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算法遇见绿水青山:南工大学子用数智技术织就生态保护青春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5 11:10 2

摘要:数智技术如何为生态保护注入新动能?山林间的鸟鸣能否通过代码“破译”?带着这些充满青春朝气的疑问,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智算山海・代码探物化”实践团,在这个盛夏踏上了一场特殊的实践之旅。他们穿梭于老山的密林、玄武湖的湖畔,驻足于环保企业的实验室,用人

数智技术如何为生态保护注入新动能?山林间的鸟鸣能否通过代码“破译”?带着这些充满青春朝气的疑问,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智算山海・代码探物化”实践团,在这个盛夏踏上了一场特殊的实践之旅。他们穿梭于老山的密林、玄武湖的湖畔,驻足于环保企业的实验室,用人工智能、声纹识别等专业知识,在绿水青山间写下属于青年的生态答卷。

(图为南京工业大学计信学院“智算山海·代码探物化”绿色生态实践团团队合影)

山林湖畔寻密码:生态点位里的实践课堂

七月的老山森林公园,绿意葱茏,蝉鸣阵阵。实践团的首站选在了南京老山森林生物多样性观测站,一场探寻自然 “密码”的旅程就此开启。刚进观测站大门,智能机器人“小浦”便摇着机械臂热情迎接:“欢迎来到老山生物多样性观测站,我来为大家引路!”这个圆滚滚的小家伙立刻成了团队“团宠”,成员们围着它问东问西,笑声在大厅回荡。一旁的数字大屏更让人眼前一亮—老山的面积、海拔、空气质量等环境数据实时跳动,2081种物种的分类统计清晰呈现。“大家快看!”二楼监测室里,技术人员的呼唤让成员们围拢到电脑前。高清摄像头正捕捉着大树上的新“住户”:鸟窝里雏鸟张着小嘴等待喂食,成年鸟儿在枝头跳跃鸣叫。“这些画面通过红外摄像头和智能设备实时传回,我们能通过算法分析鸟类行为模式。”技术人员的讲解让成员们兴奋不已。“老师,鸟类活动数据如何实时处理?会有识别误差吗?”成员王一涵拿出笔记本提问,“目前通过多模型融合算法提高准确率,你们计算机专业同学或许能从优化算法效率上给我们更多灵感。”技术人员的回应让现场讨论愈发热烈,数据传输延迟、识别模型迭代等专业议题碰撞出思维火花。

(图中为实践团与老山观测站工作人员合照)

结束老山探索,实践团来到南京玄武湖景区,将目光投向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实践。夏日的玄武湖碧波荡漾,芦苇丛生,白鹭不时掠过水面。成员们扛着相机、拿着记录本沿湖观察:有的记录水鸟栖息位置,有的抓拍飞鸟,有的与工作人员交流生态治理故事。“那几只绿头鸭已在湖区安家三个夏天,说明水质和植被保护有了成效。”工作人员介绍道。看着记录本上丰富的动植物名录,成员们真切感受生态保护成果,更坚定了用技术助力监测的决心。

校企携手研技术:数智保护中的青春问答

“光有实地观测不够,得吃透技术原理,才能让数智技术落地生根。”带着这个想法,实践团走进江苏省环保集团监测监控公司,开启研学之旅。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智慧监测技术》专题讲座上,成员们听得格外专注。当工程师讲到声纹识别技术通过鸟类鸣叫频率判断物种时,陈驰立刻举手:“老师,不同季节鸟类鸣叫特征会变化,算法如何适应这种动态变化?”细致的问题让讲师眼前一亮,他结合案例讲解模型训练的动态调整方法,陈驰在笔记本上记了满满三页:“这些实战经验比课本理论更鲜活!”参观企业展厅时,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指示格外醒目。展厅里的智慧监测设备、实时更新的全省生态数据大屏,让成员们直观感受数智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广泛应用。当走到环保专家顾问名单展板前,成员们突然停下了脚步—南工大原校长乔旭教授的名字赫然在列。“乔校长不仅在学术上深耕,还一直关注环保领域,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不知是谁说了一句,现场瞬间响起热烈的掌声。

“我们在老山和玄武湖收集了素材,在企业学到了技术方法,不如做个科普平台,让更多人看到数智技术守护自然的力量!”队长罗以恒的提议得到一致支持。以技术骨干陈嘉磊为首的研发团队迅速组建,白天整理数据、设计模块,晚上熬夜调试代码,微信群里满是“优化识别模型准确率”“让科普内容更接地气”的讨论。

小程序上线传薪火:科创赋能生态科普新篇章

经过半个多月攻坚,“智算山海”小程序上线。打开小程序,首页“智绘山海图景,算启生态新篇—南工大科创力量”的主题格外醒目,科普视频与生态新闻滚动播放,宛如打开自然世界的数字窗口。

“拍张照片上传,就能识别鸟类品种!”成员张昊宇兴奋演示。“识别”板块中,上传白鹭照片后,系统瞬间返回结果:“白鹭,鹳形目鹭科,分布于长江流域…”“趣味答题”板块里,“老山观测站共记录多少种物种?”等问题搭配卡通插图,让生态知识轻松易懂。而“发现”板块的按钮和“大家的发现”互动区,更让生态爱好者有了交流分享的平台。

(图中为小程序趣味答题科普)

半月实践之旅落幕,但青年与生态保护的故事才刚开始。从老山观测到玄武湖记录,从企业研学到底层代码调试,成员们将课本名词变成鲜活生命,用代码编织起公众与自然的桥梁。学院党委副书记邹金铃说:“这次实践探索出可视化科普新路径,构建起产学研保护网络。这是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为生态文明建设新锐力量的生动实践,也是‘两山’理念在青春力量中落地生根的鲜活注脚。”当算法遇见绿水青山,当青春力量融入生态保护,这场跨越实验室与自然的实践,正书写着新一代的绿色答卷。

来源:新华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