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6月5日,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与北京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正式成立“可持续发展·创新传播Hub”,通过组建行动者网络,汇聚企业、高校师生、媒体等不同资源,由传播需求者创造和提供真实场景体验,以青年人的视角,从呈现形式、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创新,讲好可
2024年6月5日,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与北京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正式成立“可持续发展·创新传播Hub”,通过组建行动者网络,汇聚企业、高校师生、媒体等不同资源,由传播需求者创造和提供真实场景体验,以青年人的视角,从呈现形式、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创新,讲好可持续发展故事,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影响力。
与此同时,其首个实践项目——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千户万灯”服务品牌创新传播实践基地启动,一个月后,“千户万灯”服务品牌创新传播暨追寻“点灯人”实践活动在宁波启动。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第一批学子,用近十天的时间开启了“追光吧,青年”之旅,从青年视角以创新方式讲述“千户万灯”服务品牌的故事,备受好评。
2025年4月,经过十年培育积淀,国网浙江电力发布“千户万灯”服务品牌,把一面传递爱心的公益旗帜,提升成为融汇电力社区服务与社会公益服务的品牌典范。
2025年8月,“可持续发展·创新传播Hub”也升级再出发,与国网宁波供电公司组织“千户万灯·追光计划”品牌体验活动。来自清华、北大、中国传媒大学、民族大学等高校师生,与金钥匙专家一道,共同深入城市、农村、工业三类社区,通过实地调研、实践体验、课题研究等形式,了解项目的实际运作情况,从社会多方视角出发,为国网浙江电力赋能基层治理与“千户万灯”服务品牌升级建言献策、提质赋能。
第一站:走进“千户万灯”了解电力社区的真正内涵
8月4日至5日,师生代表和金钥匙专家分组走近“时代楷模”钱海军引领下的电力城市、农村、工业社区服务,通过“一座站连接一座城”“共享电工”“哪都行”“能碳管家”“潮能淘”等项目近距离、沉浸式调研体验电力服务网格化融入基层治理,品牌化开展绿色低碳、服务民生等创新实践。
在城市社区,一行人体验了“钱海军式”社区经理的一天,通过跟随钱海军走访老旧小区,见证了电力社区服务深度融入政府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从电力大数据预警独居老人用电异常到充电桩报装流程优化,“千户万灯”社区经理服务指挥平台成为“民情收集器”。
在农村社区,一行人调研了聚焦余姚谢家路村“共享电工联盟”转型实践,共同走访村委、农户与企业,实地探访昔日“土电工”如何通过技能培训与规范化管理蜕变为“共享电工”、整合乡村电工资源、依托板凳议事解决田间地头用电难题。
在工业社区,一行人实地考察了江北“潮能淘”绿色产品品牌集群,结合工业园区低碳转型需求,通过学生创客营与专家点评绿电军师,体验让绿电真正跑进车轮里;探索充电站进化论,了解智慧中枢赋能车桩网互动新生态。在北仑,一行人共同探寻东方港口低碳转型的“中国答案”,以及能碳管家——让工业企业节能降碳的绿色伙伴。
8月6日上午,在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老师学生们就前两天的“千户万灯·电力社区服务”品牌体验进行总结,共同回顾活动成果,展示调研思考与智慧结晶,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动电力赋能基层治理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第二站:追随“千户万灯”做一个点灯人
作为浙江“山海协作”工程的重要节点,“千户万灯·照亮计划-常山县困难残疾人住房照明线路改造公益项目”需完成600余户困难家庭照明线路改造,目前尚有200多户待完成。
8月6日下午至9日,高校师生一行来到常山县“千户万灯·照亮计划”现场,在钱海军师傅的带领下,共同参与9户受益户摸排、走访、电路改造及组织实施和创新传播等志愿服务,实地感受从照亮“一户人”到温暖“千户心”的艰辛历程。
七天的行程紧张而充实。对于青年学子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充满求知与思考的探索之旅,也是一场充满感动与发现的追光之旅。对于企业而言,青年的观察、外部的视角、专家的诊断,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提升项目质量,传播品牌。
真实+体验|从公益项目延伸到电力社区
场景创造故事,体验带来影响。通过品牌体验,学生们亲身体会和感受到品牌承载的价值。
“我以前听到’千户万灯’觉得这可能是大家为了便于宣传起的一个名字,一个公益项目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帮助千户呢?但是真正参与之后,我才知道,千户万灯已经帮助了七个省市的8000多户弱势群体改造室内电路,远远不止千户、万灯。”中国传媒大学学生余思娴在参与活动后,相信社会正能量在发生。
从体验公益服务到考察电力社区,学生们对国家电网了解越来越深,其负责任央企形象深入人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郑云潇说“在参与之前我们不是很清楚国家电网是什么,这张网能容纳什么?参与之后,我深刻感受到国网这张网不仅仅是传递物理上的能量,更重要是聚合能碳、情感、价值等综合资源的互联网。”
“通过这次“千户万灯”服务品牌体验,我对国家电网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国家电网除了主责业务,还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区居民提供网格化服务,同时还把这种服务模式延伸到工业,以电力社区形式为企业提供节能降碳一揽子服务”
从体验到参与|青年人的思路是创新的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体验,用创客的形式参与到项目研讨中,是这次品牌体验的一大亮点,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我们发现,无论是共享电工还是能碳管家,在实践中,他们都充当着眼睛的角色,去看见问题,去解决问题,这是创新的起点”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张意总结道。
“如何避免多元主体协同中的内耗?终极形态是成为综合服务生态的建设者。国家电网的基层治理模式需标准化推广,并明确其核心创新点与可持续路径。”国网浙江电力基层治理品牌实验室课题组、清华大学社科院博士后王洪飞分析了国家电网在基层治理中的多元协同模式,提出推广需标准化与灵活性结合。他提出,电网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角色是通过专业服务和数据支持提升治理效能。
品牌放大器|用青年的方式去传播
从一个项目提升到一个品牌,需要淬炼和共创,而品牌的传播亦是如此。青年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成为品牌的“扩音器”。
“电能碳的概念比较抽象,可以打造一款能碳管家模拟游戏,让企业、青年深度参与,达到更好地科普作用,并探索走向国际市场。”中国传媒大学赵丹琳在调研“能碳管家”项目后提出这一“青年人”的想法,得到了国网宁波供电公司的认可。
在常山跟随钱师傅为残疾家庭改造线路后,曾经拍摄过纪录片的她激动地表示要为“千户万灯”拍一部纪录片。
国际化|中国经验的海外传播
这次的品牌体验活动吸引了北京大学燕京学堂英国留学生Oliver的参与。他在校的研究课题是能源转型,这次的活动对他的课题研究有很大的帮助。结合几天的体验,他总结了中国和英国电网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对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是他第一次参与公益志愿服务,协助电工师傅装电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看到“千户万灯”帮助了那么多弱势群体,他深受触动,表示“以后想多参与类似活动”。
青年群体的加入,让原本干劲十足的“千户万灯”更加活力四射。
通过他们的传播,也将带动更多青年找到光,追逐光,成为光。
追光吧,青年!
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