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配华为智驾+自适应悬架,限时仅售13.59万,剑指比亚迪海豹07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5 10:59 2

摘要:各位老铁大家好,我是隔壁老王。今天咱们不聊家长里短,就说说这台让我在4S店坐了三个小时不肯走的2026款深蓝L07。说实话,当看到13.59万的起售价配上华为乾崑智驾和自适应悬架时,我第一反应是销售在跟我开玩笑。毕竟去年测试某款30万级合资车时,类似配置还得选

各位老铁大家好,我是隔壁老王。今天咱们不聊家长里短,就说说这台让我在4S店坐了三个小时不肯走的2026款深蓝L07。说实话,当看到13.59万的起售价配上华为乾崑智驾和自适应悬架时,我第一反应是销售在跟我开玩笑。毕竟去年测试某款30万级合资车时,类似配置还得选装。但当我真正开上这台车,对比着试驾了隔壁的比亚迪海豹07后,发现这个级别的国产车厮杀已经进入了白刃战阶段。

先说说深蓝L07最打动我的三大杀手锏。首当其冲的就是这套华为乾崑ADS辅助驾驶系统,在城区复杂路况下的表现堪称惊艳。不同于某些品牌"画大饼"式的智能驾驶,L07在双向四车道上的自动变道成功率能达到95%以上,遇到加塞车辆时的减速逻辑更像老司机——不是突兀的急刹,而是带着预判的线性减速。对比海豹07的DiPilot 5.0系统,在复杂路口通过性上明显更胜一筹。不过得说句公道话,海豹07的自动泊车对极端车位的识别率更高,这大概就是华为重路况、比亚迪重场景的技术路线差异。

第二个惊喜来自底盘表现。全系标配的FSD+HRS悬架组合,在过减速带时的滤震效果完全不像13万级车型该有的水准。特别是后悬架对余震的抑制,比我去年测试的某德系B级车还要干净利落。但这里要吐槽下转向手感,运动模式下方向盘阻尼增益还是不够线性,快速过弯时有点"电子味"过浓。反观海豹07的CTB车身一体化架构,在高速过弯时的车身跟随性确实更胜一筹,但代价是过沟坎时后排弹跳感更明显。所以老王建议:喜欢劈弯选海豹,注重舒适选深蓝。

座舱体验堪称第三张王牌。8295芯片带动这块15.6英寸2.5K屏,操作流畅度堪比旗舰平板。不过最让我意外的是语音助手对模糊指令的理解能力,说"我脚冷"会自动开启座椅加热+调高空调温度,这种语义理解已经接近小鹏的AI代驾水平。说到空间,L07的掀背式尾门实用性吊打传统三厢设计,我实测能竖着放进28寸行李箱,而海豹07的尾门开口就局促许多。

当然这车也不是完美无缺。增程版在电量低于15%时,发动机介入的动静还是比比亚迪DM-i明显,尤其是急加速时能听到"嘶吼声"。纯电版660km的CLTC续航,实测高速120km/h巡航只能跑480km左右,与海豹07的700km长续航版存在差距。最让我纠结的是内饰用料——中控台软质包裹面积比海豹07少了约15%,门板储物格也没有植绒处理,这些细节暴露出成本控制的痕迹。

说到海豹07这个直接竞品,必须承认比亚迪在三电系统上仍有优势。其刀片电池的低温衰减率比深蓝低了8个百分点,快充峰值功率也高出30kW。但深蓝L07赢在"科技平权"——13.59万就能买到华为高阶智驾,而海豹07要达到相近的驾驶辅助能力得选装2万元的臻享包。这种差异化竞争非常聪明,相当于用智能化优势对冲比亚迪的三电优势。

经过一周的深度体验,我认为2026款深蓝L07重新定义了15万级智能轿车的标准。它可能不是单项冠军,但华为乾崑+自适应悬架的组合拳,确实打出了越级的体验。对于年轻家庭来说,花B级车的钱获得C级车的智能配置,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当然,如果你更看重品牌保值率或者极端气候下的续航表现,海豹07仍是更稳妥的选择。但无论如何,国产车能卷到这种程度,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消费者。下次再看到合资品牌喊着"科技配置下放",不妨先来看看这些国产狠货的表现。

来源:隔壁老王车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