人看世界的家伙事儿,真出了问题,那可是大事。再贵的眼药水也买不回一只好眼睛。病毒不挑人,防范得靠自己。别嫌麻烦,别当耳旁风,听进去了,就值了。

参考文献如下:

[1]张慧,林光,李艳. 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眼部并发症分析[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23,37(04):451-455.

[2]陈立民,黄涛. 基孔肯雅热在中国的传播风险与防控策略研究[J]. 热带医学杂志,2022,22(06):693-697.

[3]世界卫生组织. 基孔肯雅热事实通报[R]. 2024. WHO官方发布文献.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来源:心内科孙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